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自治区职业病医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91)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FMA评分、语言功能评分上升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脑梗塞;语言;肢体;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129-02
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因脑供血不足致使脑组织缺氧、缺血及坏死,该病的致残率较高,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因此,选择一种切实有效的护理手段,促进脑梗塞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的康复尤为关键。本文主要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效果,并作如下报道: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均取自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中,共80例,根据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实施常规护理的40例为对照组,本组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2:18,年龄为43~76岁,平均(59±1.36)岁。另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40例为研究组,本组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3:17,年龄为44~74岁,平均(58±1.97)岁。研究经患者家属签字同意,且两组在性别比、年龄结构上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可作下一步对比分析。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病房护理等;研究组则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早期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和沟通,并向其详细讲解相关脑梗塞的疾病知识、治疗及护理的原则及应注意的事项等,以提升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度。对于有焦虑、恐惧、担忧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其转移注意力、音乐疗法、深呼吸训练等,以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
(2)早期体位护理:护理人员应尽量指导患者取健侧卧位,并在躯干的前后放置一个高枕,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同时,护理人员还应保证患者上肢充分的前伸、膝关节与髋关节保持屈曲。取患者仰卧位时,护理人员应在其患侧的肩下放置一个软枕,保持腕关节背曲位;并在患侧膝部放置软枕。体位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定期协助患者变换体位,以防发生关节僵直、运动肌痉挛或压疮。
(3)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待患者病情稍有稳定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的训练,从床上被动训练向主动训练、从大关节到小关节、从健侧到患侧过渡。训练期间,护理人员应严格把握好训练的度,每次10-20min,每日3-5次,循序渐进。
(4)早期语言功能训练:护理人员可首先指导患者进行单音节训练,然后逐渐进行简单的词语、单句、段落等;训练期间,护理人员还可为患者播放音乐、广播等,以提升患者语言感知能力,进而提升语言训练的效率。
1.3 效果评定
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好;用FMA量表评定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并采用汉语失语检查表对两组护理前后患者的语言功能进行评定,具体包括:阅读、理解、书写、复述等,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语言功能越好[2]。
1.4 数据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
研究组护理前Barthel指数为(36.95±5.24)分,对照组护理前Barthel指数为(38.97±2.64)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为(69.86±2.31)分,对照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为(54.32±2.65)分;护理后,两组Barthel指数明显上升,且研究组上升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2.2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FMA评分、语言功能评分
两组护理前,FMA评分、语言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FMA评分、语言功能评分呈明显上升趋势,且研究组上升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
3.讨论
脑梗塞的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且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肢体、语言功能障碍,给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梗塞患者肢体运动、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降低致残率[3]。本次研究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研究组,其护理后FMA评分、语言功能评分上升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与陈春霞[4]等研究结果相似,提示,在脑梗塞患者中开展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语言、肢体功能的康复。且研究结果还显示了,研究组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由此表明,给予脑梗塞患者早期护理干预,还有利于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而提升其生活及生存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脑梗塞患者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语言、肢体功能的康复,进而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冬艳.脑梗塞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对语言、肢体康复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128-129.
[2]韩微,夏义容.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外伤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25(19):2958-2960.
[3]徐冬花.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13):2335-2337.
[4]陈春霞,董秀春,郭发军.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中的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15):63-64.
论文作者:豆平,香娜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患者论文; 肢体论文; 语言论文; 脑梗塞论文; 功能论文; 两组论文; 评分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