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模式论文_顾晓慧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模式论文_顾晓慧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 158100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我想这是数学教师一生都研究不完的课题。

曾经有很多学生问过我,“老师,能听懂课但是不会做题怎么办?”这种现象想必每位数学老师都遇到过。这是学生没有在根本上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没有理顺知识间的脉络。因此,这样的学生也不会应用所学的知识。

我发现,学生对自主生成的知识掌握得又快又牢固。记得在讲《等差数列》第一课节时(这节课与前面知识联系不大,不用太多的基础知识),班上有个叫王晓峰的,每次考试各科均是倒数。他在推导通项公式时尽了一分力,所以这节课他掌握得非常好。我出了一道稍难的题,他也做出来了,同学们都对他刮目相看。

如何尽量多地让学生自主生成我们要求的知识?我做过很多的工作。我曾尝试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课堂形式,可经常会有学生背离发问的初衷,在一个“死角”卡住,出不来。老师为解答问题做了许多不必要的工作,又忙又累,效率又低。而有一些课节用自学式又很好,例如:《样本的抽样》,《推理与证明》等概念性强的。自主学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总结概括能力。我也尝试讨论式,单纯的这种形式适合比较简单的章节,例如: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等。

那么如何设计一节课,让学生很能够真正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呢?我自己应用比较多的方法是“提出问题——讨论研究——相互完善——得出结论——总结反思”这一流程形式,效果比较好。

首先问题的导出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把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调动起来。例如用数学史引入课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导数的概念》这一课,我介绍牛顿和莱布尼兹;在《数列极限》一节,我用阿尔卑斯追龟的悖论引入,用赌徒分赌金的问题引出概率等。也可用有趣的游戏或生活中浅显易懂的道理。例如我把多米诺骨牌与数学归纳法联系起来。再比如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已知f(x)的定义域为[-1,1],求f(2x-1)的定义域。对于新高一学生来讲,这是一道非常抽象的题。我举了一个搅馅机的例子:你想吃什么样的饺子馅的想法x,决定你准备的原料2x-1,而原料2x-1的大小要满足搅馅机的条件[-1,1],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而这些需要老师善于把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

在提出问题之后,老师给出研讨的方向,放手让学生讨论。这时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讨论和互相完善是一起进行的。同学们得到小结论可以相互补充,有错误及时纠正,互相取长补短,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但教师要把握住讨论问题的难度。如果问题难,则可以把它分成若干小问题,一步步地解决。最后得出结论,从而解决了问题。

最后是总结反思的过程。教师组织学生谈一谈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得与失;思考问题的路径;方法的优点和缺点等等,进行系统地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回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加强知识的记忆和巩固;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实,上述方法完全可以看成是学生之间互为老师又互为学生的过程。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被他人学习,又都在学习他人的方法和经验。

这种强调学生生成知识为主的方法过程中,老师看似无事可做,其实老师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首先教师要把握方向,不能偏离轨道;其次,教师要设计问题的梯度,使问题循序渐进地得以解决;再次,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不能解决(当然有时问题很简单,可是很重要),教师此时的解答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数学课的课堂模式也不是单一的一种模式。我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应本着以学习知识为载体,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好模式能使学生能力提高得快,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以上是我教学上的些心得体会,拿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笑纳。

论文作者:顾晓慧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6月总第26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  ;  ;  ;  ;  ;  ;  ;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模式论文_顾晓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