穆兰花[1]1997年在《胸廓内动脉断端(远心端、近心端)血液动力学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胸廓内动脉以其优越的解剖位置早在1968年就被应用于心脏搭桥手术。专家们对胸廓内动脉作了一系列有关组织学、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形态学及血液动力学的研究,证明其具有内膜薄、含有内皮因子、顺应性好、抗动脉硬化、不易形成血栓的优点,作心脏搭桥后不易再狭窄,其近期及远期通畅率均高于静脉搭桥术。为了解决吻合口张力问题,有学者提出逆向IMA搭桥术。目前国内外只见于动物实验研究:美国Folts(1981)将狗的逆向IMA与左旋支吻合,结果,逆向IMA能供养左旋支灌注区,实验狗能存活9个月到3年不等。国内王正(1987)将逆向IMA与右冠状动脉吻合,并以正向组作对照,两者的近期及远期存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别。 整形外科方面,Fujino于1976年首先将胸廓内动脉作为臀大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乳房再造的受区血管。Blondeel(1994)利用胸廓内动脉近心端以端端及端侧吻合方式同时供应双蒂的有纵形剖腹产瘢痕的横行腹直肌肌皮瓣,获得满意效果。他们称这种术式为巧妙的设计(refinement),称IMA的应用使乳房再造前进了一大步(a great forward),但其操作繁琐。目前尚未见有胸廓内动脉两断端(近心端、远心端)同时应用的研究报导。 本研究旨在探讨胸廓内动脉两断端(远心端、近心端)同时作为供血血管的内在血液动力学变化,从而评价逆向胸廓内动脉作为供血血管的作用,为临床上充分应用胸廓内动脉开辟新的途径。 研究从三方面进行: 解剖学研究: IMA的解剖:20侧成人尸体用于大体观察及测量,两例制成胸壁离体标本。1)胸廓内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第一段,缘胸骨缘下行至第六肋软骨处分为肌膈动脉和腹壁上动脉。沿途发出肋间支与肋间后动脉吻合,后者起自胸主动脉。肌膈动脉又与发自腹主动脉的膈上膈下动脉相吻合。所以,当胸廓内动脉离断后,其远心端由肋间动脉、肌膈动脉及腹壁上动脉的广范吻合提供逆向血供。2)胸廓内动脉多有两条伴行静脉,其间有交通支。胸廓内静脉、肋间静脉、交通支内未见静脉瓣,所以,IMV远心端可逆向回流:(1)通过交通支到另外一条IMV而直接汇入锁骨下静脉;(2)通过肋间静脉、肋间后静脉入奇静脉。2)IMA在第Ⅲ肋处的直径为2.79±0.15,静脉直径为1.50至3.94mm。 另外,尽管国外专家对TRAM的解剖研究比较详尽,但其方法主要是对新鲜及防腐处理的尸体进行手术剥离、氧化铅灌注后X线造影或氢氧化钾腐蚀。尚未见有大型胸腹壁纯形态学透明标本的制作及有关游离TRAM的血液动力学研究的报道。况且,国内有关TRAM的解剖报道非常有限,所以,有必要对国人下蒂(DIEA、DIEV)TRAM作进一步的解剖学及血液动力学研究。
穆兰花, 徐军, 刘元波[2]2003年在《游离双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及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与胸廓内动脉远近心断端吻合的乳房再造术》文中研究指明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乳房及胸壁的重建,一直是对整形外科医师的挑战。这些病人不但需要再造乳房,同时需要修复锁骨下凹陷及腋前襞缺损畸形。通常,需要应用整个横形腹直肌肌皮瓣(包括IV区)或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因此就需要双侧腹壁下动静脉为蒂,但由于患者腋部的胸背血管在根治术或术后的放疗中遭到破坏,而传统上胸廓内动脉远心断端往往结扎只利用近心端,因此胸部就很难同时找到两组理想的受区血管。作者首次将胸廓内动脉远近心断端同时作为胸部受区供血血管,应用于7例横形腹直肌肌皮瓣及5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吻合血管游离移植乳房再造,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其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表明,胸廓内动脉远心端压力为66~58mmHg,近心端压力为88~75mmHg。远心端压力为近心端压力的75%~77%,两者的波形不同。胸廓内动脉远心端吻合口流速为70~52ml/min,近心端为94~74ml/min,远心端流速为近心端流速的74%~78%。以双侧腹壁下动、静脉为蒂的TRAM在胸廓内动脉远心端、近心端同时供血状态下,其皮瓣灌注值最高。术后5年,远、近心端吻合口仍通畅良好,两处动脉血流的频谱、流速几乎相同。因此,虽然胸廓内动脉远心端压力稍低,但能提供有效的血液供应,因此保证了整个皮瓣的全部成活。
穆兰花, 刘元波, 张连清, 杨红岩, 晏小青[3]2004年在《胸廓内动静脉远心端血液动力学动物模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为了明确胸廓内动脉远心端供血能力 ,以及胸廓内静脉远心端回流能力。方法 选择 2头小型猪 ,每头猪形成髂腰部皮瓣左右侧各 1个 ,共 4个 ,均为以旋髂深动静脉的直接皮动脉为蒂的岛状轴型皮瓣。测量蒂部的压力、流量 ,分别与胸廓内动脉远近心端的压力相比较 ,将皮瓣蒂部的动静脉与胸廓内动静脉远心端行端端吻合的游离移植 ,测量吻合口于吻合后即刻、30、6 0min流量 ,测量皮瓣原位及吻合血管后皮瓣相应状态下包括术后 7d、14d的灌注值 (PU)。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结果 胸廓内动脉远心端压力为近心端压力的 6 1%~ 6 5 % ,单独胸廓内动、静脉远心端可使 15cm× 30cm× 2cm游离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虽然胸廓内动脉远心端的压力较低 ,但具有足够的供血能力 ,胸廓内静脉远心端具有足够的回流能力 ;以旋髂深动静脉的直接皮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是理想的轴型皮瓣动物模型 ;建立了以旋髂深动静脉为蒂的游离皮瓣与胸廓内动静脉远心端直接吻合的动物模型 ,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胸廓内动脉断端(远心端、近心端)血液动力学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D]. 穆兰花.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97
[2]. 游离双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及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与胸廓内动脉远近心断端吻合的乳房再造术[C]. 穆兰花, 徐军, 刘元波. 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 2003
[3]. 胸廓内动静脉远心端血液动力学动物模型[J]. 穆兰花, 刘元波, 张连清, 杨红岩, 晏小青.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