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数学学法指导的做法与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法论文,做法论文,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数学是基础学科,怎样才能学好数学?除了教师乐教、善教外,学生也要乐学、善学。有的学生时间比别人多花得多,但还是学不懂,究其原因,其中就有个学习方法问题。下面谈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法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1.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把学习与实现四个现代化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通过以《二十一世纪的数学》、《科学发展与数学》、《各学科离不开数学》、《日常生活中的数学》、《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学习》等专题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使学生对数学,对未来的科技增加感性认识。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强烈的学好数学的欲望。
2.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还可抑制学习中的疲劳和困苦,保持旺盛的精力与敏捷的思维。
向学生介绍我国悠久的数学史,讲数学小故事,名人事迹。在学生中开展一系列活动。例如,你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数学书籍吗?你了解我国近代有几个著名的数学家吗?讲数学家的事迹及成长的故事等等。同学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阅读课本及各类参考书,找资料,积极寻找答案。我国古代十部数学著作,同学们能一部不漏答出。华罗庚、张广厚、陈景润等一批数学家在逆境中奋斗取得巨大成果的事迹在同学们心中掀起了不平静的波浪。
此外,我还介绍本校历年来数学竞赛的优异成绩,鼓励同学们向获奖者学习。
兴趣在于知,无知是不会有兴趣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与学懂学好数学相互促进的。在教学中,我注意面向大多数,既发现尖子,培养尖子,又辅导差生。既抓整体提高,又抓个别辅导。使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有增无减,真正和数学结下缘。
3.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学习竞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竞赛过程中获得自尊和自我求成的需要就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本人所教班坚持开展学习竞赛活动。设立四项奖,单科前十名奖,一对一竞赛奖,小组第一奖,学习进步奖。既鼓励他们和别人比,又教育他们和自己比。尤其是对于原来基础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自己与自己比,现在与过去比,力争自己进步,克服自卑感。
二.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不少学生往往是上课时听老师讲授,下课后就做作业没有阅读课本的习惯;有的学生甚至把数学题的解法当成作文来抄袭、背诵,造成思维僵化,导致成绩差。为了排除这些因素,我对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加以总结,归纳成十句话,便于学生记忆。
课前预习心中有数,
带着问题专心听讲。
课后认真复习课文,
弄清概念才做习题。
解题方法力求简便,
作业测验独立完成。
作业做错必须纠正,
每章每节定要总结。
持之以恒永不间断,
学习成绩必然上升。
在加强数学学法指导中,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1.明确学习内容。每接初一新班,把初中三年数学内容、教学计划向学生介绍。每学期开学第一节课,把一学期的内容、计划向学生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和安排。做到心里有底,在此基础上,学生本人也订出学习计划。
2.加强预习指导。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自己动脑、自己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和自学能力。
第一,布置提纲。预习一节课内容,开始将依提纲进行,逐步提高要求。首先通读课文,反复细读,理解大致内容,如定义,我要求学生理解定义中的字、词、句和符号。对于关键词语,要认真推敲,明白涵义。对相近概念的定义,能加以对比、分清异同,并能举出符合定义的概念的实例。
预习定理时,要求学生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理解定理的证明思路,懂得定理的应用。
预习例题时,要求学生看懂解题过程,找出解题的关键,重视书写格式的示范性,有时还要寻找新的解题思路、或要他们变换条件自己编新题,培养创造能力。
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预习提纲不宜多,要少而精。如初三代数“二次函数”,我布置了这样一个预习提纲:要求学生将y=ax[2]、y=ax[2]+c、y=a(x+h)[2]、y=a(x+h)[2]+k、y=ax[2]+bx+c五个函数表达式列成表格。 从定义、图象、性质三方面分析对比,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又如初三平几7.5圆周角。我布置了以下三道题让学生预习①怎样定义圆周角? 对比圆心角的定义两者有何不同?②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为什么要分三种情况进行。③圆周角定理有几个推论,这些推论怎样证明。
第二,指导方法。预习一般在课外进行,由于学生开始不会预习,我给他们上了关于预习的指导课,具体教他们怎样阅读课文,怎样做好摘记,怎样提出问题。尤其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提纲,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
第三,认真检查。由于学生一般没有预习的习惯,因此开始一个阶段,每一节课我都认真检查完成预习提纲的情况。切实做到:讲清意义,从严要求,表扬为主,加强指导。
3.加强听课指导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作为学生能听好每一节课,是学好功课的最重要的一环。
①做好课前的心理、物质两方面的准备。
学生课前不应搞剧烈运动,不应参与带刺激性的活动。要准备好上课用品,如书本、各类资料、练习本。学习用具,包括笔、尺、圆规等。并认真思考上节课所学过的内容。预备铃响后,安静地等候老师来上课。这样,上课后就能很快进入状态,善始善终专心听好课。
②带着问题专心听讲。
在预习基础上带着问题听课,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听课效果。例如初三平几“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学生预习后反映定理的条件、结论难分清。难掌握定理的应用。因此,在讲课时,我紧紧抓住分析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这两个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明确指出,它们的条件、结论正好相反,这两个定理互为逆定理。在定理应用中,证明圆的切线用判定,已知圆的切线用性质。不少题目既用性质又用判定。例如:已知:AB是⊙O的直径,BC是⊙O的切线,切点为B,OC平行于弦AD。
证明过程(略)
小结:有关圆的切线问题,常用辅助线是“连结过切点的半径”。
由于重点讲了学生预习中搞不清的内容,所以使他们越听越专心,越听越有劲,这样上课效果倍增。
③积极思考问题,大胆举手发言。
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做好记录,及时向老师请教。勤于思考,积极举手发言,敢于发表与老师不同的独特见解,敢于一题多解,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求异。
④认真做好课堂练习,手脑并用。
上好数学课,必须认真做好堂上练习,“手是脑的老师”,“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数学概念是通过做题来巩固的。在做练习过程中不能马虎对付,不能得过且过。而要认真分析、认真推理、认真演算,认真听老师讲评。
⑤要重视听好每一节课的小结。
每节课老师都对本节课所讲的内容、重点难点、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小结。一般都在快下课时进行的。课后小结,是一节课的精华,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必须一再提醒学生要重视听好,掌握好。
4.加强总结归纳复习指导。
结合复习,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每个知识点、每一节、每一章内容加以综合归纳,按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写出简明小结,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对深化知识,积累资料,提高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初三几何《圆的基本性质》,我要求学生在复习这节内容的基础上,按七个方面写简要小结。①本节知识总结。②本节定理证明。③证明方法有几种。④辅助线的作法。⑤题目类型。⑥与三角形全等、相似的知识有何联系。⑦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小结,教给学生归纳、总结、疏理知识的方法,掌握证明题的依据、分析和思路。掌握各类题的解题规律、方法和经验。达到复习、提高的目的。
三.加强学法指导的几点体会
1.在学法指导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每学期都要求同学们写学习总结和体会。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由学生在班上发言,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对成功的做法及时表扬、鼓励,及时在班中推广。
2.在学法指导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因材施法。
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注意对个别后进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习的具体环节进行启发、帮助。对存在问题耐心帮助克服。教育他们树立信心,持之以恒,定能进步。
3.加强学法指导,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由于学生掌握了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了课堂中的学习效率,提高了自学能力。既“学会”又“会学”。减轻了学习的负担,真正尝到学习的甜头。
4.加强学法指导,是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
坚持进行学法指导,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是培养创造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