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产业理论与非产业理论_教育论文

论教育产业理论与非产业理论_教育论文

评教育产业论与非产业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论文,与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教育产业论与教育非产业论”虽然各自都有一定道理,但纵观人类教育史、横观世界教育现状,并与人类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论认识相比较,把教育与产业扯在一起是无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国家办学的单一模式被打破,民办学校、合资学校、股份制学校、私立学校大量涌现。这些非计划学历教育的质量接受国家自考中心的监督,但收取学费多少随市场调节,高则数万(象贵族学校),少则数千,一些办学的人也因此而赢利。教育产业的概念在许多人的头脑中蕴蓄。有些企业家办厂失利,则把资金投向办学这个国家不收税的教育企业,因教育劳动力之廉价和收取学费之高,国家又免收税也使一些“教育企业家”发了财。一些人被这种教育现象所迷惑,提出了“教育产业论”。这部分人以为他们提出的“教育产业论既是对经典教育经济学的重要突破”,也是对教育发展的一个“卓越贡献”。另一部分人则针锋相对提出了“教育非产业论”,指责“教育产业论”是对教育基本规律的否定,是对教育本质的无视,要让“教育产业论”继续流传必定贻误教育事业。

“教育产业论”者认为,教育要完全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学校要按企业来办,按企业来经营,把自己的教育产品通过人才市场,按市场经济规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与外部社会相交换,从而实现教育劳动的价值,为取得维持学校继续运转和发展的资金,学校要在竞争中去经营,去发展,去取得自身的利益。在具体操作上,强调“谁受教育谁出钱”的原则。而“教育非产业论”者则认为,学校教育从来就是国家的事业,应由国家来办,一切经费由政府解决,这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能让学校象企业一样,为了自己的赢利而经营。双方争论相持不下,成为教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中的一个矛盾焦点。

纵观人类教育史,横观世界教育现状,并与人类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论认识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这种争论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都是无意义的。这是因为:

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培养人是教育的本质或称决定教育本质的本体功能。教育有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及适应和促进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商品功能、市场功能都是教育的具体功能,都只决定教育的具体特点、性质,不决定教育的本质和本质属性。这些具体功能都决定于教育的本体功能,以教育的本体功能为基础,即通过培养人或围绕培养人这个中心而存在和发挥作用。可见教育的产业性仅是教育的具体特性,而不是本质特性,提教育产业论、非产业论显然是违背教育本质的。

2.纵观历史、横观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把学校当盈利的企业,也没有那一个学校打出招牌要象企业一样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尽管世界上有许多私立大学闻名世界(象美国的哈佛大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等),是因为其教育水平和学术水平之高,为人类培养了卓越人才而著名,并不是他们成了“教育企业巨头”聚资亿万。教育是一种生产劳动力的特殊产业,它为国家、民族和科学事业的长远利益培养人才;作为上层建筑,他要宣传一定阶级的政治、道德观念和民族文化,为一定的阶级培养人才。教育具有经济功能,但这种功能的发挥是通过培养的人才实现的,具有滞后性、潜在性。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不是盈利。学校向学生收取费用是为了补尝教育成本,以便使教育事业发展有资金保证。各级各类学校的入学(毕业)资格应以学生的素质为准,而不以学生能支付钱的多少为准。在市场上,谁的钱多谁就占绝对优势,而在教育上是行不通的。

3.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教育部门,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付出了大量的“教育劳动”,这种“教育劳动”的结晶就是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素质的提高。教育劳动是一种服务性劳动,教育工作者在这一服务劳动中消耗了大量的脑力和体力,创造了价值,因而他们的劳动价值应该得到补尝。从理论上讲,应由“教育劳动的消费主体”来补尝。在我们分析教育劳动对社会所具有的价值时,我们发现它具有多重价值,因而“教育劳动”的消费主体也具有多元性。产生这一多元性的原因在于:任何人都不仅仅属于他自己,他既属于他的家庭,又属于他所工作的部门,同时也属于国家。也就是说,一个人接受教育之后,不仅对个人有价值,对家庭有价值,对于工作单位也是有价值的,他与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相比会创造更大的效益。同时,他对国家也有价值,他受到的教育会提高国家的文明程度,为国家发展服务。所以,我们不能象教育产业论者那样把教育劳动的消费主体仅看成是学生,而应看作是学生、家庭、用人单位和国家。因此,教育经费应由这四者合理分担,才是合理的。可见教育经费应多渠道筹措,而不应由国家或受教育者个人单方面承担。

4.社会的发展变化制约着教育观念的更新。传统把教育作为一种消费性活动的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显现,人们已把教育投资作为一种生产性投资,教育会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才)资源已成为众多人的共识。教育作为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扩大的生产的特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利益机制、竞争观念、效率观念、成本观念等新观念逐步引入教育领域,教育观念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如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办学的大教育观念;学生就业双向选择的市场观念;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全民教育观念;学校由封闭转向开放的观念;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由单一的解决就业出路转移到振兴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观念。

5.教育活动中,可以引进市场经济的一些有利于教育发展的管理办法,但这不等于教育就是产业(或非产业)。教育永远是国家的一项事业,国家应该用最大的力量来保证教育对人的素质提高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作用的充分发挥。教育作为国家的百年大计,民族振兴之本,没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持续稳定的发展,而把教育推向市场、学校走产业化道路,一定会给国家和民族发展带来危机。

标签:;  ;  ;  ;  

论教育产业理论与非产业理论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