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婴儿及儿童药物反应性的决定因素论文_佀海霞

影响婴儿及儿童药物反应性的决定因素论文_佀海霞

大庆市红岗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

【摘 要】儿童用药在许多方面与成人用药不同,主要由于儿童的生长发育比较快。因此不能在生理、医学或药学等方面根据成人的剂量,按比例确定儿童的用药剂量,需根据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疾病状态等决定。另外,还需要根据临床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和临床个体反应状况加以调整,使其药物剂量个体化。

【关键词】儿童;药物反应;因素

1药物吸收与生物利用度

1.1口服吸收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胃酸分泌很低,刚出生婴儿的胃液接近中性,出生后24h胃液pH水平迅速降低至1.5~3.0,约在3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高清除率和首过效应的口服药物(例如普萘洛尔与右旋丙氧酚),其生物利用度低,而且个体差异大。环孢素(环孢霉素)的吸收依赖于胆汁、饮食、小肠转运,因此个体差异大。控释制剂用于儿童时,药物浓度不可靠。

1.2胃肠道外给药后吸收

出生后2~3周的新生儿,其肌肉血流量变化很大。因此,肌注后药物的吸收较难确定。有些药物肌注的吸收性很差(例如苯妥英、地高辛、地西泮),所以儿童不应肌注这些药物。

1.3皮下吸收

新生儿皮肤的通透性良好而且其体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是成人的3倍。婴儿的皮下吸收功能较强,儿童的皮下吸收功能略弱,给婴儿用皮质激素的局部制剂治疗严重的湿疹及尿布疹,药物的皮下吸收非常好。

1.4直肠吸收

直肠给药较多用于呕吐的或不情愿吃药的婴儿及幼童,而且部分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由于药物在直肠的保留及直肠静脉的流量有个体差异,而且药物的吸收程度也有差异,所以实际上直肠给药的方式并不理想。

2药物分布

许多因素影响儿童的药物分布,例如体液组分、血浆蛋白结合、血-脑脊液屏障等。儿童用药物较多的是水溶性药物,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常被稀释而浓度降低,排出较慢。这说明若达到与成人相似的血浆药物浓度,首剂量之后,给药间隔需延长。制定给药方案时必须考虑药物的分布与清除。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较成人低。例如苯妥英正常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是90%,新生儿与未成熟儿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只有70%。原形药物浓度增高引起药物分布容积增加。对于新生儿而言,由于药物的血浆浓度与组织浓度的比例较成人大,在相同的血浆药物浓度条件,反映体内的药物更多。新生儿的血-脑脊液屏障还不完善。除了主动转运的药物以外,影响药物跨过血-脑脊液屏障的主要因素是药物的脂溶性和离子化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生理条件下,非离子化的药物比离子化的药物脂溶性高,所以在脑与脑脊液的浓度更高。氨基糖苷类药物、克林达霉素、红霉素、夫西地酸及四环素,这些药物在炎症时也不易穿过血-脑脊液屏障。因此,新型头孢霉素可能是更适宜的药物。

3药物代谢

3.1肝脏代谢

由于新生儿的肝脏药物代谢有显著的改变,因此倍受重视,而对于儿童的肝脏药物代谢研究较少。人们早已知道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和茶碱)按照mg/kg给药,若需达到有效血药浓度,1~8岁儿童的剂量比成人大。这是由于儿童对这些药物的代谢较快,因而清除率大、半衰期短。所以,儿童需要更大的剂量、更多的给药次数或采用长释剂型,以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和适宜的峰谷差值。儿童的肝脏与体重的重量相比,相对地较成人的肝脏为重,所以其代谢较快。青春期时肝脏与体重的比例逐渐减少,此时每日用药量须减少,给药时间间隔可延长。

3.2肾脏排泄

现已有大量的研究来评估新生儿的肾脏排泄功能的变化对新生儿药物清除的影响。新生儿的肾脏功能对于药物蓄积有重要意义。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新生儿,由于大部分抗生素是水溶性的,若使用卡那霉素,孕龄或产龄越短的婴儿其肾脏药物清除率越低,药物的半衰期越长。例如1周龄的新生儿,每12 h给予庆大霉素;而20周龄的新生儿,每8 h给予庆大霉素。

3.3遗传性药物反应异常

大多数遗传性药物反应异常的研究对象是成人。然而,儿童也有遗传性药物反应异常的现象。其实,有些药物的遗传反应异常最初发现于儿童,例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在某些情况下,儿童的反应频率比成人高,例如全身麻醉与恶性高热时。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病人对某些药物非常敏感,尤其是新生儿,溶血会加重本来已有的黄疸。许多药物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的个体差异是由遗传学决定。遗传药理学研究了遗传在药物诱导的胎儿异常的作用,部分结论说明为什么有些婴儿在子宫内接触药物后,会引起先天性的异常。最近的研究强调使用错误的动物模型引起的危险。例如,沙利度胺尽管对人类胎儿有损伤作用,但是对大鼠无致畸作用,而对猴、兔有致畸作用。

4药物的反应性

由于新生儿与婴儿的器官发育不成熟,所以他们对药物的作用更敏感,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缓慢,约到8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而且新生儿血一脑脊液屏障的通透性较高。所以,对于中枢抑制药,例如苯巴比妥、硫酸吗啡、水合氯醛、甲丙氨酯、氯丙嗪等较敏感。可待因与哌替啶并不加重作用。除了休克状态以外,新生儿与婴儿的心脏功能比较完整。全麻药可以引起心脏抑制,常剂量的抗高血压或利尿药可引起严重的低血压。治疗剂量可以降温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在中毒剂量时可以升温,皮肤的吸收加快。新生儿与婴儿的体温调节功能也不很完善,许多药物可以引起体温变化,从而加重新生儿对药物的反应。

参考文献:

[1]徐小薇,王跃明,李大魁.儿科合理用药探索[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1年02期

[2]东星月,安薇薇.儿童合理用药探讨[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3]胡德荣.儿童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年01期

论文作者:佀海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影响婴儿及儿童药物反应性的决定因素论文_佀海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