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阿城区中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 要】心电学是心血管病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电学的进展也是心血管病学百年历史中起步最早的专业之一,并且近些年心电学的发展很快。众所皆知,在众多的人类疾病中,在人们心脏中出现的疾病尤其难以治疗,其疾病特征的探测、病人心率以及心血管情况等曾都一度让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停滞不前。心电图以及心电学技术让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新的突破。心电学医学诊断以及疾病治疗上的重要价值由此可见一斑。在这样的背景下,心电学的发展和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重点介绍了心电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心电学;发展;应用
前言:心电学从诞生、发展至今一直被大家关注,因为它是一门在医学诊断和疾病治疗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心电学是一门成熟的学科,并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历史长河里面,其理论及技术在医学上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由最初的体表心电图到如今涉及到各个专业分支的心电学。我们可以看见心电学正在医学诊断及医学治疗上发挥着其价值,其对医学发展、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心电学的内容覆盖了医学的许多领域,心电学技术也在医学上有着许多应用,并成为了医学诊断中常用的方式和手段。在现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心电学不能一味的固守成规,一味地继承前辈总结出的经验,而不想发展心电学,但我们现在的医学工作者并没有这样做,他们认识到心电学应和社会共同进步,他们在学习前辈的经验的同时不断研究发展心电学,并将它赋予更多的可能。
1.心电学的发展历程及最新进展
回顾心电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人类医学发展史上的一段辉煌的篇章,自1903年荷兰生理学家Einthoven发明弦线式心电图机,并于1905正式应用于临床以后,心电图为心脏病学的发展起到了任何其他方法都无法取代的关键作用。早在1911年,英国的Thomas Lewis就发表了第一部心电图专著《The Mechanism of The Heart Beat》,至20世纪50年代,通过Lewis、Wiggers、Katz、Langendorf、Pick、Schamroth等医学先哲和众多学者们的研究和实践,心电图学已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古老的心电图学跨越了100多年的历史长河,经历了冲击和洗礼,却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如今,心电图学已经发展得枝繁叶茂,并由最初单纯的体表心电图发展成为包含多个分支专业的心电学。静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和监测心电图等已成为各级医院最常用的诊断手段;远程心电监测、心磁图、心电管理系统等新技术发展迅速;T波电交替、窦性心率震荡等新概念不断涌现;各项无创心电学技术在心脏病诊断、预后和心脏性猝死分层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由心电图技术发展而来的心电生理和心脏起博技术在心律失常的研究中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心电学的研究涵盖了心脏病的许多领域,或者说心脏病的研究在许多领域都离不开对心电的研究观察。近年来,对于心电学的研究一刻也没有停止,我们对于心电学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睡眠时反复出现呼吸暂停,使人体发生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001年,由DMS和美国Harold L Kennedy教授研发的第一代Holter初筛SAS技术问世。这一技术采用心率变异时域和频域指标评价危险度筛选可以OSAS患者。由于检测指标不形象,很多临床操作者不理解,这种初筛准确率不够理想,造成了推广困难。经过十年不断的研究,2011年研究者找到了SAS在Holter中的新特征,设计和推出了第二代Holter初筛SAS技术,相比于第一代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初筛准确率,而且第二代初筛技术采用图形初筛,临床操作者易于理解和学习。Holter初筛检测与多导睡眠监测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两者相关性好,两种诊断技术,初筛和检测SAS的符合率极高。直流电与射频消融术于1980年用于临床,随之越来越多种类的心律失常得到根治,这大大激发了心律失常检测技术的发展;相应之下,体表心电图及传统的腔内二维标测技术已不能满足治疗上的需求,新的腔内三维标测技术问世已成必然。体表三维标测技术近 10 年迅速发展并不断完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该技术不仅无创、简单、易行,且对心脏电激动的标测准确性高,与腔内三维标测系统相比仍有一定优势。可以肯定,体表三维标测技术的问世是心电学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对于遗传性心律失常也有了新的分类。2013 年,美国、欧洲、亚太三大心律学会发表了原发性遗传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并对 8 种原发性遗传性心律失常进行了阐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郭继鸿教授认为,可以将这 8 种遗传性心律失常归纳为 7 + 1,即 7 快(快速心律失常)+ 1 慢(慢性心律失常)。7快:长 QT 综合征、短 QT 综合征、Brugada 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特发性心室纤颤、早复极综合征、不明原因心脏性猝死综合征(成人或婴儿猝死综合征);1 慢:进行性心脏传导疾病(PCCD)。不仅如此,还研究出了假性心肌肥厚指心室肌厚度经影像学检查证实超过参考范围(存在肥厚),但肥厚的实质是非心肌组织的异常存在引起的 “假性心肌增厚”。
2.心电学的实际应用
心电学在医学诊断中有着许多重要的应用,国内在心电生物医学方面也不断进步,心电图机、心向量图机、心脏起搏器、除颤器、心电监护仪、心脏程序刺激仪、运动心电图机、心脏电生理多导仪也逐步经历了进口、自主研制到国产化的过程,其中不乏我国很多血管专家、青年才俊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潜心合作、不断创新最终完成了一个个令人骄傲的机器。心电学在临床治疗上应用广泛,其中,心电图可谓是心电学在医学应用实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心电图是测量和诊断异常心脏节律的最好的方法,其是诊断心电传导组织受损时心脏的节律异常以及由于电解质平衡失调引起的心脏节律的改变。主要用于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 帮助诊断心律失常,帮助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诊断心脏扩大、肥厚,判断药物或电解质情况对心脏的影响,判断人工心脏起搏状况。除此之外,心电图在其他疾病的诊断以及许多的手术中都有得以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集实时双向通讯、自动分析预警和心电分析系统等功能的远程心电监护系统让医学诊断更加的便捷和高效。这一系统在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以及评定窦房结功能等方面有了很好的应用。同时,远程心电监护系统在心肌病、二尖瓣脱垂综合征、预激综合征、肺心病等心脏病中也能发挥其巨大的作用。总之,心电学在医学诊断中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
3.结语
心电图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也已经从最初的弦线型描记器发展到如今的功能齐备的心内和心外电生理检查设备,在心血管疾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作用越来越显著始终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检查和诊断方法,如各种复杂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时心电学诊疗的技术的诊断能力不断进步。临床心电学的发展为心电图注入了新的活力,大量心脏电生理技术的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心电现象得以复制和认识,这给心电图添加了新的内涵。近年来心脏介入手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心律失常得以根治,也进一步促进了临床医师对心律失常的研究,提高了心电图的诊断水平,如房室结双径路的诊断,预激综合征旁道的定位,室性心动过速的定位等。总而言之,心电学的发展推动着我们未来医学的发展,我们应该多多培养心电学医学人才,完善和发展心电学。
参考文献:
[1].心电学2015四大最新进展[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05:120.
[2].吴寸草. 中国心电学论坛2014学术大会总结[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5,05:321-334.
[3].戚文航.中国心电学发展的百年历程[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2)
论文作者:王桂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9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6
标签:心电论文; 心电图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心脏论文; 医学论文; 技术论文; 综合征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9月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