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急救护理纠纷风险分析与防范论文_邹莉霞

基层医院急救护理纠纷风险分析与防范论文_邹莉霞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医院 湖北武汉 430014

摘要:目的:对基层医院急救护理纠纷风险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防范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基层科收治的23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和总结护理纠纷风险。结果:本组231例患者中,发生6例护理纠纷,发生率2.59%;通过分析,急救反应不及时、急救护理操作不当、沟通不及时、护士风险意识薄弱及患者因素是急诊护理纠纷的主要风险。结论:为预防和减少急救护理纠纷发生,应规范急诊护理流程,强化护士培训,履行好告知义务,并要加强病情监测。

关键词:基层医院;急救护理;护理纠纷;风险防范

急救护理临床急诊的重要组成,及时高效的院前急救,有助于控制患者病情发展,维持生命体征,减轻痛苦,为后续有效治疗奠定基础,提高急救成功率[1]。但急诊对象往往有着病情急重、变化快、多病症等特点,在有限资源和最短时间进行有效救治,增大了护理风险,易引起护理纠纷。本文主要我院急救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剖析护理纠纷相关风险,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并整理我院急诊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231例院前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患者141例,女患者90例,5~74岁,平均(52.2±2.7)岁,急救原因:急性酒精中毒131例,心脏病急性发作68例,急性脑血管意外20例,其他12例。本院科室共有护理人员12名,均为女性,23~48岁,平均(30.1±2.4)岁;本科及以上7“名,大专4名,中专1名;工作年限2~17年,平均(6.5±1.4)年。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本组患者急救护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护理纠纷患者的临床情况;在此基础上,查阅相关研究资料、文献,结合本院急诊科院前急救护理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防范对策。

2.结果

本组231例急救患者中,发生急诊护理纠纷6例(2.59%),包括急救反应不及时2例,急救护士操作不当1例,患者方面的问题2例,沟通不及时1例,均得到及时妥善解决,未出现死亡病例。

3.讨论

3.1急诊护理纠纷风险分析

从本研究结果看,院前急救护理纠纷风险主要有这几方面:(1)急救反应不及时,有些护士尤其是年资较低护士急救护理经验不足,再加上患者家属心情急迫、紧张,不能详细了解患者状况,未能有效评估,使得急救措施未能及时到位开展,影响救治时效性。(2)急救护理操作不当,有些急诊护士年资低,急救护理经验不足,对患者潜在的隐患缺乏预见性,专业技能不熟练,比如:昏迷患者未及时摆放正确体位,致误吸;安全带按要求使用,或未能稳妥固定,致患者滑落。此外,因家属目视下紧急操作,对护理人员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易出现失误,比如:多次穿刺、动作慌乱等,使得家属情绪波动大,尤其是小儿患者的家属,往往易引起护患纠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沟通及时,急救患者病情急重多变,有效不可预见性,在急救中,如某一个环节稍有差错或病情变化时未及时处理将会威胁到患者生命。如不能掌握掌握良好沟通技巧,及时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对存在风险的护理操作及转运中可能存在危险未能及时告知,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一旦发生意外则可能引起护患纠纷[2]。(4)患者方面的问题,急诊患者大多是突发病,病情重,比如:急性酒精中毒、心脏病发作等,须紧急救治,此时患者及家属情绪反应大,对救治效果期望值过高,心理处在高度应激状态。同时,急诊患者大多数是老人、小儿,就诊沟通难度大,无法准确提供病史;此外,文化水平的差异,使得部分患者对疾病及医护人员的告知内容无法理解。这些都会引起急诊护理纠纷。

3.2急诊护理纠纷的防范

3.2.1积极改善院内环境

对医院急诊室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各个诊室设有醒目、清晰的标识、指引牌;同时,医院根据时间段灵活配置护工资源,确保急诊环境的整洁、干净;还需要及时处置医疗废物,合理调控医疗资源,确保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性。此外,应根据实际优化急诊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方便患者急救,以提高急诊护理服务质量。

3.2.2强化急救护士培训

一方面,定期对急诊护士开展急救护理理论及技能培训,并定期考查心肺复苏、气管置管等技能,并熟练应用除颤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提升现场应急能力。另一方面,应制定规范的急救流程,让急诊护士能严格按流程操作,提升现场救治水平[3-4]。规范急救及护理操作,每一个月科室组织进行单病种急救护理演练,每季进行群体伤害、食物中毒、急性心梗脑血管意外等病症的急诊急救演练。以提升每个急诊护士的业务和专业能力,强化其护理预见性、主动性、独立性。此外,不断强化医疗安全培训,落实好各项制度,比如:交接班制度、急危重患者救治制度、急诊制度等同时,还应掌握护理风险规避方法,强化自身安全和法律意识,履行好告知义务,及时将相关情况反馈给患者或其家属[4];定期学习医疗安全相关的法律知识,让他们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特别是要培养证据意识。

3.2.3规范护理文书书写

急诊护士要重视护理记录的规范性,杜绝问询、评估不及时,填写不当、记录不真实等情况发生,更不得擅自修改急诊护理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和急诊医生沟通、交流,规范并认真执行口头医嘱,在急后督促医生补开医嘱,各可急诊措施实施时间必须相信,要细到分钟,医护人员共同完成急救记录,以免出现护理记录和医疗记录不一致或矛盾的情况。

3.2.4及时做好沟通工作

应履行好告知义务,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权。在接诊详细了解患者病情、既往病史等信息,对潜在的风险应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说明,让他们对患者病情变化有心理准备,以免出现纠纷。对护理风险和隐患要心中有数,譬如:明确告知患者在药敏试验后不得离开指定观察区;吸氧或者静脉输液时不得自行调节等,在护理中尊重患者知情权,严格执行风险告知制度,在进行检查、治疗前,特别是侵入性、危险性操作前,对患者明确告知,尤其是老人和小儿,必须对其家属说明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预后等情况,让他们有思想准备,以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同时,严格执行签字确认制度,让护患双方共同承担起生命和健康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在沟通时,语言尽量通俗易懂、明确,耐心解释,并做好安抚工作,语言真诚、和善。

3.2.5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急诊医护活动均要遵循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如此才可确保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针对急诊护理队伍较为年轻化,科室应积极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建设,倡导“以患者的为中心”护理理念,变被动为主动服务,规范日常工作中的用语,态度和蔼,说话语气和缓,在护理中,学会换位思考,因人而异,进行良好沟通,消除护患抵触情绪,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增强安全感,以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骆焕丽.急诊科护理风险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0):156-159.

[2]张迎秋,李彩霞,孙红宁.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探讨[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10):87-88.

[3]闫红丽,张玲.急诊护理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及防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24(07):683-684.

[4]闵叶平.急诊留观室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02):89-90.

论文作者:邹莉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9

标签:;  ;  ;  ;  ;  ;  ;  ;  

基层医院急救护理纠纷风险分析与防范论文_邹莉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