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企业在中国亏损之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谜论文,中国论文,外国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马可波罗时代以来,西方人一直努力在中国赚钱,但是却往往以失败告终。当中国20世纪80年代向西方投资者敞开大门的时候,AT&T、克莱斯勒、麦道、高盛、西方石油公司等著名品牌都投入了巨资,但是在90年代中期,所有这些企业都由于亏损而缩小了投资规模。
虽然宝洁等早期投资者在90年代中期获得了可观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但是它们被看作是例外。人们认为,中国消费者迟早会拒绝外国生产的产品。《中国梦》一书的作者乔·斯图德维尔表示:“与寻宝者一样,投资者只有在梦想可能成真的基本前提下才会不断前进。人们投资中国是为了未来。”但是,中国企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频频在手机、香波、软件等领域“侵犯”西方企业,跨国公司为了获得执照、土地、办公室也不得不频频招待中国官员,再加上几乎所有市场都存在激烈的竞争,所以跨国公司在中国往往要亏损。
虽然宝洁通过在20世纪80年代末宣传海飞丝创建了中国的香波市场,但是公司官员和零售商表示,该公司最近遇到了困难。对香波、汰渍洗衣粉等产品的假冒破坏了宝洁的销售,这使得白猫、舒蕾等国内品牌开始挑战宝洁业界老大的位子,迫使宝洁和联合利华只能收缩到高档产品领域。
还有一些企业索性全部撤出。由于持续亏损,Maytag 去年宣布将出售在中国合资公司的股份,英国的Bass、澳大利亚的Foster′s、美国的Miller等国际酿酒业巨头在90年代纷纷进入中国,但是现在都已经撤出中国市场。甚至保险套生产商杜蕾斯也在起诉中国的竞争对手盗用其品牌从而导致了销量下滑。
但是总体形势似乎在变好。哈佛商学院教授黄亚生(音译)表示,人们对外国企业产品的热情反映了中国“半国有半私营”经济的弱点,中国人的传统印象中对中国的私有企业很歧视,因此,外国企业在高科技产品上有了很大优势。他对于外国企业在中国亏损的观点也提出了反驳,中国政府的数据显示,外资企业在2000年的红利达到了270亿美元,而1996年是60亿美元,新投资的增长没有这么快的速度,这表明在中国投资的回报率正在改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研究了外国投资者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回报率。研究表明,在中国建立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与巴西、墨西哥、土耳其差不多,都是13%到14%。在此期间,中国的表现在新兴市场中位居中游,但是显然要高于印度,那里只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