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给我国高校的机械设计制造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工程素质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的教学当中,仍存在一系列的不足。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不断需求,我们应积极的进行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力量的建设等,培养一批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的高层次素质人才,为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我国高校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教学的现状;其次探讨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素质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素质人才,培养方案
一、我国高校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现状
(一)教学缺乏实践和创新
现阶段,由于受到了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巨大影响,使得我国高校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素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缺少相应的工程训练,从而导致了实践力度不足、和教育严重脱节等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弱,缺乏相应的工程意识,从而就不能更好的将在课堂当中所学到的内容知识合理的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从而就出现了岗位胜任力不强、同时还需要较强的时间来进行适应。此外,机电一体化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在很多工程技术当中,都需要和机电进行相应的结合,但是,一样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的将两者进行结合。最后,在当前的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很多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弱,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从而导致了教学无法发挥至应有的价值,无法达到转型的发展要求。
(二)职业能力水平不达标
虽然说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体系、教育能力已经逐渐无法满足现代制造业结构升级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全面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相应的培训,通过不断的实践,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更好的投入到就业岗位当中。所以,把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渗入到学校的素质人才培养方案当中,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素质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素质人才培养策略
(一)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能够切实满是时代发展所带来的专业人才需求,更快的实现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断创新教育观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对学生的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还应帮助学生树立一定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确定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得教学内容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此外,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以及专业的培训,能够极大的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并掌握一定相应的技能;而在非专业的课程学习当中,学生通过选修课、公共课的学习,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人物、思想方面的知识,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勇于打破以往传统的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科两者之间的界限,结合本专业的具体情况,积极的进行资源整合,增加课程之间的联系,构建新型的课程专业体系,从而实现专业课程和非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最后,我们还应敢于对教学大纲进行合理的修改,科学合理的分析相关课程在专业的培养计划,同时结合课程的具体要求,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当前实际的教学大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加强师资力量
其次,学生学习的质量,很大一部分原来取决于师资力量水平,所以,加强师资队伍力量的建设,是促进专业素质人才改革的重要举措。所以,学校在不断加强本校师资力量的同时,还应积极的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不断扩大势力队伍力量,并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有效的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一方面,学校应积极的鼓励本校教师到社会各个企业当中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加强学校和企业两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并参与到科研项目的开发、研讨当中,为企业的项目开发、技术创新等提供相应的服务,以便于今后更好的为学生进行指导服务。另一方面,学校应从企业当中,积极的引进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任教,还可以通过定时定期开展讲座的方式,邀请广大优秀企业、相关领域的高级工程师、专家、学者来校做讲座,给予学生专业化的指导,使得学生能够得到更加专业化的训练。
(三)完善专业课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改革教学方法
学校,应当以教学研究为基础,将课程内容改革作为核心,并制定完善的方针政策,加快本专业的特色及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此同时,还应积极的加强对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加大按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相应的专业实验室以及训练中心,为学生的专业实践提供完善的设施设备,并供学生们全天候的使用,为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实践提供有力的保障。此外,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在教学方法方面,也应积极的进行相应的改革,应积极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引用研究性、探究性教学模式,实现多元化教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四)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的过程当中,实践教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内容的理解,而且,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所以,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力度。上文中我们说到应积极的建设专业实验室以及训练中心,来供学生们实践操作使用,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让学生参与到社会企业、工厂当中,通过老师的指导,由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实验项目的整个实践操作流程,增加学生的真实体验,从而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此外,学校还应积极的举办丰富多彩,具有特色化、多元化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得学生能够以更加专业的能力参与到工作岗位当中,进而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应以生为本,并结合实际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出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的高层次素质人才,为,以此来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苏春建,范云霄.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校研究,2012(02):41-42.
[2]许泽银,徐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合肥学院学报,2015(04):78-81.
[3]贺兵,胡成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7(03):114-116.
[4]刘灜,李嘉贤,刘广达,董炯.“本科 + 技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辽东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研究对象[ J ].价值工程,2015 ,10:253-254.
论文作者:朱鹏飞,李祥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专业论文; 学生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及其自动化论文; 机械设计制造论文; 素质论文; 能力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