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对业务外包队伍的管控与方法论文_席宝宏

强化对业务外包队伍的管控与方法论文_席宝宏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输油处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随着油田发展和改革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减员增产已经成油田企业发展的主旋律。业务整体外包市场化运作模式作为油田企业改革过程中重点推出的一项基本策略,经过多年运用实践,已趋于成熟,且不可逆转。但在现实业务外包管理过程中,承揽外包公司人员管理基础薄弱、人员素质能力不适应要求、服务质量达不到甲方标准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外包队伍管理,提升外包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安全、可控、持续发展和两降两提升(企业安全风险和投入成本下降,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关键词:业务外包 无差别化 队伍管理

一、业务外包队伍现状

(一)人员招聘难

1.利益因素。2.环境因素。3.工作性质。4.无技术含低。

(二)队伍管理难

1.管理人才欠缺。2.综合素质不高。3.员工队伍不稳。4.员工本土化。

(三)业务培训不够

1.培训难大。开展培训积极性不高,针对性不强,往往只存在于形式上的学习和认知,不能有效的贯穿到实际的工作任务中,培训效果不佳。

2.人员流动大。福利待遇、工作性质、生活环境、管理等众多因素导致油田外包业务人员更换率较高,个别外包公司年流失率在100%以上。

(四)设施配备不全

1.基础设施差。由于承包性质所决定,承包队伍居住房屋、配套设施大部为临时租用,设施简陋,配套不全。

2.物资配备少。后勤保障没有及时跟上,人员生活用品,劳保用品等发放不及时。

3.配属车辆差。外包公司为节约成本,采购车辆价格相对偏底,动力性、安全性相对不足,司机队伍管理跟不上,车辆服务较差。

二、无差别化管理应用

(一)健全管理制度

以现有的管理制度为基础,针对业务外包工作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了《业务外包承包商管理制度》和《业务外包承包商考核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编制《外包业务工作标准》和《外包业务考核细则》,使业务外包队伍在日常工作中,清楚和明白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为衡量服务效果和实行量化考核提供了依据。

(二)严把引进关口

1.谁引进、谁负责,谁招标、谁管理。组织专业人员到兄弟单位学习借鉴成熟外包经验。对具有合法资质的承包商企业发出诚恳邀请,对应邀企业认真组织资质审查、社会调查、现场考察和实力考评等,严把“入口关”,筛选实力雄厚、外包经验丰富、服务质量好、人员素质高的企业,作为入围候选承包商。

2.市场动作,择优选商。市场化动作,择优选择承包商,通过合同化约束,明确承包内容、考核标准,有效规避和降低风险。合同是规范双方行为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承包范围、工作标准、服务质量、考核细则、费用结算、责任界定等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商议,使双方更加明确合作的共同目标和各自的权利义务。针对外包业务,把承包区及附属设施日常管理以及资料录取、设备保养等工作,作为基本的承包内容,乙方不仅提供劳务,还要负责日常生产组织及管理,甲方对乙方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把遵守管理制度、执行相关工作标准作为承包业务的起码承诺,保证了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三)实行统一标准

1.统一考核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将外包队伍管理纳入到日常工作管理中来,树立外包公司安全就是企业自身安全,外包业务管理不好,就是本职工作没做好的理念。修改考核细则,将对外包公司的考核内容纳入到HSE考核、基础工作考核等日常考核中去,统一安排,统一标准,统一考核,统一兑现。

2.提高硬件配备。严格要求外包公司按合同约定和我方标准进行物资配备,明确物资配备要求,提高物资配备标准。对于外包公司实际困难予以帮助,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尽量提供支持。

3.严格考核结算。在业务外包合同中明确承包商月度考核指标和细则,将产量、成本、经济技术指标下达给承包商,并将工作计划完成率、工作质量等管理指标纳入考核内容。实现了工作量和工作质量全方位的兼顾和统一,保证了结算的合理性。

(四)实施专业管理

借用外包公司成熟的操作和管理资源,发挥外部资源的优势,为自身的生产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为确保承包方技术服务质量,对承包商队伍管理、人员结构、物资配备等关键环节提出明确要求,明确人员构成和文化要求。秉承外包业务“管事不管人”的基本原则,以外包业务相关制度要求为管理基础,要求并鼓励承包商建立先进适用的人、财、物管理制度和体系,在生产、技术、设备、安全和人事管理方面给予承包商尽可能大的管理空间和自主决策权,使承包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注重过程管控

制定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建立处级、职能科室、使用部位、外包公司四级管理模式,实现全方位管控。处级层面负责合同审核把关、制度审定、监督审查;职能科室负责合同签订、业务外包相关制度的制定和月度考核、验收、结算等工作;使用单位负责日常管理、工作过程管控、人员培训等工作;外包公司负责人员招聘、业务培训、日常管理、薪酬 发放等具体业务。组织相关人员成立外包业务监管督察团队,对外包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督导,全面掌握,为考核工作提供有力依据,及进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使监督检查更加深入到位。

(六)严格考核,提高外包工作质量。

1.月度检查考核。月初给承包商下达产量、成本和经济

技术等指标,月中检查工作完成情况,月末进行验收总结。各职能部门和现场监管团队对本月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和综合汇总,将考核结果与费用结算紧密挂钩,按照所得分数扣除相当比例的服务费用。对于业绩贡献突出、管理效果优秀的外包队伍和管理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严考核、硬兑现,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调动承包商的生产积极性。

2.专项检查考核。通过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制定工作质量奖罚规定,对业务外包各项工作进行监督考核,实现全过程监督管理,每月发布工作质量监督公报,将考核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将督查发现的严重问题同时加以披露,敦促整改。对于违反制度、违规作业等不良行为在月度考核结算中适时惩处兑现。

3.建立淘汰机制。外包不等于降低标准。对已招标的业务外包公司实行定期质量评价制度,以季度为周期,组织开展各标段“科室-场站-班组”三级测评,对外包公司的日常管理、安全管理、综合治理、用工配置、服务质量和协作配合等六项内容进行综合测评,量化排名,通过实行季度通报、年度排名、末位淘汰,重新招标,建立起良性的竞争退出机制。通过每年年初召开业务外包服务商合作发展,定期召开业务通报座谈会,每季度召开业务外包情况通报会,建立了定期通报和风险提醒制度,同时,强化外包业务的专项检查和外包公司业务培训,做到“提前预警、强化组织、跟踪督导”,促使外包队伍服务保障水平的不断提升。外包不等于放手不管。结合近年业务外包运行现状和存在问题,围绕“精细管理、提质增效”要求,要不断健全完善制度体系,规范管理运行,强化监督考核,并在年初合同约定中予以明确,在健全完善业务外包监督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多级监管体系,实行多级检查考核。建立“业务量逐级签认、监督考核分级汇总”制度,明确层级监管责任,形成了“层级对应、全程监管,保障服务”的监督考核机制,实现考核内容明细化,质量标准具体化。

结束语:无差别化管理法的重点在管理,关键在落实,通过无差别化管理法的实施,力争实现基础设施大幅度提升,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在较短的时间内借用外部的优秀专业人才,改变本单位人员紧缺、用工紧张的现状,提高队伍的整体实力。通过业务外包,实现了增产增收不增人的经营目标。通过合理调配资源、高效利用资源,将传统的用人机制改为实实在在的用工机制,减少了企业的隐性负担,缓解了职工住房、婚姻、子女就业等现实矛盾和问题,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

论文作者:席宝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  ;  ;  ;  ;  ;  ;  ;  

强化对业务外包队伍的管控与方法论文_席宝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