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物理教材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外论文,物理论文,教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国内外都在掀起面向21世纪教材改革的浪潮。我国1993年出版的初中《物理》(人教版),无论在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很大的改进,但还不够完善,尚需进一步改革。我们的教材改革应吸收国外先进的做法。为此有必要把我国的教材与国外的教材加以对比研究。
一、实验方面
中学物理大纲规定,中学物理教学应以实验为基础。要想提高初中生的实验能力,就必须加大实验的力度,尤其是增加学生实验的时间和次数。把学生实验作为创造物理情境、探索物理问题的主要手段。下面我们来研究我国与西德初中物理教材在实验方面的情况。对两国教材统计如表一。
由表一可知,西德很重视实验教学。他们的实验总数(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是我国的2.5倍,尤其是学生实验,西德是我国的16倍。我国的演示实验是西德的2.5倍。通过以上的比较可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应适当地把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随堂实验,变以演示实验为中心为以学生实验为中心。通过加强学生实验,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多了,这样既可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又可不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西德的实验作业是我国的3倍。这一数据表明,我国的作业侧重于理论计算,而轻视实验作业。因此,我国应适当增加通过观察和实验才能完成的作业数量。
二、版面设计
教材版面的设计包括:版面内容设计、章节安排的醒目程度、照片及插图、字形与字体。好的版面设计应体现醒目、清晰、简明、活泼、趣味,便于学生阅读,能够吸引读者。下面把香港何定梁著的《物理学》(1989年版)与人教版《物理》(1993年版)的版面设计作一对比,统计如表二。
由表二可知,《物理学》和《物理》的插图都较多,前者是后者的1.5倍;前者的照片是后者的24倍;前者的剪报是后者的10倍;《物理学》教材章节标题采用彩色字、概念规律用黑体字、公式用黑体字加彩色衬底,显然该教材的字形字体很醒目。而《物理》教材章节标题、概念规律都采用黑体字,公式无明显标记,不够醒目。一本好的教材应做到图文并茂,尤其是初中教材。在版面的设计上,《物理》教材应吸取《物理学》教材的优点。
三、渗透STS教育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下面把人教版《物理》与香港《物理学》教材STS教育的情况统计如表三。
由表三可知,《物理学》较重视STS教育,它的STS教育材料是《物理》的4倍。《物理》的STS教育材料出现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出现,该书共有12个以阅读材料形式出现的STS教育材料;另一种是以剪报形式出现的,该书共有8则反映STS教育的材料。而《物理学》只有一种渗透STS教育的材料,即剪报。该书的剪报内容很丰富,例如,中国的核电建设与发展、日本电子显微镜能看到单个原子、袖珍型辐射测定器、日本研制成功超声波洗衣机、磁浮火车刷新记录、微波加热器、宇宙发现报道等。这种剪报会使同学们耳目一新、兴趣盎然。我国教材应适当增加一些剪报,来渗透STS教育。
四、体系方面
现把我国与西德的教材体系做一对比研究,它们的体系如表四。
由表四可知,我国的初中物理教材体系打破了以往的传统体系,即:力、热、电、光、原的体系。我国的教材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入门篇,主要阐述简单易懂的运动、声、热、光的现象。使学生初步适应物理课的学习方法后,再开始第二部分比较抽象的力学、热学、电学、原子物理学。可见,该体系体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该体系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而西德的教材体系还是传统的力、热、声、光、电体系。
通过以上对比研究,发现我国的初中物理教材在体系方面、实验方面、版面设计方面、渗透STS教育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但还不够完善,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