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人民医院 常德石门县 415300
【摘 要】目的:探究将显微外科手术应用于治疗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的效果,并分析其预后。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19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案进行手术治疗,而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显微外科手术,通过显微镜对手术进行辅助,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全切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全切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将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案应用于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治疗中,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显微手术;手术方案;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预后分析
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是一种神经外科常见的危重急症,不仅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甚至可能引起患者死亡,具有较高的危险性[1]。囊性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8.2%~19.8%。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应用,采用显微手术,对于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2]。而在传统的治疗方案中,开颅手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颅内病症[3]。但这种手术方案会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生理状况,对于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中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将显微外科手术应用于治疗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效果,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龄为51-76岁,平均年龄为(63.6±9.4)岁;实验组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为51-75岁,平均年龄为(65.1±10.1)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突发头痛、恶心、呕吐以及脑膜刺激症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一定的意识障碍。该研究所选病例均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无自知力患者由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并在裸眼状态下对患者进行肿瘤切除,常规备血1200-1400ml。手术完成后,缝合患者创口,避免患者发生术后感染,尽可能使患者的生理状况与术前一致。实验组患者采用显微镜外科手术方案,具体方式如下。首先根据患者的具体肿瘤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患者进行全麻处理后,采用骨瓣开颅术,并用显微镜对患者肿瘤部分进行观察,将患者颅脑中的囊液吸净后,利用神经内镜对患者的肿瘤进行探查。应用显微镜对视野进行引导,采用瘤内分块切除的方式,对患者肿瘤进行充分减压后沿包膜分离,再进行肿瘤分次切除。通过显微镜观察视野,对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清除。清除完毕后,应用硬质神经内镜,对显微镜的视野死角进行详细勘察,确认没有肿瘤组织残留后,利用生理盐水将瘤床冲洗干净,术后将患者脑硬膜缝合。归纳骨瓣后,将患者头皮进行逐层缝合。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有资料均采用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X2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评价标准
记录所有患者肿瘤全切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全切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3讨论
大脑中囊性脑脉瘤的特点主要包括常合并脑内血肿[4]。就目前来说,对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进行治疗时,往往采用手术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主要包括显微微创手术和常规开颅手术进行治疗。但常规开颅手术难以满足手术中的视野要求,在手术过程中也容易存在诸多死角,医师在进行手术操作时,也容易受到各种限制,十分容易出现手术肿瘤残留的情况,导致病变组织难以完全切除[5]。除此之外,同时在肉眼引导下,对患者进行肿瘤切除,难以完成解剖结构的特写,也影响了手术的开展。所以在现代临床手术中,通常采用显微镜辅助照明效果来对显微手术进行辅助,能够有效减小患者的手术创伤,应用范围较广,能够弥补开颅手术的视野盲区,进而提高手术操作的精准度。同时这种手术方案还能够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脑组织造成牵拉,引起各种术后并发症。
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尽可能轻柔并且精准的对患者的脑组织进行解剖,准确的辨认脑肿瘤周围的组织结构以及血管穿支,注意变异血管以及瘤壁薄弱部位的保护,尽可能避免对肿瘤进行触及。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全切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本次研究结果说明,将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案应用于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治疗中,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志刚,李华,张志银,等.显微外科与常规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疗效对比[J].实用癌症杂志,2017,(3):505-507.
[2]张云峰,胡安,赵喜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23):299-301.
[3]沙林,黎军,郑成,等.显微手术对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的疗效[J].实用癌症杂志,2015,(4):587-589.
[4]李荔荣,赵建伟,胡昌辰,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4,(3):329-331.
[5]郭东斌,邱平,胡方进,等.常规手术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7,(34):23-24.
论文作者:张云波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实验组论文; 功能论文; 肿瘤论文; 脑膜瘤论文; 对照组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