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漂流在我国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在我国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是一本‘漂流书’,我不属于任何人。欢迎您阅读我,也希望您帮助我继续漂流。”近年来,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一些图书馆、超市、公园长椅、电影院等公共场所,人们会看到一个个专用书架,上面摆放着图书,不用借书证,也不必付押金,看到中意的书,你尽可以随意取阅,读完后把书放回“漂流书架”,让它漂流到下一位读者手里,你若有想“放漂”的书,也可以随时放上书架,与人分享——这是一种全新阅读方式:“图书漂流”。[1]
1 图书漂流起源
图书漂流活动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人们将自己不再阅读的书贴上特定的标签投放到公共场所,无偿地提供给拾取到的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之后,根据标签提示,再以相同的方式将该书投放到公共环境中去。但在当时,这一活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直到2001年4月17日美国人Ron建立了第一个图书漂流网站(www.bookcrossing.com),图书漂流活动才得以迅速发展,很快风靡全球。
200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把三本畅销书——石钟山的《遍地鬼子》、洪峰的《革命,革命了》和阎连科的《受活》进行“放书漂流”,拉开了我国图书漂流的序幕。“图书漂流网”(www.tspl.cn)的创建者Laow和Jane在瑞士旅行的过程中,在luzern狮子纪念碑前,第一次拾取到漂流书,回国后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图书漂流网站,该网站共有注册用户6268人,登记漂流图书4205本(截止2007年1月7日15时)。[2]目前,随着图书漂流活动的蓬勃开展和“漂友”人数的不断增加,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各地已陆续建立了图书漂流网站。
2 我国图书漂流活动现状
2.1 我国图书漂流大事记
(1)第一例图书漂流活动:200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把三本畅销书进行“放书漂流”;
(2)第一个图书漂流网站:2005年3月12日Laow和Jane创建“图书漂流网”;
(3)东部城市第一例图书漂流活动:2005年7月28日至8月8日,大连举办了“悦读·大连”大型书展暨“图书漂流”活动;
(4)西部城市第一例图书漂流活动:2005年9月18日,新疆新一心漂流站在乌鲁木齐建立;
(5)第一所高等院校参与图书漂流活动:2005年11月2日,福州大学漂书协会正式成立;
(6)一个以个人爱好建立的图书漂流站:2006年1月14日,江苏省南通银花苑漂流站建立。
2.2 我国图书漂流数据分析[3]
图书漂流站是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咖啡厅、茶馆、酒店、学校等有服务条件的实体牵头建立,由有服务条件的漂友自发成立的义务性机构,供本地漂友放漂、寻漂图书的场所。图书漂流站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图书漂流活动的开展情况,分析表1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
2.2.1 图书漂流活动的开展地区性差异明显
东部8省、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辽宁)共有图书漂流站26个,中部5省(安徽、河南、江西、湖北、黑龙江)为7个,西部8省、市(重庆、四川、陕西、贵州、新疆)为8个,占总数的比例分别为63.42%、17.07%和19.51%。东部的图书漂流站数目远多于中部和西部,比两者之和还多,这正说明了我国图书漂流的地区的差异性。
2.2.2 校园图书漂流活动迅猛发展
在全部41个图书漂流站中,共有8个是建立在校园里的图书漂流站,比例为19.51%。图书漂流在一些高等院校及中学中发展迅速,不少学校利用晨会、班会等形式宣传图书漂流这种新型阅读方式,倡议学生们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学生们为年轻人,大都观念较新,比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这是图书漂流活动在校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表1 图书漂流网(www.tspl.cn)登记注册的图书漂流站
省、市 注册站数所占比例 省.市 注册站数所占比例
1.广东省1024.39%10.浙江省 1
2.43%
2.江苏省5 12.20%11.山东省 1
2.43%
3.上海市4 9.76% 12.福建省 1
2.43%
4.四川省4 9.76% 13.安徽省 1
2.43%
5.北京市
24.89% 14.江西省 1
2.43%
6.辽宁省2 4.89% 15.河南省 1
2.43%
7.黑龙江省 2 4.89% 16.陕西省 1
2.43%
8.湖北省2 4.89% 17.贵州省 1
2.43%
9.重庆市1 2.43%18.新疆1
2.43%
3 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读者的诚信问题是图书漂流活动的绊脚石
2005年年底,上海普陀区推出了“图书漂流”活动,第一批“放漂”的图书就有2万余册,自首批图书“放漂”后,社会各界的捐赠图书册数突破了10万,但图书漂流的循环率仅为30%。“首漂”之后绝大部分图书尚未进入“第二漂”,原有的“漂流”书源大大减少,不少漂友将“放漂”的图书占为已有;还有部分“回漂”书籍则留下了读者不文明的印痕:有的书角卷起,有的书页被笔画过,有的缺了页,有许多文学类、社科类的畅销读物,一些市民听说可以“随便拿”后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口气拿走好几本,甚至包括一模一样的杂志。[4]
3.2 漂流图书种类较少、质量不高
目前,我国图书漂流以文学类、社会科学类的书籍为主,大部分都是一些小说书,科普和技术方面的图书很少。这样一来,漂流的图书本身价值不高,影响图书的长久漂流。图书漂流以传播知识、营造全社会良好的读书风气为目的,如果漂流的图书都是些娱乐消遣的读物,不仅没有达到分享阅读的效果,而且会降低民众参与图书漂流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图书漂流的社会环境有待优化
图书漂流是要在社会上建立一个永久免费性的“漂流图书馆”,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才能使这一知识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我国目前的图书漂流活动在校园里开展得如火如荼,社会上大部分人则持“观望”态度;不少漂友虽然享受了图书漂流带来的阅读快感,却不愿意把自己的藏书捐献出来进行“放漂”;放在公共休闲地方进行漂流的图书,可能还没遇到第一位读者,就会被拾走当废品卖掉,造成图书漂流传递下去的几率很小。
3.4 图书漂流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明显
从上面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图书漂流活动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们比较重视知识信息的价值,图书漂流活动“遍地开花”,许多城市都先后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而中部和西部省市则相对落后。另外,图书漂流活动为城市地区的人所熟悉,在一些县城、乡镇地区的人则很少了解,而在文化生活落后的农村几乎没有人知道“图书漂流”这一名词,更不用说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4 解决对策
图书漂流在我国发展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4.1 加大宣传力度,介绍新型阅读方式
图书漂流在我国还属于新兴事物,广大人民群众对此还不够了解,难免会有人将放漂的书拿走或不愿意参与其中。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图书漂流的阅读方式,营造全社会“漂书、读书、爱书”的文化氛围。图书馆作为社会的知识信息港,可在其主页上发布公告,向读者介绍图书漂流的相关信息,消除读者疑惑;出版社可采取图书漂流的方式来宣传、报道新书,进而推动此项活动的发展;报纸、电视台等公共传播媒体应加强对图书漂流活动的报道,扩大图书漂流的社会影响。
4.2 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使漂流活动得以延续
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城市都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但都持续不了多长时间,原因在于书源的减少和漂友热情的降温。很多人不愿意将自己的书拿出来进行放漂,主要是疑虑图书不能真正在读者间传递。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漂流活动中来,培育利于漂流的社会环境,使知识信息在诚信的纽带中得以传播和共享。
4.3 转变思想观念,分享“精神食粮”
知识信息只有在传播中才能实现增值,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所以不要因为种种原因而放弃图书漂流。刚放漂的书可能没过一段时间就没有了踪迹,或者经过几次漂流的图书受到损坏,这都是正常的,可能是天气原因或某书友忘记归还漂流点。广大漂友应转变“重藏轻用”的思想观念,书是为了用的,不管书漂到了什么地方,知识信息也随之传递。如果一味强调漂流图书的“回漂率”,就会丧失图书漂流的真正意义。
4.4 依据我国国情,建立中国特色的“漂流文化”
国外图书漂流主要通过漂流网站开展,每位漂友在阅读完书后都登录网页写读书心得,分享知识信息。我国目前还处于发展中,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的普及率还很低,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利用图书漂流网站进行漂流不太现实。我国在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中,不能盲目照搬国外的方式,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应在图书漂流活动中体现我国的文化特色。如在漂流图书中夹上书签,供读者撰写读书心得,传承了历史文化,共享了知识信息。
5 图书漂流模式探讨
5.1 图书漂流主体探讨
个人参与:我们任何一个人可将自己收藏的或认为有阅读价值的图书“捐”出来,进行放漂。可将图书在网上进行登记注册后再置于户外进行放漂,这是目前比较正式的一种做法;亦可不局限于投放户外,越来越多富有想像力的漂友在进行漂书时,设定了自己的漂流规则,使图书进行个性化的漂流。如一书友过生日时朋友送了他一本书,阅读完后对书进行放漂,让这本书在每逢过生日的书友中传阅;这本书不是直接放到公共场所,而是通过传递的方式在恰当的时间传到恰逢要过生日的朋友手中。
图书馆:图书馆是社会的信息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传播知识、提供服务的场所,理应在图书漂流活动中有所作为。图书馆可将要剔旧的图书和杂志放在醒目的地方,使得这一部分文献在读者中自由流通;还可以选择一批知识含量大、实用价值高的图书进行放漂,从而实现其价值最大化。
出版社:出版社是图书发行部门,承担着图书出版、发行及销售方面的职能,可将其畅销书进行漂流。这种做法不仅利于知识传播和共享,还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出版社。
企业单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备受广大企业的重视,只有不断进行知识创新、建立创新型企业,才能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企业范围内进行图书漂流,在广大员工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组织文化,从而促使创新型企业的建立和维持。
5.2 图书漂流模式探讨
5.2.1 校园图书漂流
目前我国中小学课本的使用周期较长且版本单一,低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循环使用高年级学生的课本,国外许多发达国家都采用了这一做法。如在中小学校园里将使用过的课本进行放漂,可以节约大量购买新书的费用,减轻贫困学生家庭的负担;客观上保护了用于造纸的树木不被砍伐,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们勤俭节约的意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高效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大学校园追求的是一种自由的、全开放的效果,它是大学里钻研学问、大学生汲取知识的一种氛围。我国不少大学已经陆续建立了图书漂流站,使图书漂流在大学校园开展起来。学生们自行将图书进行放漂,在漂流的过程中充分享受书籍本身的魅力和来自他人的信任,大家可以在校园BBS或书上预留的空白部分进行交流,一本书可引起多人思维火花的碰撞。图书漂流不仅大大提高了好书的阅读率,更为喜欢读书的人节约了购书费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不足。
5.2.2 城市图书漂流
城市经济发达,人们较为重视文化教育活动,我国图书漂流最早在城市进行并迅速发展。城市居民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越来越多地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这也是图书漂流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原因。超市、电影院、公园的桌椅上、社区的公共场所等,无不能见到漂流的图书。笔者认为城市公共汽车是个比较理想的漂流点,有些乘客喜欢在乘车时阅读休闲类书籍、报纸等,看过以后就没有太大价值;如果在公交车上放置图书漂流箱,乘客们将看完的书、报纸放在里面供其他人阅读,可以大大提高其利用率,知识信息在公车的行驶中得到共享和“漂流”。
5.2.3 农村图书漂流
农村地区之所以长期落后,关键在于教育的落后和知识信息的不畅。农村地区相对城市而言,居民业余生活匮乏,大都以赌博、看电视为主,精神文化生活几乎一片空白。目前农村地区的图书资料室尚且非常少,更不用说农村图书馆了,农民朋友即使想读书也没有地方去。我们党中央正在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图书漂流活动应乘这股新风在农村地区开展起来,弥补农村图书馆发展的不足。
农村地区漂流的图书要以一些科技兴农、农业致富的书籍为主,辅以一些消遣娱乐的书刊杂志。农民可通过这种阅读方式掌握科学种田的诀窍,了解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动态;图书漂流能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净化乡风、民风,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乡村的繁荣稳定,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6 结束语
图书漂流,传播的是知识,留驻的是文明。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图书漂流活动,知识得以低成本地流动,联手创造“愈漂愈美丽”这个读书新形象。虽然图书漂流在我国发展存在着一些不足,但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优化图书漂流的社会环境,促进漂流活动健康、有序发展,将会使这一“漂流图书馆”在我国茁壮成长!
收稿日期:2007-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