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实践对比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公共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 引言 对公共图书馆进行评估是衡量其投入产出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重要环节。当前,互联网的普及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图书馆服务方式和职能的转变,客观上也要求对公共图书馆的评估指标适时调整,指标的设立与权重分配既要反映当前的服务理念和现实需求,又要体现社会投资效益所在。只有这样,评估结果才科学合理。文章将分别对当前我国和美国公共图书馆主要的评估定级实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美国两大公共图书馆评级系统可供借鉴的因素,以期为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提供参考。 1 当前中美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的实践 1.1 美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概况 美国图书馆评估始于20世纪50年代“图书馆调查”的开展[1]。70年代以后,图书馆界逐渐提出各类测量图书馆绩效的指标和方法,1991年美国金氏研究院专门针对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提出理论模型[2];1999年,Thomas J.Hennen Jr.创建HAPLR(Hennen's American Public Library Rating)评级系统[3];2008年,Lance Keith Curry和Lyons Ray发表名为THE NEW LJ INDEX的论文,标志着一个新的公共图书馆星级评价系统的诞生[4]。此后,HAPLR和LJ Index成为美国两大主流的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系统。 1.1.1 HAPLR评级系统 参加HAPLR评级的对象按其服务的人口数量划分为10大人口类别:0.1万以下、0.1万~0.25万、0.25万~0.5万、0.5万~1万、1万~2.5万、2.5万~5万、5万~10万、10万~25万、25万~50万、50万及以上[3]。每一人口类别下均会评出排名前10的图书馆进行公布。其评估指标共包括6个输入指标和9个产出指标(见表1)。评估数据主要来自美国联邦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总署(IMLS)收集的各类公共图书馆的申报数据[3],评估周期为1年,最新版本是2010年的第11版[5]。 HAPLR Index的计算即对每个参评馆的15个指标分别统计出其在该人口类别下的排名,然后进行若干加权计算。 假设在50万以上的人口类别下,共有12家公共馆,A馆的人均支出在12家中排名第5,因该指标的权重为3,则A馆的人均支出加权得分为(12-5)*3=21,按此方法依次计算出15个指标的加权得分,汇总得出A馆总得分X(注:人均流通成本指标直接用排名乘以权重)。由于15个指标的总权重为29,按如下公式进一步计算加权平均分及HAPLR最终得分[6]: (1)加权平均分=总得分/总权重,即X/29; (2)HAPLR最终得分=(加权平均分/对应人口类别下图书馆总数)*1000。 1.1.2 LJ Index与星级图书馆评价 参加LJ Index星级图书馆评价的对象必须满足4个条件:符合IMLS关于公共图书馆的定义;服务区的人口至少1000人;总运营开支至少1万美元;有以下四项统计数据——图书馆访问量、流通量、参加各类活动人次以及公共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数据[7]。 符合条件的参评馆按照公共图书馆总运营开支划为9个类别:1万~5万、5万~10万、10万~20万、20万~40万、40万~100万、100万~500万、500万~1000万、1000万~3000万、3000万以上。评估数据同样来自于美国联邦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总署(IMLS),评估周期为1年。 LJ Index评级系统只采用4个产出指标进行评估,即:人均访问量、人均流通量、读者平均参加各类活动人次以及读者平均计算机网络使用次数,并从统计学角度证明了四个指标的相关性及合理性[7]。 每个公共图书馆的LJ得分计算步骤如下[8]: (1)分别计算图书馆四个统计指标的人均率:人均率=统计指标/服务区人口。 (2)计算9个支出组各自4个统计指标的平均人均率,然后计算每个支出组4个人均指标的标准差。 假如在200K~399K支出组下公共图书馆总数量为t=30,每个馆的人均访问次数分别为a1,a2,…,a30,则30个馆的人均访问次数总和S=a1+a2+…+a30,那么,该支出组的平均人均访问次数a=S/t,然后,计算该支出组的人均访问次数这一指标的标准差X: (3)计算每个图书馆的4个人均率的标准分。人均率标准分=(给定图书馆的人均率-该馆所在支出组的平均人均率)/该馆所在支出组人均率的标准差,假设A馆人均访问次数为11.4次/年,所在支出组的平均人均访问次数为6.2,标准差为5.4,则该馆人均访问次数的标准分为(11.4-6.2)/5.4=0.96。 (4)按以上方法计算每个图书馆4个指标人均率的标准分,然后将4个标准分相加求和得出该馆初步的LJ分数。 (5)添加校正因子6,然后乘以100,四舍五入后取整,即为该馆最终LJ得分。假设A馆初步IJ得分为5.14,则最终LJ得分为(5.14+6)*100=1114。 按以上方法,计算每一支出组图书馆的LJ得分,从中选出前30名,分别评定10个五星馆、四星馆和三星馆;在3000万以上这一类别下,只选出前15名,分别评定5个五星馆、四星馆和三星馆。每次星级评价结果在Library Journal杂志上发布。 1.2 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实践概况 我国第一次全国性县以上的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始于1994年,迄今共开展5次。评估工作由文化部公共文化司主导,中国图书馆学会和国家图书馆协助开展相关培训和评估工作。评估对象按行政区划分省级馆、市级馆和县级馆,在每一级评估类别下将分别评出一、二、三级馆。 最新一次评估工作中,省级图书馆评定的必备条件从馆舍建筑面积、财政拨款总额、图书年入藏数量、免费开放、书刊文献年外借册次、现代化技术条件与数字资源服务、重点文化工程和读者满意率八方面进行审核,市级馆和县级馆没有“现代化技术条件与数字资源服务”条件的限制。 评估指标体系按一、二、三级指标逐层细化。目前该指标体系共包括7个一级指标、37个二级指标(县级馆33个)以及若干三级指标和四级指标,每项指标根据省市县级馆的任务要求和功能定位,分配不同的分值,总分均为1000分(一、二级指标见表2)[9]。评估结果在文化部官方网站发布,评估周期为4年。 2 中美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对比分析 通过对当前中美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实践的分析,表明三大评级系统在评估主体、评估指标选择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2.1 评估主体与评估目的 评估主体是图书馆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由谁评估的问题[10]。 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投入,在没有出现第三方机构可以有效开展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之前,只有通过政府的权威和行政评估手段来确保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以及产生的社会效益。但这种面向政府机构而非公众的评估并不能完全反映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高低,由于评估主体是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实际评估主体多头化,加上定性指标较多,有可能使评估结果与客观实际存在较大差异。 美国两大评级系统的评估主体均为第三方机构,其联邦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总署主要负责制定相关标准及收集图书馆的统计数据。HAPLR创办的初衷是为公共图书馆建立一个综合评级系统,并将评估结果刊登在各类公众平台上,提高其社会影响力[3],评估不仅给出最终成绩和排名,同时提供各类分析报告,帮助公共图书馆通过和其他同等类别的参评馆进行对比,发现不足,从而改进投入力度和服务配置。LJ指数评价创建目的是帮助各个参评馆衡量其在同等类别馆中的服务水平高低,同时鼓励参评馆针对评估结果提出质疑、讨论等,以帮助改进该评级系统。另外,通过评价星级馆及公布上榜名单,为上榜馆提供一种更好的宣传和营销手段,扩大其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对大量未上榜馆产生激励促进作用。由于是第三方评估机构,从评估主体上彰显评估结果的客观公平性。 2.2 评估周期与数据来源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评估周期为4年,每次评估标准和细则的修订更新以及实地考察评估都是通过临时组织专家组,逐级下发通知,逐级上传结果,虽然这种层级式工作开展方式能够保证工作的有序化实施,但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HAPLR和LJ Index评估之所以能够每年开展,得益于官方机构IMLS统计数据的完整性以及可获取性。同时,两个评估系统竞争共存、使用相同数据来源的局面既促进了各自的改进与完善,扩大了公共图书馆评价的社会影响力,也对IMLS的数据收集完整性和准确性起到督促作用。 2.3 评估对象划分依据 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按行政级别划分,其优点是便于自上而下式评估工作的开展,但缺点也显而易见。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即便是同一行政级别的图书馆,其财政经费投入也有很大差距,资源建设水平、服务水平和当地服务人员的理念同样大相径庭。比如,贫困地区县级馆和富裕地区县级馆,评估结果差异较大,不能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可比性不足,其结果的公平性值得商榷。 而HAPLR按服务区域人口进行划分,LJ Index按运营开支进行划分。相较之而言,按服务区人口数量进行划分更能体现社会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和信息服务的均等化原则[11],而LJ Index是通过比较在同一经费投入级别下的公共馆来公平地反映各馆服务水平的高低,在可比性上优于按行政区划划分的方式。 2.4 评估指标设置 我国评估定级在指标的数量和周全性方面优于美国两大系统,一、二、三级指标的设立,几乎涵盖了图书馆工作的方方面面,在理想条件下可以全面评价一个图书馆的综合实力水平。但是指标分值的分配和定性指标的过多为评估增加打分难度,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评分的主观性、模糊性,再加上不同评估主体主观认知水平的差异,抑或出于各种意图,很容易造成不实结果。而HAPLR和LJ Index均是采用定量指标,在指标选取上,由于评估导向不同,两者选取的指标分别为15个和4个,每个指标的原始数据有据可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造假的可能性,增加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此外,各项指标的分值分配,部分不符合当前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理念,在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应当以用户为中心,充分发挥其文化服务功能。服务质量作为衡量公共图书馆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相关指标分值的分配上应有更多的比重,尤其是对于大量基层公共图书馆而言,读者满意率等指标显然比职称和学历等更为重要。当然,政府的评估是为了衡量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投入产出效益和建设情况,其评估目的和导向本身与以服务为导向的LJ Index有较大不同。所以第三方机构评估,可尽量避免照搬当前评估标准。 HAPLR评级系统的创办者也在考虑调整部分指标的权重值并增加计算机网络使用情况等指标[12],以适应公共图书馆日益增多的网络访问量等现实变化。LJ Index的创办者从一开始就声明,其系统设计的理念之一就是承认图书馆评级系统的优缺点[7],其评价指标的选取只关注公共图书馆的产出,创办者也声明了其评价结果并不代表该馆的服务质量和社会价值,更无法衡量其是否能够满足当地社区需求,只是希望通过星级评价,引导公共图书馆进行自我改进,同时提高其社会影响力[7]。面对现实环境的变化和公共图书馆界的反馈,LJ评价创办者也承诺会对指标进行重新审查修订。 2.5 评估结果处理方式 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结果主要在文化部官网及各级政府相关网站进行发布,结果只包含具体馆名,无详细评估信息,社会公众无法查知评估结果细节。另对比第三、四、五次的评估结果,虽上等级馆的数量逐次增加,但据2013年和2014年统计年鉴显示,我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去除少儿馆)有3000所左右,第五次评估上等级馆2175所(去除少儿馆),占了总数7成以上,这种达标性质缺乏名额限制的评估结果,对于大量基层公共馆完善自我建设激励作用不大,缺少相应的竞争排名机制。同时,由于发布平台比较单一,评估结果的曝光率和社会宣传力度较低,四年一次的评估定级工作对改进基层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基层馆员的工作态度,效果并不理想。 美国两大评估系统的评估结果均包含详细的结果信息,可自由下载查看。HAPLR评级的评估结果主要在HAPLR官网进行发布,内容包括每个参评馆的HAPLR总得分、总排名、人均支出、人均访问次数等详细评估数据。凡是位列同类别图书馆前10名的参评馆,均可在其图书馆网站标注载有“A Top Ten American Library”字样的HAPLR官方图标,以作为荣誉标志[13]。与此同时,每个参评馆可在支付一定费用的情况下,获得一份该馆完整分析报告、与同级馆的对比报告以及其他类型分析产品,多数公共图书馆反馈这种分析报告在帮助改进资源建设和服务能力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也是为何该评估系统在第一版发布时即引起图书馆界和各类新闻媒体的重视和报道的原因之一。LJ星级馆评价结果的详细信息以及提供的特色服务主要在图书馆界权威杂志Library Journal上发布,美国公共图书馆有9000所以上,较多的参评馆,较少的星级馆,这样的结果能够促进公共图书馆工作的自我改进。并且LJ Index创始人会针对每次新的评估结果以及评估过程和相关因素的改变等撰写一份详细的报告发表在杂志上,并鼓励同行提出质疑。 3 美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3.1 允许多方评估主体存在 政府开展评估定级工作更多的是衡量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情况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所发布排名对图书馆改进服务质量作用不明显。我国当前急需市场机制下的专业评估机构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价值发挥进行评定,尤其在当前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支撑下,这种评估能较好地带动公共图书馆评估氛围并激发大众的参与热情。因此,在坚持政府宏观调控的同时,应鼓励第三方评估机构采用市场机制的方式参与到面向社会公众的评级系统建设中来。提高评估工作的独立性、公正性、客观性和专业性,使之成为公共图书馆评估主体的有力补充[14]。 3.2 设置评估数据统计管理机构 从长远来看,我国可以适时考虑成立专门的政府下属机构,负责每年公共图书馆各项数据的收集与统计整理工作;考虑到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图书馆界的权威与影响力,也可由中国图书馆学会来进行数据的统一收集与管理。第三方评估主体可在获得身份认证和申请资格后获取统计数据,根据评估目的不同,选取特定指标制作个性化分析报告,帮助各级公共图书馆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以改进服务。 3.3 合理设定评估对象的划分依据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政府也开始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建设纳入到绩效考核中,因而政府主导的评估按行政区划划分在现实国情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其出发点仍是以落实政府管理决策、考评政府绩效为目的[15],从社会公众角度来考虑,这种划分并不符合公平均等原则。第三方评估机构选取划分依据时,必须考虑我国人口地域分布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状态。HAPLR和LJ评价由于其各自的评估目的和出发点不同,划分依据的选取便各有不同,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多方评估主体基于不同评估目的共存发展的合理性。 3.4 调整评估定级的指标 随着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深入,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和服务方式发生重大转变,也意味着将来应有更多的因素和新指标被纳入评估指标之中,如人均网上咨询次数,人均在线培训及参与网上互动次数等,要进一步体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16]。不仅国内,美国两大评估系统同样面临着新环境下指标重新调整修订的现实问题。而国内的评估指标详细而复杂,在当前环境下,应进一步缩减部分旧指标,同时考虑到我国较大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应该增设“服务均等化”和“就近服务”等指标,突出读者满意率指标的重要性[17],以使之更具现实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3.5 完善评估定级的激励机制 公共图书馆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评估过程的内部化及评估结果的简单化公布无法为公众监督提供依据。这样一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评估工作,评估数据既未进一步加工成详细的分析报告,评估结果也没有充分用于调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结果处理方式也未能扩大图书馆宣传,错失了提高公共图书馆社会影响力以及引导公众参与的良机。 今后的评估工作中,应增加有效的激励措施,而不限于各级政府机构对上等级馆进行形式化表彰。我国目前很多基层馆在当地的社会认可度并不高,甚至基层馆员对自身职业价值有所怀疑,类似于HAPLA由权威评价机构提供的荣誉标志反而会成为一种很好的精神激励,有利于促进基层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自我认可。同时,要增加图书馆与当地媒体的互动,提高其媒体影响力[18],拓展评估结果公开宣传的渠道,引导社会新闻媒体主动关注报道公共图书馆评估和发展事业,一方面提高当地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认可度,另一方面从舆论角度形成一定的外界监督。 4 结语 公共图书馆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是消除信息鸿沟、促进文化教育、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19]。因此,优质的公共图书馆评估系统应做到能引导其踏向注重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道路,帮助提高为用户服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服务的普遍均等,而并不在于该系统是否完善,有无缺陷。 我国第六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研讨会[20]也提出,要进一步促进公众对公共图书馆的认知,扩大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那么,增加评估工作的透明度便成为一种必然要求。同时,要重视评估结果处理及参评馆的反馈意见,更要主动接受来自社会公众的监督,以帮助公共图书馆改进服务,提高社会认可度,从而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美公共图书馆评价分级实践比较分析_图书馆论文
中美公共图书馆评价分级实践比较分析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