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电力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李慧1,陈嘉东2,廖彤3,尚天琪4,孙伟5

风险管理在电力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李慧1,陈嘉东2,廖彤3,尚天琪4,孙伟5

(1.5国网平鲁供电公司 山西平鲁 038600;2.4国网怀仁供电公司 山西怀仁 038300;3国网应县供电公司 山西应县 037600)

摘要: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国际分工合作进一步加强,各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范围也变得愈加广泛。比起国外,国内对风险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集中在保险、金融、海关和安全风险等领域。例如孙毅彪对海关风险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在安全风险方面,张丽英采用风险识别技术,对电力安全管理提出建立“三标一体”的体系。而在电力风险方面,国外电力运行企业比起国内要更早,也更加系统。比如1951年,南非国家职业安全协会创建的NOSA系统;90年代,在引入风险理论基础上,经过了P(计划)、D(实施)、C(检查)、A(评审)的管控和循环,使管理得到持续有效发展。就电力调度系统运行单位而言,国内现在还没有创建出一套切实有效、系统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但在长期生产时间中积累了不少降低风险的经验和方法。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生产;应用

1电力调度运行中存在的风险

1.1外部风险

电力调度调管的设备中,电力架空线路发生故障是比较常见的,如因为架空线路周围存在较多的树木或竹子,超过与架空线的安全距离,设备运维人员没能及时砍伐,在暴雨天的时候容易造成线路瞬时跳闸或永久性跳闸;架空线上的绝缘子击穿,跳线由于温度过热,导致烧断,线路断线也是比较常见的线路故障。电力杆塔由于外力因素,如被车撞也是造成线路故障的原因。电力杆塔上的变压器由于漏油,套管破裂,油位下降,内部有声响,小动物的影响等原因也是会造成线路故障的常见现象。这些常见的电力调度外部风险,都是造成电力系统不稳定的因素,影响用户的正常供电。

1.2内部风险

电力系统是一个风险复杂的系统,在进行正常的运行和工作中,很容易发生突发问题,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由于工艺问题,或者运行负荷过高,电缆中间头容易炸毁;此外,由于设备保护误动或者拒动,再或者由于设备保护定值整定不正确,造成事故范围扩大,影响非故障用户正常供电。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在电网的运行中,我们要格外注意这些问题,加强对电力设备的维修工作,定期定时进行安全检修,在电力调度工作中,还要格外注意核心系统的调度工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3管理层风险

这种风险通常是指一种在宏观上由于对相关单位和企业的整体管理制度未得到及时的健全和落实,导致实际工作开展中产生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和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到具体的工作开展中,就表现为各种技术应用和操作上的不规范或不全面,从而直接影响到实际工作的质量,进一步引发相应的风险。

2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的优化与应对方法

2.1全面掌握先进技术

这里所指的先进技术,重点针对自动化技术而言。从原理上分析,要想利用好一种先进的技术类型,就应当首先对其应用的原理进行全面掌握。作为电力调度运行人员来说,应当首先对自动化系统和技术的应用原理以及应用方法在理论上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需求,对这种系统和设备的实际操作方法和所能达到的应用效果进行实地的观察和了解,一方面通过技术应用效率的提升,达到提高电力运行调度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提高系统技术应用的科学性,避免风险发生。

2.2合理处理故障技术

对于电力调度运行工作的开展而言,问题和故障的发生是具有一定的相对频率的。因此,技术人员和具体负责维修保养的人员,应当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掌握相应故障的科学处理方案,以确保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完成对故障的处理,从而快速排除因为故障本身的原因导致的电力调度网络运行中的安全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加强设备运维管理

在设备运维管理方面,应推行精细化管理,建立系统化管理流程,实现对设备质量及运行状态的有效掌控。应对电力调度运行中的设备运维管理工作流程进行延伸,从设备采购环节开始,就落实设备管理要求。市场上的同类电力设备型号众多,功能性能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将设备购置标准精确到型号、规格、功率、性能等各项指标,选择优质设备,避免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问题。另一方面应通过加强设备运行监管,利用先进的传感器、物联网和通信技术手段,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运行状况,安排检修和保养工作,恢复设备正常运行。此外,还要做好设备运维管理记录,确保管理流程的可追溯性。

2.4 健全风险防控制度

规范化的电力调度运行流程需要严谨的制度体系提供保障。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制度不仅是开展各项调度管理工作的依据,而且对调度人员具有约束作用。通过在制度中明确责任分配情况、风险控制方法,可以确保电力调度运行工作的有序开展。针对以往存在的制度更新落后的问题,应定期开展实际工作调研活动,根据工作环境、技术方法等方面的改变,及时更新相应的制度内容,确保责任划分清晰、风险防控措施有效。同时应提升制度执行力,落实绩效考核及问责制度,切实发挥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创造良好的内部工作环境。

2.5定期分享检修经验并开展安全培训教育

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关系到各行各业的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应当不断完善检修管理制度,并确保管理制度能够实际应用于检修工作中,避免其流于表面。建议相关管理负责人应当定期开展检修作业经验分享会等相关会议活动。通过沟通分享加强检修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加强检修危险点的预防能力。在开展经验分享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分享主题。其主题应当紧紧围绕检修技术人员日常工作的各项工作细节。此外,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工作也十分重要。安全培训的内容应当涉及到检修人员的安全护具佩戴问题、检修运维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同时要确保检修技术人员能够真正意识到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加强规避危险点的技术能力,并高效准确的完成检修工作。最后,还应当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开展安全培训及检修经验分享等会议内容前,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建设,并从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管理科学性这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加强,确保检修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水平。

2.6运行方式优化

(1)在安全管理上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比如进一步加强正常方式分析研讨工作;机组和电网的检修工作需及时沟通好,安全开展校检,以防出现局部网送电受电受阻现象;清楚一次方式的变化,以及其对二次方式产生的影响也要特别清楚;认真做好负荷预计,正确反映电网潮流。

(2)在答复环节,工作票申请设备等审核工作需要认真开展,主要考察申请设备和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是否一致;是否为统一术语。审核包括:填写使用统一术语,工作要求明确;使用双重命名编号设备;单位批准工作申请人,并报调度备案。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能否加强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加强我国电力事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运维检修工作必须按照相应的要求定期开展,并对检修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对于检修作业的各种危险点,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加强技术工作者的培训教育。通过养成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隐患排除的水平来提高预控的整体能力,从而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邵剑,张步涵,刘伟,赵新冬,戴威.协调系统经济运行与安全风险的含风电电力系统有功实时调度[J].水电能源科学,2018,36(08):214-218.

[2]陈在忠.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16):183.

[3]胡吟.探析电力调度运行的安全风险与防范策略[J].企业技术开发,2018,37(03):104-105+108.

[4]朱炳铨,倪秋龙,项中明,徐立中,曹煜,郭创新.电网调度运行全过程风险跟踪与动态调控技术[J].电力建设,2018,39(02):36-42.

[5]俞彬权.电力调度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探讨[J].科技风,2018(02):83.

论文作者:李慧1,陈嘉东2,廖彤3,尚天琪4,孙伟5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3

标签:;  ;  ;  ;  ;  ;  ;  ;  

风险管理在电力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李慧1,陈嘉东2,廖彤3,尚天琪4,孙伟5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