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智能配电自动化水平的发展进步,极大地带动了我国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也为人们的工作与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我国配电自动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需要相关部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促使配电自动化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使配电自动化成果不断地造福于人类。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电网建设
1导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也使得我国的能源损耗越来越大,环境问题也变的越来越严重,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的用电模式得到更新,就需要落实我国的节能减排的政策,增强人们的环保理念,对电网进行改革,于是智能电网应运而生。而智能电网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配电的自动化系统,因为配电自动化系统不仅能影响电网的建设还能影响电网的使用,所以说对其进行探讨很有必要。
2.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电网建设中,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配电系统开关设备的配合阶段,此时主要设备还未形成完善的通信网络,也未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如果有系统故障出现,通过相应的配电开关设备的相互配合,就可以有效的将故障区域进行隔离并维护,保障了用户的正常用电;其次是配电通信网络阶段,此时已经开始使用配电系统通信网络,实现了配电系统自动化功能质的飞跃。当配电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后台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从而使配电系统能够进行安全稳定的运行;最后是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控制阶段,此时实现了更多自动控制功能,并在前两个阶段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配电系统正常运行的自动化及远程遥控自动化。
3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原则
(一)智能电网建设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地区电力系统规划总体要求;
(二)要高标准、高要求、既立足现状、又着眼未来,充分利用现有电力资源,制定合理的规划、改造方案;
(三)合理安排配电建设的次序,结合近期与远期目标,协调发展,坚持建设与节约同步进行,使各项工程的规划、改造及实施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发展和负荷增长要求;
(四)在智能电网建设中要注重实效、考虑发展,在保证提供可靠电源的前提下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先进化建设。
(五)在保持技术先进性和前瞻性的前提下,保持最终规划方案良好的可操作性。
4配电网自动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4.1功能设计单一
在过去,对配网自动化进行功能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运用配网自动化系统来实现供电可靠性的增强。但是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显示,当前有大约存在四分之三的停电问题都是人为计划停电因素导致的,而配电网产生的故障不是产生停电的主要原因。因此,传统的设计思路仅仅把提升供电可靠性作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设计的思路,这是比较狭隘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逐渐从过去的单一进行数据采集、监控以及配电自动系统向地理信息、配电管理以及配电自动化组成的具有较强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
4.2设备盲目求新
一些供电企业在进行配电网自动化相关设备设施的选购上存在盲目性,他们没有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讨论,也不考虑新旧设备的兼容性等条件,常常造成新设备与老设备产生冲突的情况,旧设备不能很好的和新设备进行匹配,整体性的优化工作做得不够好,从而让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3结构设计失衡
在对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进行结构设计时,有些单位常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没有做到统筹兼顾,经常导致主站与控制端发生不匹配的现象,各个设备之间产生矛盾冲突,造成通信通道的容量无法满足所有的使用需求。甚至有些时候个别供电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陈旧的老设备和已经老化的配电网上使用比较先进的自动化技术,这样就让配电网自动化的实际功能难以得到完全的发挥。
5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5.1提高电网供电的安全性能
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中,必须注重供电安全性问题的考虑,既能为用户提供稳定的电能,又能树立电力企业良好形象,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对此,在自动化建设中,应合理选择供电模式。首先,双电源环网是配电自动化建设中的主要应用模式之一。在建设中,施工人员将相邻线路进行连接,并通过两个电源对电线路进行供电,进而形成双电源环网的模式。计算机等终端设备是配电自动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因素,相关人员利用计算机对相关操作进行合理控制,并定期检查配电装置,及时清除故障隐患,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其次,自动重合分段器是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应用模式之二,被众多电力企业所选用。该模式的安全可靠原理在于通过自动重合的开关装置达到保护电网安全的目的。配网系统中应用该模式,能够在不影响电网运行中其它线路的基础上对故障区域进行锁定,为工作人员提供重要依据。倘若故障排除和有效处理之后,配网系统可以自动对该区域进行供电,其工作效率较高,有利于提升电网运行的质量。
5.2对系统网络结构加以优化
电力运行中,线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且对供电的安全可靠性有不良影响。所以,电力企业在建设和完善配电自动化过程中,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降低线损,对网络结构加以优化。
为更好降低线损几率,提升电力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电力工作者有必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建立和完善数据信息远程传输的系统,既是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完善,又能使系统网络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整合。基于计算机设备的自动化建设,能够对配电网中各线路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建立数据远程传输系统,可以及时将信息数据传输至计算机设备中,对配电网更好调整线路电压和降低线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次,进一步完善负荷管控系统,对配电网各线路供电负荷进行有效监控,有利于电力企业更好对用户进行管理,进而为用户提供高效服务。同时,对该系统的完善,使自动化系统可以对窃电现象进行防范,既加深配电自动化程度,又能使电力企业加强用电用户的管控。最后,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中,应完善监测终端,为自动化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其一,搭建信息数据采集平台,对电力运行所产生的实时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为电力决策者提供依据;其二,电力工作者通过监测终端设备,对变压器运行情况进行监控,以规避电力故障隐患,为用户提供更为稳定的用电环境;其三,监测终端能够对电压变化情况进行监控,对工作人员及时采取降低线损措施提供依据。如此,有利于自动化建设的推进。
6结束语
终上所述,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发展,还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在进行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中,应着重考虑其能否有效供电、提高供电的质量、和供电的稳定性等方面。唯有如此,才能逐步完善我国智能电网的整体建设。才能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也才能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有效的推动。
参考文献
[1]刘健.赵树仁.张小庆.中国配电自动化的进展及若干建议[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19):21.
[2]刘东.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历程与技术进展[J].供用电,2014(05):22-25
[3]张雪松.陈莹鑫.配电自动化的进展及若干建议[J].科技与企业,2014(15):167.
[4]侯昆明.城市配电自动化工程关键技术方案研究[J].济南:山东大学,2014(07):56-57.
论文作者:葛晓丹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3
标签:电网论文; 系统论文; 智能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配电网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