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青岛店子希望小学 266700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载体,音乐激发交流的首先是人的情感。在整个音乐教学中要紧紧围绕一个“情”字,把学生引入一个带有“情”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情”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音乐教育的特点,凭借它的这个特点,也就产生了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一个“情”字把音乐教育和人格培养紧密地联系起来了。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激情,以情施教,利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启发学生的情感资源,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感受音乐,融入音乐,提高课堂效率。
一、创设情境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由此而知,学生是在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推动下开始感受、思考和体验的。因此,课的开始就要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状态,激起对课的内容的期盼和渴望,从而陶醉在艺术教育之中。
二、感受作品的情感因素
音乐语言既是传达感情的手段,也是表现感情的结果。学生能够在感受作品内容的过程中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感情,产生情感共鸣。而不同的乐曲、歌曲的节奏、旋律、速度的变化都表现出它们各自的风格和不同的情感,只有抓住特点,才能启发学生去感受体会音乐的美。
如在欣赏乐曲《动物狂欢节》中,让同学们想象每段音乐所描绘出的动物形象。其中《狮子进行曲》的音乐旋律线跌宕起伏,由两架钢琴从弱转强的和弦颤奏,铺垫出兽王出场时的场面雄壮,把凶猛威武的大狮子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交流互动,传递感情
一首好的歌曲,往往蕴含着生动感人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作品涉及的故事入手,先讲述歌曲中所描绘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各自讨论对歌曲情感的不同体验,让他们在听听、唱唱、说说中进一步深化对歌曲的情感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教唱《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先给学生讲王二小在抗日战争时把日本鬼子引入八路军的埋伏圈自己却英勇牺性的动人故事,然后利用视频播放这首歌曲进行欣赏,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王二小真勇敢,是我们中国儿童的骄傲,我们要向他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我们要努力学习,长大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让天下所有的人都过上好日子。希望今后不再有战争,让世界充满爱!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一个煽情的故事,拨动了孩子的心弦,引导孩子进入一种高尚的情感世界。当孩子们演唱这首歌曲时,群情激昂,他们用赞美的歌声表达出了对王二小的敬佩之情。
四、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审美情感
小学音乐教育中,要充分发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首先,要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和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直观形象的教具的使用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对音乐中美的因素的鉴赏力及表现力。如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在悠扬的演唱结束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些美丽的景色,老师轻轻地朗诵:舞动的船桨、粼粼的波浪、白塔、绿树、红墙、夕阳……然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在重新演唱中,要求学生把歌声唱得更加悠扬、更加优美,从而达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学生逐渐懂得欣赏美、发现美,并体会到生活中美的存在。
其次,几乎在所有的小学音乐歌曲中都有美的元素,老师应该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歌曲不同的美,如时代美、地域美、风格美、性格美、民族美等等。学生在欣赏、学唱及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美的熏陶,提高了审美能力,为学生艺术素质的不断提高创造了条件。
五、爱心鼓励
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的鼓励。
总之,教师应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与特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培养为目标,不断挖掘教材多元化的育人内涵,逐步渗透道德教育,培养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道德品质高尚、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论文作者:李国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6月总第3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学生论文; 情感论文; 音乐论文; 歌曲论文; 中美论文; 白塔论文; 故事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6月总第3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