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应注重儿童学习以外的领域--拜玉芳访谈录_数学论文

家庭教育应注重儿童学习以外的领域--拜玉芳访谈录_数学论文

家庭教育应关注孩子学习之外的领域——访边玉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庭教育论文,领域论文,孩子论文,访边玉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一些家长以孩子学习成绩为中心,只关注智力、才艺和技能的提升,忽视情商和其他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与健康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边玉芳教授看来,这是家庭教育的误区。边教授认为,孩子的成长需要自我探索,其他人无法替代。家长应该多引导和陪伴,创造尝试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孩子自由、健康地成长,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学校负责书本知识的传授,家庭要拓展孩子更多的认知领域和能力。

      记者: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类似“早识字”的超前学习误区很多,这多发生在学前阶段。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是否也存在超前学习的情况?

      边玉芳:小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无论是幼儿阶段还是小学阶段,都是孩子可塑性非常强的时期,不能让他过早固化,一定要给孩子更多的尝试机会。所谓的超前学习常常是知识的超前学习,而人的培养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多是能力和品质的培养。

      所以,与其在某一方面深度学习,不如拓宽孩子知识的广度。比如,小学的孩子多认字和写字,或者提前学习课文内容,就不如扩大阅读面,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记者:作为普通家长,怎么判断自己的做法是超前学习还是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对于孩子有限的时间该做什么,家长总是有很多选择,是带孩子出去玩还是上课外补习班?课外班是上语文方面的还是数学方面的?

      边玉芳: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对父母的角色定位。学校是正规学习的场所,你说的很多事情应该是由学校教育完成,父母不可能包揽孩子所有的知识学习,一定要把家庭承担的责任和学校承担的责任区分开。

      从孩子上小学开始,我认为父母的责任主要是信任学校。孩子如果不是一个发展超常的特殊孩子,在知识学习方面,他只要跟着学校的学习进度学习就可以了。学校所有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都是专业人士研制开发的,是一个正常的孩子应该掌握的。如果孩子觉得跟不上,父母可以提供一些额外辅导。如果孩子学有余力,一定是能够去做更多的能力拓展的。孩子的教育需要有分工,专家做专家的事情,学校做学校的事情,家庭做家庭的事情。

      所以,在知识学习方面,孩子跟着学校的节奏,家长配合学校;在能力和品质培养方面,家长要有所作为。有了这样的前提,家长最好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了解各个阶段孩子应该着重培养哪方面的能力和品质。然后,对照自己孩子的情况,调整教育思路,比如,原来注重孩子的知识传授,忽略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那么就可以适当改变,在生活中创设一些情景,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质。

      此外,我还想强调一点,小学阶段是孩子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错过这一时期再培养将花费更长的时间,而且效果不一定明显。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习惯的养成。孩子一旦在小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小学、中学、大学的学习大有裨益,对一生发展也有意义。而有些孩子,尽管小时候成绩不错,因为没有养成好的习惯,到中学之后因学习难度和学习量加大,成绩就下降了。

      记者:奥数并不是学校的教学内容,但因为在升学时能给孩子增加砝码,很多家长为此纠结。怎么判断孩子数学能力的高低呢?

      边玉芳:判断孩子的数学能力很简单,家长问一问孩子的数学老师就能知道。我想强调的是,家长要客观看待奥数辅导班。围绕奥数有许多争议,有许多对奥数的批评是认为它除了增加孩子的负担外毫无用途,也有一些人认为奥数对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有好处。其实,奥数对孩子的发展有帮助还是有阻碍,取决于孩子自身的状况。对于那些爱好数学、学有余力的孩子,学习奥数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但是这样的孩子比较少,有数学专家认为这类孩子只占小学生的10%~20%。而对于那些数学能力一般的孩子,如果强迫孩子学习难度较大的奥数,会打击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会影响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

      家长需要明白一点,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更重要。同时,数学学习的内容要符合孩子数学能力的发展水平,给孩子灌输超过自身接受能力之外的知识,效果不会太理想。

      可能有些家长会想:孩子开始学奥数时觉得很难,坚持学一学,也许能培养出数学能力呢!在我看来,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这么宝贵的时间,学一学有好处?说不定还有坏处了呢!对普通的孩子来说,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机会,这对孩子的人生更有帮助。除非家长真的是要培养孩子在数学方面的特殊才华,参加竞赛之类。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培养方式,不是普通孩子的成长之路。

      记者:您曾说,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待孩子的知识学习是要查漏补缺,对待孩子的能力培养,要让他慢慢发现自己所长。在实际生活中,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边玉芳: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孩子个性不同,有的学习好一些,有的学习差一点。只要孩子不是在某一学科上有明显的差距,或者放弃学习,家长就不必过度在意。

      作为家庭教育,首先要厘清家长的儿童观,就是想清楚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从我的角度看,主要是两方面:孩子应当有幸福的未来,应当对社会有所贡献。怎么理解幸福?就是孩子要有基本的感知生活的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还要能客观看待失败和成功,不能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家庭教育的注意力应该是放在这些方面。当然,如果孩子什么都不会,未来也很难为社会做贡献。所以,学习也很重要,只不过这方面应由学校承担更多责任,而家长更多应该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我们要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家庭教育,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家长不要过度在意那些固定的书本知识。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在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学习,家长可以在和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另外,利用节假日,培养孩子一种体育爱好,抽空听一场音乐会,和小朋友来一次野餐,拓展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等,这些对孩子发展也很重要。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开拓出无限发展的潜力。

      小学是培养勤奋感的重要阶段,一定要特别强调努力的重要性。

      记者:随着年级的增长,孩子的学习成绩开始明显分化,家长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呢?

      边玉芳:学习成绩的分化是学习分化最直接、最明显的体现。从三年级开始,到四、五年级分化会越来越明显,这是客观的事实。表面上是孩子成绩的分化,实际上是学习的动机、品质以及和学习有关的多方面品质的分化。对此,家长需要重视,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导致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孩子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学习兴趣不浓了,表扬对他也不起作用,没有内在动力;有的是上学前后没有形成良好的基本学习能力,比如概括、比较或者观察的能力,现在再去弥补会比较麻烦;有的孩子在时间上投入不足,有的就是学习方法的问题。

      可以说,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涉及亲子沟通、夫妻关系、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也包括前面提到的这些因素等各个方面。家长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学习时间越长,成绩一定就会好。所以对孩子学习分化的应对,不能只是一味地增加孩子的学习时间。

      记者:对于学习困难的孩子,家长能做些什么呢?

      边玉芳:对于学困生,家长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关心。过多的责备和打骂都于事无补,甚至会起反作用,打击孩子的信心,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

      另外,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努力是一种非常好的品质。孩子在学习上能够很努力,长大后在工作或者其他方面也会很努力。即使孩子成绩差一些,我们也要鼓励他的努力精神。

      当前小学阶段的教育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强调努力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培养勤奋感的重要时期,很多孩子的生活条件太好了,为完成一项任务而努力奋斗的劲头是不足的。举例来说,我们现在倡导幸福教育、快乐教育,这很好,但不能对这些教育原则或口号做简单的理解:不是让很多本该是孩子自己承担的学习任务不用去完成了;不是孩子学累了,就可以不学了;不是题目太难了,就降低教学要求了。人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应该是在努力克服困难之后感受到的体验,这样的快乐才是恒久的、发自内心的。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和肤浅地理解幸福和快乐的含义,似乎满足孩子的欲望就可以了,这是低层次的快乐。当然我们对孩子的要求也不能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

      记者:您对减负是怎么看的呢?

      边玉芳:减负是指减掉一些机械和重复的学习。孩子做完三张卷子之后,家长还希望孩子多做一些。难道学习就是做卷子吗?孩子在日常的游戏和活动中同样能得到学习。复习生字难道只有写写抄抄这样一种方法吗?还有很多其他方式,比如,让孩子造句,写近义词或反义词,或者用这个字、词编故事,等等。

      我们对学习的理解不要太狭隘,能够帮助孩子掌握知识的所有方法都是合理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的学习偏好是不一样的,有动作型的,有视觉型的,还有听觉型的。所以,学习不能都用同一种方法,要让孩子有更多开放的方式去学习和掌握知识。

      男孩的晚熟是正常现象,父亲对其成长具有榜样作用。

      记者:有学者提出,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忽视男孩和女孩的差异,造成男孩危机。您的看法是什么?

      边玉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男孩和女孩的发育是有差别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男孩的额叶(负责注意力和自我控制的脑区)发育速度比女孩慢。因此,男孩比较冲动,经常管不住自己。相对而言,女孩能遵守规则,做到知行一致。例如,在小学,乖巧听话的多是女孩,经常被批评调皮的多是男孩。

      第二,男孩和女孩的胼胝体(负责连接左右脑的脑区)体积不同。女孩的胼胝体能允许左右脑进行更多信息的交叉处理,可以同时处理多项任务。而男孩的胼胝体不能允许大脑同时处理太多交叉信息,只能做一件事。例如,男孩在玩的时候或专注某一件事时,家长叫他,他可能经常听不见。

      第三,与女孩相比,男孩血液中的多巴胺(能使人兴奋)含量较多,流经小脑(与运动有关)的血量也更多。因为男孩的小脑比较活跃,所以,他们更喜欢运动,不喜欢静态的事情,如安静地写作业。

      我们目前的考试和评价指标,对于女生或许更有利,男孩子实际上是吃亏的。因为理科的难度在降低,而对文科的要求在提高,死记硬背的内容在增加。我的建议是:家长一定不能让男孩提早入学,也不要有男孩子不如女孩子的想法,要相信孩子未来发展的潜能,给孩子更多表扬和鼓励。在学校,老师也不能简单地以听话、表达利落来判断某个孩子更聪明,要为男孩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所以,男孩的教育问题的确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记者:男孩和女孩的大脑发育不同,导致男孩晚熟和行为上好动。家长如何区分孩子是晚熟,还是存在多动的问题?

      边玉芳:很多家长误以为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活泼的孩子患有多动症。有调查发现,在医院门诊中70%的孩子是被误诊为患有多动症的。因此,家长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多动”的标签。我个人认为男孩子就应该好动,我们太注重纪律和整齐划一,这是不对的。

      作为家长,是很容易区分孩子是好动还是多动的。大多数男孩都是好动的,你的男孩也这样当然没问题了。如果你的孩子比大多数男孩都要多动,那可以进一步找专家咨询,做专门的鉴定。总的来讲,不要拿男孩和女孩相比,男孩要和其他男孩子去比较。

      记者:有人说,做父亲是男人最重要的事业,也是男人最有价值的投资,父母联盟才能培养健康的孩子。父亲参与教育的程度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边玉芳:从调查看,和母亲相比,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时间比较少。而且,会有这样一个规律,就是父亲的婚姻满意度会影响其参与孩子教育的程度和积极性。父亲对自己的婚姻和家庭越满意,越愿意花时间与孩子沟通和相处,越有可能与母亲一起抚养和教育孩子。

      而且,与母亲相比,父亲更容易受低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对母亲来说,她们会认为教养孩子是母亲的天职。而对父亲来说,他们在教养孩子方面的责任感相对低一些,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双方都有义务维持和谐的婚姻关系,学习处理双方的矛盾和冲突。如果父亲对婚姻不满,也不应该将负面情绪迁移到孩子身上,冷落和责骂孩子。父亲应该和孩子的母亲共同商量,将之和对孩子的教育分开处理,让孩子有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

      在家庭中,父亲对于男孩来讲,是一种榜样作用,能够引导男孩逐渐学习和掌握男性待人接物的处事方式和思维方式。对于女孩来讲,父亲往往就是未来配偶的形象。如果没有父亲的作用,男孩可能会缺少男子气概,偏女性化,女孩则容易对未来的婚姻有一种不确定感。

标签:;  ;  ;  ;  ;  ;  

家庭教育应注重儿童学习以外的领域--拜玉芳访谈录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