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水利水电建设也可以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重心。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实施中,技术是它的根本,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将直接关联作用到水电水利的效益和产生的影响,它并不只是简单的一个工程而已,它是构成整个水电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要素。现阶段,利用技术含量高与社会相紧密联系的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有效建设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注意问题
1导言
水利水电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具有很强的环保性,符合现代社会节能环保的发展理念。在水利水电施工中,最为关键的是相关建筑施工技术,正确合理的建筑施工技术,是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顺利施工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是将水能转换为电能的一项综合工程,其组成有挡水或泄水建筑物形成的水库、水电站引水系统、发电厂房和机电设备等。水利水电能量转换原理为:水库的高水位水经引水系统流入厂房推动水轮发电机组发出电能,再经升压变压器、开关站和输电线路输入电网。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工程持续时间长,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工艺和施工方法的选择也会对工程质量带来一定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因为所处的地形条件比较复杂,地势比较险要,所以施工技术是其建设完成的关键,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依赖于技术的运用,一些关键技术甚至对整个工程能否水利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相关单位要注重运用新技术,改革优化传统技术,努力提高施工质量,缩短施工时间,从而推动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发展。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3.1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
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经常运用到的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为对上游来水进行有效控制,需修建围堰,以此来对河道水流进行导流。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一般是在河道上修建围堰,进而对水流的方向进行有效引导,确保河道下游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开展。在运用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时,需充分考虑施工作业环境、施工设备等因素,此外,还应对整个施工方案进行周密、科学的设计。
3.2坝体填筑技术
坝体填筑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指坝面的流水作业,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的图纸要求对施工工作段的长度以及施工方向进行划分,必须要符合坝面的面积,同时还要满足施工设备的工作要求。一般来说,坝面的宽度要比碾压机压实的最小宽度要大一些,长度通常在40米到100米之间,宽度保持在15米左右;第二,在施工准备阶段,相关部门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作业内容已经做好设计规划,施工单位要根据这个设计规划对整个坝体建筑工序进行划分。通常说来,对于坝体建筑工序的规划不仅要依据设计规划,还要结合季节气候、具体的施工强度、坝体铺料方式以及坝体建筑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保证坝体的顺利施工;第三,重视填筑材料施工时间的控制。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重视坝体填筑材料施工时间的控制,为了防止在夏天施工或者冬天施工过程中出现热量损失问题,施工单位可以缩短施工循环时间,将热量的损失降到最低,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3预应力锚固技术
预应力锚固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促进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还能为工程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预应力锚固技术主要用于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大小、方向、锚固深度等进行分析,并对基岩施加适当的预应力,以增强锚固效果。通过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基岩的延展性,其中的锚孔能够对预应力进行支撑,并可用于放置锚束。将锚头放置在锚孔的外侧,能够提升预应力的锁定效果,使基岩能够承受更多的负荷。为确保下雨天滑坡体前方施工的安全性,需要确保抗滑桩与滑坡体前缘滑坡体的稳定性,所以要在相应的高程马道上设置预应力锚杆。在设置锚杆的时候要将其分为两排,锚孔之间的距离保持2m,锚孔的孔径设置为90mm,锚孔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60°,然后后采用36的钢筋实施预应力锚杆。
3.4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应用
碾压混凝土在水水电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是近20年兴起的一种筑坝新技术,该技术在实际中得到良好的应用。这种技术是采用填筑土石坝的大型运输振动碾压机械,其将薄层碾压上升的浇筑方法引入其中,而且该技术还具有较多的优点,比如,经济效益高、施工方法快速,等等,该技术的应用在大体积和大面积混凝土施工的使用较为适宜。该技术的施工方法与土石坝的填筑方法有一定的相似,常规大坝混凝土施工采用柱状分块插入式捣固,而大体积碾压混凝土采通仓薄层铺料,振动碾表面压实。在实际应用中,碾压混凝土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注意问题
4.1构建完善的技术组织管理制度
在构建完善的技术组织管理制度时,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在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管理方面引入分级管理的办法,促使选用施工技术的过程中更加科学与合理。二是做好信息收集工作,涵盖技术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应用状况及相关反馈信息等。三是应定期举办技术方面的相关会议,促使各种问题能够经过探讨而快速解决。四是完善与技术方面相关的各项制度,使得实际管理中有章可循,借助制度而保障设备的科学使用。五是及时整理與归纳施工中的各种资料,并对各项参数等进行准确记录,特别是设计图纸与施工方案等方面的数据,应做好分类归档管理。这些资料将为后续的施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4.2完善生产与运行方面的考核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为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有必要构建科学的考核制度。当前,国内外还没有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而形成统一化的经济考核指标。基于此,相关施工单位应从项目的现实状况出发,综合具体问题,设计出科学的经济考核指标体系。这样一来有助于实现各项生产活动的规范化,便于后期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关部门依据考核机制可以完善绩效管理,提高全员的工作积极性。施工单位所构建的考核制度应该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实际施工状况。
4.3不断强化管理体系,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只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教育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选拔、使评价制度,形成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通过奖惩机制,才能吸引更专业人才的加入。除了引入新人才,也应加强对在岗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和工人的培训力度,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将考核内容、考核指标的确定以及相关实施的细节问题作为考核机制的重点问题进行强化和实施,以确保已经上岗的工作人员掌握了最基本的施工技术,在工作与实践中,科研与技术人员应结合生产实际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断完善和创新现有施工技术,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提升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使水利水电工程能够符合预期标准和要求。
5结论
综上所述,水电水电工程的有序施工,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合理选用相关建筑施工技术,是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顺利施工的关键。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施工中,应对岩质高边坡治理技术中的相关技术,以及水工隧洞施工衬砌和防渗加固技术等进行合理的运用,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鑫路,高胜君,陈明新.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其中存在的问题[J].信息化建设,2016,(04):357.
[2]邓洪萍,侯文.试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存在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4):126-127.
[3]王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问题探析[J].吉林农业,2014,(19):50.
[4]杨超.基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注意问题的分析[J].广东科技,2013,22(20):133+85.
论文作者:董兴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8
标签:水利水电论文; 技术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预应力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围堰论文; 锚固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