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成人高校德育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育论文,成人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坚持以成人学员的素质发展为德育之本
人的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它是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在人的发展中,人的素质和受教育的程度是一个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其内容的核心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人的素质问题是人的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人的素质的发展就是进一步取得成就的基础。
人的素质包括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专业素质是本领,文化素质是基础,身体心理素质是本钱,而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它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也是人才健康成长的思想保证。人们从事任何工作,都是受一定思想支配,受一定的道德规范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的,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的综合素质的发挥和实现。另一方面,思想道德素质又是以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为基础的,思想道德素质本身是以其他方面的素质为载体的。人们在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也学习到某些思想观点,并受它们的影响和熏陶。如果这些影响和熏陶持续反复地作用,久而久之,会形成某种品德或思想倾向;如果没有相应的思想道德,就会迷失方向。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限于知识、能力等智力性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思想品德、心理品格的成长,就不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既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个人在现代社会中可持续的发展。德育的作用就是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要求,转化为他们学习的行为和动机,使他们按照社会的要求来发展自己。德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德才兼备是古今中外培养、鉴别和选择人才的标准。当今世界,道德教育已愈来愈成为整个教育的重心。尽管各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取向不尽相同,但都很重视道德教育在人的素质发展中的作用。
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教育界就提出“学会生存”的口号,重点是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到了90年代,又提出“学会做人、学会关心”的口号。由此教育从以知识技能学习为主让位于以思想道德熏陶为主的模式。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受教育者有知识、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如果说原来的“学会生存”表现出了人类教育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的自觉,后来的“学会关心”体现出了人类教育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关心人类的深刻情怀,那么,现在的“学会做人”则更鲜明地突出了人的情感和理想。办学以人为本,做人以德为本。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德才兼备,首先是学会做人,因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人才成长规律告诉我们:“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对于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学来说,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我党三代领导核心都十分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第三次全教会上,他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这实际上已经把德育工作纳入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整体工作之中,并且凸现了它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
二、面对新世纪种种前所未有的挑战,成人高校德育内容应不断充实和创新
当代中国的社会正面临着一个史无前例的转型期。与其他国家和社会相比,中国社会的转型,内含着众多特殊的矛盾和问题,具有它独特的复杂性。在这样独特转型期的时空中,道德和道德教育也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危机,人们的心理承受力、道德观念等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何确立适合新世纪社会发展的德育内容新体系,将市场经济乃至知识经济所需要的开放意识、创新意识、效益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法治意识等反映到德育内容中,并切实解决成人学员在这个社会变革时代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是成人高校德育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德育的内容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其中政治教育是核心,思想教育是主体,道德教育是基础,心理教育是前提。而理想信念是我们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支柱和不竭的动力源泉,是成人学员健康成长的航标和动力,无疑是成人高校德育内容的核心,它突出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仍然是今后成人高校的主旋律。进入新世纪,处于新环境,面对新条件,成人高校德育需增加与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相适应的新内容。
一是要加强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心,以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增强成人学员的社会责任感。成人是社会职责和义务的直接承担者,因而在进行“三德”教育(政治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的前提下,职业道德教育相对较为突出;因职业道德决定着人才个体的职业认识、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习惯等,直接关系到人才个体素质形成的动力和程度,关系到人才个体在职业活动中作用发挥的程度。“百行以德为首”,要使从业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境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个关键。只有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才能使社会的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成人学员的内在品质,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境界,形成良好的社会职业道德氛围。
二是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是指由诸多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品位、修养、境界等,它较专业知识在更深层上反映了人才的质量。人文素质教育是解决人的精神境界的问题,是如何做人的问题,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识等方面的问题,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神。成人高校应从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文化进步的高度,重视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实现高情感与高科技的联姻,人文气质与科学精神合壁,促使人追求自我完善,获得全面发展。
三是要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即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即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而这些又取决于个人的素质,取决于人的素质的可持续提高、能力的可持续强化、认识的可持续深入、知识的可持续积累。成人高校应该在培养与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环境意识和道德意识、价值观和态度以及技能和行为,提高人们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能力方面担负起历史使命。
四是要积极推进创新教育。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是历史进步的动力。人才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创新的主体,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教育,当然也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要通过开展创新教育,激发成人学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热情,训练成人学员的创造才能,培养成人学员的创造个性,引导成人学员积极参与创造实践,全面提高成人学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及其它综合素质,以适应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的需要。
另外,和平教育、心理品格教育、独立的人格教育,这些都应成为成人高校德育的内容。
新世纪成人高校德育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渐进的过程,需要在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德育途径等方面全方位作出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把成人学员培养成为既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又富有主体精神,对社会有强烈责任感,能创造未来的一代新人。
三、树立“大德育”思想,实现德育由单一学校教育向学校、家庭、工作单位、社会之间“四位一体”转变
“大德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把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方针贯彻到底,贯彻到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我们希望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各个有关部门的同志,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进步。”这样“青少年的这种风气和整个社会风气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邓小平同志的这几句话使得德育跳出了学校的框框,走进了社会,并和社会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了社会的“大德育”。“大德育”思想有两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将德育从学校教育的范畴扩展到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一是打破原先学校德育的封闭体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在传统德育观的影响下,往往把学校德育的时空局限在学员在校学习期间;把学校德育的实施局限在“两课”教育;把德育的内容局限在德育书本上;把德育的教学任务局限在德育教师上。实践证明,这种德育观念是一种封闭、狭隘的德育观,已不适应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成人学员的德育过程具有成人高校、成人学员的工作单位和家庭等诸方面协同配合的特点。同时,成人学员大量的是在职业余学习,他们在校逗留时间很短,主要时间是在任职单位或家庭等社会环境中。任职单位工作要求与成人高校的学习要求,常常发生矛盾,致使成人学员产生思想情绪和实际困难。因此,只有诸方面紧密配合、协同工作,形成网络,才能有效地做好成人学员的德育工作。首先,要优化成人高校的育人环境,形成党政学团齐抓共管的德育体系;在管理上,应建成成人高校、工作单位、基层班级三点一面的管理模式。其次,要建立健全德育规章和措施,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避免成教德育中学校、学员、单位三者脱节的弊病,在以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教育人的新观念下,不断完善成教德育工作的奖惩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和激励制度。再次,注意德育的动态连续性。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的形成并不是某个时期的教育能最终完成的,因此,对成人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是动态的。在远距离成人教育的德育过程中,成人高校与当地行政部门、业务单位必须相互支持与配合,形成一个协作的管理网络系统,使办学各方成为一个整合的体系,达到认识上的统一,行动上的一致,以便能有效地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四、强化“德育目的”意识,实现从德育由单一的德育工作者向全体教育工作者转变,并将德育渗透到成人教育的各个环节
从传统观念讲,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数十年来,我国的教育法令、教育言论及教育学教材,一直把德育、智育、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在教育目的框架下处理诸育的关系。另一方面,我国近十年来流行把德育视为一种工作,“德育工作”即“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即“德育工作”。德育“工作化”,把德育设置成学校的一项专职工作,并配备与之相应的专职或兼职的德育工作者队伍。这种分工制度,本意是为了加强学校德育,突出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实际上却妨碍了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学校德育,造成对学校德育的忽视和削弱。因为,把“德育”当作一项工作,专职“德育工作者”之外的学校工作者往往就理所当然地忽视德育,甚至理所当然地把德育看成是“本职”工作之外的负担。因而有的教师把传授知识视为“看得见的硬任务”,而把德育看作是“摸不着的软任务”,是非知识教育、非课堂教育,不愿在专业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把德育当作分外之事,不重视、不到位,难持久、难深入。这在客观上削弱了成人高校德育功能的完善和充分发挥。当务之急,是强化德育的“目的意识”,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目的”的概念框架下,建立和完善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学校德育的机制。防止淡化或使成人学员德育工作与成人学员的日常培养和管理工作相分离的倾向;应特别强调,德育是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目的或归宿。实践证明,要实现素质教育赋予学校德育的多项培养目标,没有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参与是不可想象的。
学校德育的使命就是促进学员道德认识的发展,陶冶学员的道德情感,培养学员的道德行为习惯。而德育与智育本身就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已充分证明,寓德育于智育之中,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是完全可能的。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教师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员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二是教师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勤奋严谨的治学精神、严于律己的道德风范,具有感染和熏陶作用。教师敬业、乐业、言传身教,把德育融进教学中,为成人学员的素质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是加强和改进成人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但是这种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品德、能力、情感、知识等个体特征,所以要做到教书育人,做好育人工作,不但要有育人意识,还需具备育人资本。因此,必须首先加强成人高校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提高教师素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师在进行教学中,除了做到为人师表外,要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中去,抓住备课、上课、课堂讨论,教学小结及作业与测试和各个环节,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的过程中,也应将德育渗透到各个管理环节中去。比如可以组织学员进行社会调查、演讲、课外学术科研、文艺、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利用各种载体潜移默化地对成人学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学员情操,以致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五、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做好成人学员的网络道德教育
所谓网络道德教育,就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功能优势而开展的一种有特色的道德教育。我们认为,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其必要性来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成人学员正成为网络信息的受众。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对于德育工作来说是把双刃剑,既引发了危害成人学员思想教育工作的新问题,同时也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现在最为明显的是:在互联网上发生的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如消极文化产品和黄色文化的传播,文化垃圾的经济化,利用网络手段的知识犯罪等,已经对成人高校德育产生了较大冲击,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价值观念的传播引发成人学员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和失范;信息网络技术的滥用威胁着成人学员的道德伦理,互联网上的隐蔽性使道德行为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显著增强,网络环境的不可控性从信息质量上污染了德育的环境,从而不利于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使得道德教育失去了制高点。对这些现象回避或阻止都无济于事,积极回应才是良策。就其可能性来说,随着网络传播在我国的加速发展,成人学员在网上学习终将成为现实,届时网上道德教育的发展将有极大的空间。这就为成人高校德育提供了全新的载体和现代传播手段,使德育工作的空间和范围更加广阔,吸引力和感染力会大为增强,传播速度更加快捷,工作效率会成倍提高。可以预见,网络道德教育新方法的开辟必将使成人高校德育工作步入崭新的阶段。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作为德育传播工具,注意研究网络时代的新情况,努力做好网络道德教育这篇文章。一是在教育内容上,要充实适应“网络时代”的道德精神,加强网络道德的培养;在教育方法上,应当逐步学会开发和运用好网络教育。二是要用辩证的观点看网络这一新事物,树立信心,以积极态度来主动迎接网络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其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修养。三是要提高成人学员的道德素质,强化是非观念,增强其政治敏锐性,提高成人学员的免疫力、鉴别力和政治责任感;用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高尚的情操、优秀和具有感染力的作品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和塑造人,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四是着力增强成人学员遵守网络规则和网络政治道德原则的自觉性,增强成人学员的纪律性和法治观念,增强成人学员对有害信息的抵抗能力。
发展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网络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道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网络德育的新特点,从而使道德教育别开生面,使道德教育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从而大大增强道德教育的效果。但是,必须强调的是,道德品质的养成离不开师生之间面对面地沟通与交流,因此,新方法的开辟与传统方法的继承,二者不可偏废。
标签:道德教育论文; 道德素质论文; 成人高校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网络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职业道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