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李锐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人民医院 湖北 南漳 441500

【摘 要】目的:探讨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纳入的120例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于创伤清创后,根据创面大小、形状,选取修剪合适的带引流管的VSD覆盖于创面之上,使其完全覆盖创面,以半透明膜将其封闭,并持续负压吸引,确保封闭完整性,避免漏气。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创面2周内、3周内以及3周后愈合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1周内创面愈合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创面感染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感染病例1周内、2周内、3周内以及3周后愈合者数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性创面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有利于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康复进程,具备于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VSD;骨科创伤感染;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0-114-02

创面感染是骨科治疗中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生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延缓康复进程。既往临床多采用常规换药,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以降低感染风险[1]。不过,部分患者创面较大,常规换药并不能确保肉芽组织充分填充创面,患者往往在后期还需接受皮瓣移植治疗[2-3]。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是近年兴起的治疗骨科创伤以及创面感染的有效措施,自其投入临床使用以来,接连获得不错反响。本文以我院收治患者展开临床实践,分析探讨该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效果,详情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源于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纳入的120例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60例。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15~65岁,平均(40.57±5.68)岁。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13~66岁,平均(39.67±4.78)岁。两组患者均已排查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生命体征平稳,临床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于创伤清创后,以常规换药法治疗创面,即:间隔2d更换创面敷料,酌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针对创面较大的患者行多次清创,创面久治不愈者则采用皮瓣转移术治疗。观察组于创伤清创后,根据创面大小、形状,选取修剪合适的带引流管的VSD覆盖于创面之上,使其完全覆盖创面,以半透明膜将其封闭,并持续负压吸引,确保封闭完整性,避免漏气。治疗期间,应酌情给予抗生素进行干预。7d后,采集VSD感染性创面标本,并作病原学检查,并以丝线将VSD与周围皮肤缝合,维持覆盖至肉芽组织完全覆盖创面后行创面植皮。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并比较两组中发生感染患者经治疗后的创面愈合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对研究数据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 )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对比情况

对照组和观察组创面2周内、3周内以及3周后愈合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1周内创面愈合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外伤及创面感染在外科临床十分常见,针对创面及创面感染的治疗,临床多主张以清创、定期更换敷料、引流坏死组织及分泌物、促进肉芽生长以及皮瓣移植等方式来促进创面愈合,预防创面感染[4]。但是,部分患者创面较大、创腔较深,常规治疗并不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且在常规引流过程中,因受伤部位的特殊性,引流会有所限制,极易出现引流管堵塞的现象,增加创面感染的发生风险。VSD是近年问世的一种新型创面及创面感染治疗方法,其在骨科创面中的应用价值已获得广泛认可,现已在临床各科室中推广。治疗期间,泡沫状的VSD材料使其能良好的贴合创面,全面覆盖破损部位,极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引流接触不足的缺陷。另外,VSD材料属性可塑性强,能将负压均匀地分散在VSD材料中,为全方位的彻底引流创造有利条件,减少引流管堵塞的风险。同时,VSD治疗使创面区形成了相对封闭、干燥、清洁的负压空间,不仅加快了组织水肿、炎性分泌物的排出,还为肉芽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环境。而且,半透性粘贴薄膜的VSD材料能够将引流区负压维持在稳定状态,使其在不间断引流的同时,有效隔绝了外界的感染。目前,有关VSD的相关研究已取得成果,大量报道表明[5],VSD的持续性封闭式负压吸引,极大地提高了创面换药的便捷性,且无需经常换药,患者不必反复受到换药时创面疼痛的折磨,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因此自其投入使用以来深受医患好评。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较对照组,观察组1周内创面愈合患者数量多,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提示VSD激素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有利于促进创面加快愈合,缩短康复进程。另有研究人员发现,VSD在产感染性创面的治疗中,同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其有利于促进脓性分泌物的排出,为创面愈合创造有利条件。不过,本文研究结果与这一报道内容并不相符,对照组和观察组中的感染病例创面愈合时间并无显著差异。经分析认为,或许和本研究纳入样本有限等因素有关,今后在课题研究中可在这一方面多加改进。

综上,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性创面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有利于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康复进程,具备于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建莉.骨科创伤及感染便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2,(12):10-12.

[2]张晓雷,肖亚平,吕松峰.运用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及感染创面35例的回顾[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55(3):89-90.

[3]张丽华,刘佳佳,徐淑娟,董薪,杨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45(7):89-90.

[4]罗伟东,黄枫,何才勇,姜自伟,高怡加,董航.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科创面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78(2):123-125.

[5]宗贝,伊友明,邓健.负压引流在骨科感染创面患者治疗中应用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57(9):98-101.

[6]夏岩,赵立强,黄冶宇,等.浅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2,(12):158-160.

论文作者:李锐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9

标签:;  ;  ;  ;  ;  ;  ;  ;  

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李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