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艳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第二初级中学校 0415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1-066-0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2元1次方程组。2。灵活运用加减法、消元技巧。
教学重点:
由于2元1次方程组解法是全新知识,与1元1次方程两边加上和减去同一数或者是同一个整式,或者都乘以、除以同一个非零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但运用这项知识(这里也表现为一种方法),有时可以简捷地求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因此学生同样会表现出一种极大的兴趣,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学会这种方法的积极性。通过2元1次方程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算技巧。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
案例回放:
片段一:
通过一个引例,介绍了加减法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和解题过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观察这个方程组中未知数系数的特点。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在两个方程中y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或在两个方程中x的系数相等,让学生自己动脑想一想,怎么消元比较简便,然后引出加减消元法。
片段二:
讲完加减法后,课本通过三个例题加以巩固,这三个例题是由浅入深的,讲解时也要先让学生观察每个方程组未知数系数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说出每个方程组的解法,例题1老师自己板书,剩下的两个例题让学生上黑板板书,然后老师点评。讲解完本节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代入法与加减法这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虽有不同,但实质都是消元,即通过消去一个未知数,把“二元”转化为“一元”。这时学生对解题方法比较熟悉,但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教师应及时点拨、渗透化归转化的思想,并指出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片段三:
课前准备好投影仪胶片,设置师生互动活动。
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及其解题思想,同时提问学生:“同学们,引入除了消元法还有其他方法吗?”从而导入新课即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通过引例进一步让学生探究是用代入法还是用加减法解方程组更简单,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加减法解题的优越性。
3。通过反复的训练、归纳、再训练、再归纳,从而积累用加减法解方程组的经验,进而上升到理论。
活动步骤:
1。明确目标
本节课通过复习代入法从而引入另一种消元的办法,即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整体感知
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在于将相同字母的系数化为绝对值相等的值,即可使用加减法消元。故在教学中应反复教会学生观察并抓住解题的特征及办法从而方便解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教学互动
这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到的知识点,同时导入新课程:“同学们,你们考虑一下用代入法解2元1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用代入法解以下方程组,检验结果是否正确?”(题目省略)然后点一名同学口答:
解:①+②,得
把代入①,得
∴
∴
……
师:“同学们,上面的方程组中,我们用代入法消去了一个未知数,将“二元”转化为“一元”,从而得到了方程组的解。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否存在其他方法,也可以消去一个未知数,达到化“二元”为“一元”的目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师:“同学们,第(2)题的两个方程中,未知数的系数有什么特点?(互为相反数)根据等式的性质,如果把这两个方程的左边与左边相加,右边与右边相加,就可以消掉,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进而求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5。教学亮点
由练习导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课题,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代入法和加减法的对比,训练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选取适当的方法解题。
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比较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值是否与用代入法得到的相同。(生:相同)上面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因为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所以我们把两个方程相加,就消去了。观察一下,的系数有何特点?(相等)方程①和方程②经过怎样的变化可以消去?(生:相减)”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尝试用①-②消元,解方程组,比较结果是否与用①+②得到的结果相同。(生:相同)
师:“同学们,我们将原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把“二元”化成了“一元”,从而得到了方程组的解。像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师:同学们,你们探讨一下以下几个问题:
①比较上面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是用代入法简单,还是用加减法简单?(加减法)
②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用加减法进行消元?(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③什么条件下用加法、什么条件下用减法?(某个未知数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时用加法,系数相等时用减法)
然后鼓励学生自主上讲台解题,其他同学在下面纠错。
(这几个问题,可使学生明确使用加减法的条件,体会在某些条件下使用加减法的优越性。)
案例总结:
1。通过对方程组中未知数系数特点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明确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路是“消元”,从而促成未知向已知的转化,培养观察能力和体会化归的思想。
2。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有助于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论文作者:王玲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方程组论文; 加减法论文; 方程论文; 系数论文; 未知数论文; 学生论文; 相反数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