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普类绘本阅读教学策略之我见论文_朱会仙

幼儿科普类绘本阅读教学策略之我见论文_朱会仙

摘要:在开展早期阅读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绘本日益受到青睐,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模式,但是科普类绘本的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于是,我开始科普类绘本的教学尝试,在教学策略方面有一些思考。

关键词:幼儿科普类绘本;教学策略

正文:科普类绘本是以科普为主要内容的儿童图画书, 幼儿阅读科普类绘本不仅能够获得语言与阅读经验,还能积累一些阅读其他类型绘本不能获得的经验。但是,因其自身的特点,不能简单盲目套用故事类绘本的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也不同。

1 遵循孩子的年龄特征,选择适宜的科普类绘本?

科普类绘本是以科普为主要内容的儿童绘本,是以传达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有关知识为主要目的,具有说明性,真实性特征。语言文字一般不采用儿童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使用和交流的口头语言,大多运用规范准确的说明性语言。每一本科普类绘本基本上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围绕主题运用描述、对比、比喻等手法来说明解释自然或社会现象和道理。画面不一定都是具有艺术感的绘画版面,经常会运用写实性画、照片、摄影作品等图片来呈现。

“成人读字、幼儿读图”这句话道出了孩子阅读绘本的特点,孩子的年龄不同,认知水平,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想象能力就有区别。因此在选择绘本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选择一些具有儿童情趣的积极思想的绘本。小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而且喜欢模仿,应选择一些色彩鲜明、图画简单、形象可爱、故事情节简单短小,话语较少且重复较多,甚至是没有文字的,如:《第五个》《牙齿大街的新鲜事》。中班孩子观察力有所提高,想象力有所丰富,所以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的绘本,如:《蚯蚓日记》《昆虫躲猫猫》。大班孩子的思维虽然仍以具体形象为主要特征,但抽象逻辑思维出现萌芽,理解能力比较强,而且对文字产生兴趣,想象力比较丰富,图画中的文字具有实际意义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可以帮助幼儿逐步完成从图画形象到文字符号的过渡,如:《野地上的花园》《大树告诉我》。

2 理论学习,运用理论解读科普类绘本

学科知识理论包含了关于儿童、学科和教学法的知识,我们围绕其中提出的三要素来进行,即what(教什么)---教育内容的知识,具体指把握绘本阅读的重点,挖掘教材的核心价值;who(教谁)---教育对象的知识,具体指适合年龄段孩子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认知水平的了解;how(怎么教)---教学策略的知识,具体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所采取的行为方式。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阅读能力不同,运用学科知识理论对选择的科普类绘本进行解读,分析,发现绘本中蕴含的多元化教育价值,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五大领域,拓展其绘本意义的延伸,即以一本绘本为核心,充分挖掘其在健康、语言、计算、科学、社会、美术、音乐等方面的教育价值。

3 集中阅读活动教学策略

在对绘本进行详尽而深入的解读之后,我们根据分析的作品特点跟随幼儿的阅读状态,分角度、分阶段地引导幼儿进行阅读。因为科普类绘本与其他类型的绘本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阅读指导不是为阅读而阅读,而是引导幼儿学习怎样来阅读这类型书的方法,让幼儿逐步学会自由阅读。教师的指导和集体学习形式是保障幼儿自主阅读和提升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必要条件。

3.1 自主式阅读

自主阅读,即对绘本的了解性阅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给予幼儿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自主阅读图书,寻找自己喜欢的或有疑问的画面进行集体交流,允许幼儿在阅读同一个内容时自由选择喜欢的画面与同伴交流,促成幼幼互动。教师的任务是促成幼儿浏览整本书,大概了解书本内容及其特点。幼儿发现什么,教师就和他们讨论什么。教师点到即止,不作深入分析,不必追问,尽量把时间留给每个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让幼儿体会到自己是阅读的主人。例如:《昆虫躲猫猫》,以躲猫猫游戏活动,引发幼儿与生活经验的联系,让幼儿进行迁移到昆虫的躲猫猫(拟态),进行自主阅读,对绘本的昆虫拟态形成自己的理解。

3.2 体验式阅读。即以体验的形式引导幼儿阅读。让幼儿在阅读前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关于绘本的一些感性体验和知识经验,然后再开展集体阅读活动。例如:《蚯蚓的日记》,阅读前开展亲子自然体验,到大自然中去找蚯蚓,发现蚯蚓的特征和生活环境,引发幼儿对蚯蚓探究的兴趣,然后再进行集中阅读,让幼儿对阅读产生兴趣。

3.3 线索式、符号式阅读。即以学习看线索的形式引导幼儿阅读。科普类绘本具有科学知识和说明性特征,经常使用说明性语言、科普性词汇和非叙事性文图结构,而且在绘画方式和风格上也有其特殊性。一些绘本就会有图中图、大图围小图、小图围大图、或者使用一些特殊符号和线条进行解释或说明。对于这类绘本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图片提供的线索,通过观察线索理解画面,习得传递的知识。例如:《野地上的花园》这本绘本就是以优美的文字,搭配细腻的插图,生动的描述不同植物种子的奇妙旅行方式,让读者看见自然界中植物、动物和人类间的合作。教师引领幼儿重点学会观察大图与小图之间是整体与局部、远景和近景的关系,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读懂图片传递的知识。学会了这种看图方式,为幼儿能够自主阅读奠定基础。

3.4 运用式阅读

运用式阅读。即依据文本特点选择相应的活动形式。一本好的科普类绘本,通过文字、结构、语言、画面给我们传递蕴含关于科学、艺术、哲学、社会、语言等方面的渗透,可以引发语言的、社会情感的、数学的、美术的、体育的活动,一个阅读教学活动不可能完成那么多的教学内容。所以对于这类绘本,教师可以根据绘本文本特点解读、分析,转化为幼儿易于理解接受的教学形式进行阅读,才能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也就是说,教师在解读绘本后,选择绘本中一个点,紧扣这个点开展适宜的活动,让幼儿在操作玩耍中学习,对绘本进行阅读。例如:《影子是我的好朋友》这一科普类绘本,很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呈现的的游戏场景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如躲猫猫、踩影子、在夜晚的灯光下比影子。教师引导玩一玩影子游戏,将幼儿熟悉的场景与科学知识有机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揭示光影原理。《纸真好玩》是一本玩纸的工具书。教师可以先呈现书中的几个纸玩作品,让大家通过看一看、玩一玩,发现这些作品的来历,“照着书上的方法制作,就可以得到这些好玩的纸玩具”,不久,幼儿得出了这个结论,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4 区域自主阅读活动策略

在实施教学完成后将绘本投放到区角或让幼儿带回家阅读。让幼儿的好奇心和对绘本的新鲜感得到满足,能够读到更多的信息和细节,进一步理解绘本知识和内容,学会自主阅读,能够自主阅读,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我主张的阅读策略是:凸现幼儿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引领为辅;幼幼互动为主,师幼互动为辅。让幼儿学会阅读,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金晔《幼儿园科学类绘本阅读的实践和研究》,早期教育,2014.7.8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2011-11-16]

[3]叶婷,硕士学位论文《幼儿园专家型教师科学教育活动中的PCK研究—以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为例》,2014.5.25

论文作者:朱会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  ;  ;  ;  ;  ;  ;  ;  

幼儿科普类绘本阅读教学策略之我见论文_朱会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