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采用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徐新华

(江苏省淮安市中医院 江苏 淮安 223001)

【摘要】目的:对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采用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采取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CO2、PaO2、FVC、FEV1及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CO2、PaO2、FVC、FEV1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细菌清除率大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采用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效果确切,但前者的细菌清除效果及安全性均优于后者,更具有临床可行性。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

【中图分类号】R5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212-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渐进性发展的气流受限为主要病症的肺部不可逆转性炎症坏死疾病[1]。在临床上,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广泛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仍存在争议。对此,本研究旨在对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采用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治疗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包括支气管扩张、祛痰、镇咳、吸氧、激素治疗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治疗,静脉滴注,每次0.4g,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静脉滴注,每次0.5g,每日1次;疗程均为10日。

1.3 疗效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用力呼气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2]。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CO2、PaO2、FVC、FEV1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CO2、PaO2、FVC、FEV1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发生、发展与肺功能恶化、病情进展密切相关,且患者的免疫力较差,作为细胞感染的高危人群。在支气管扩张、祛痰、镇咳、吸氧、激素治疗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基础上,仍需要采取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旨在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CO2、PaO2、FVC、FEV1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采用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效果确切。此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耐药性,莫西沙星作为第四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左氧氟沙星作为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而前者的细菌抑制作用更强于后者[4]。由本研究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的细菌清除率大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采用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效果确切,但前者的细菌清除效果及安全性均优于后者,更具有临床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杜丽芬,胡建武,卢桥发,等.口服莫西沙星与静脉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17):1381-1384.

论文作者:徐新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9

标签:;  ;  ;  ;  ;  ;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采用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徐新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