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骨折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方法研究论文_施强

骶髂关节骨折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方法研究论文_施强

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 要】目的:分析应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骼骼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骼骼关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48例骼骼关节骨折患者,对照组骼骼关节骨折采用后路双钢板固定治疗,治疗组为骼骼关节骨折患者采用骼骨钉与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临床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评分治疗组优良率为95.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骼骨钉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骼骼关节的临床治疗效果佳,能够最大程度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骶髂关节骨折;椎弓根钉棒;治疗

前言:近几年来,骼骨钉与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骼骼关节骨折、脱位的方法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但目前仍无一种既安全又牢固的较为成熟理想的固定技术。骼骼关节骨折、脱位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大多数是由高能创伤所引起。本文通过对两种不同固定术治疗的骼骼关节骨折和脱位患者进行为期术后观察及跟踪随访,探讨有效的内固定方法,常用的内固定术有后路双钢板固定术及骼骨棒固定术、前路重建钢板固定术等。

1.临床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调查对象为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48例骼骼关节骨折患者,致伤原因为交通意外13例、高处坠落伤20例、塌方事故8例、机器挤压伤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4例,年龄21一4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一16小时,治疗组24例,年龄23一4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一18小时,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致伤原因等一般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后路双钢板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取仰卧位,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全麻后进行相应手术操作,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治疗组常规暴露患侧LS一S、椎板、骼骼关节上部、骼峪,取1一2枚单轴椎弓根钉打人S、或LS一S、椎弓根,在骼后上棘尖端前约2cm处植人骼骨螺钉,连接于椎弓根钉,钦棒预弯后,根据患者骨折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收缩和撑开,同时配合给予适当的肢体牵引对患部进行复位然后将螺钉锁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优良率比较两组经过 2~12 个月随访,观察组优 10例,良 6 例,差 5 例,优良率为 76.19%;对照组优 8 例,良 5例,差 8 例,优良率为 61.91%,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3.1骶髂关节骨折的处理方法

大多数学者对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均主张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手术介入除可以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外,尚能减少骨痂及纤维化所致的晚期神经损伤。目前多数学者所认同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利用骶骨棒从一侧髂后上棘经骶骨后面贯穿至对侧固定;使用钉板系统即两块加压钢板,一块四孔方形钢板或骶髂关节解剖钢板将骶髂关节经前路固定,然而他们各有其优点及缺点,在生物力学上,骶骨棒抗垂直剪切但几乎不能抗扭转,钉板固定抗垂直剪切及旋转的强度均不及骶髂螺钉,骶髂螺钉在受损骶髂关节处形成“钢结节”,抗剪切和旋转优于骶骨棒及钉板固定。由于难度大,操作不当有损伤骶神经或马尾神经等危险,因此理想的内固定系统应具备固定坚强、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特点。

3.2骼骼关节骨折手术的特点

骼骨属于松质骨,此处发生骨折后,创面组织结构松散加上周围广泛的侧支循环和丰富静脉丛,手术中过多剥离及复位极易造成大出血。因此,骼骼关节骨折、脱位术前牵引是必要的,术前良好的牵引复位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在术中加压撑开复位,一般能达到较为理想的解剖复位,避免术中过度牵引导致大出血,同时也使操作变得容易,缩短手术时间。

3.3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的优势

国内学者进行了一项关于椎弓根钉连接技术在腰骼骨盆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研究,结果显示,该法在腰骼骨盆固定中对于各种运动状态下的活动度均明显减少,并得出结论,骼骨钉与腰骼椎弓根钉固定术是维持腰骼骨盆间稳定的理想术式。术中选择骼后上棘作为骼骨钉的最佳进钉部位,从而能够完全显露患者骨组织,而且该方法也达到了内固定力学的要求,选择骼后上棘作为骼骨钉的进钉位置,在C型臂X线机的监测下打人骼骨钉,能够准确定位方向。也有人建议采用万向钉,选择骼后上棘的前内侧作为进钉点,使钉尾帽稍低于骼后上棘高度,效果满意。

3.4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的难点

在螺钉植入点凿一骨槽使螺钉尾与髂骨边缘相平,以减少高耸的钉尾对皮肤的压迫;螺钉的植入应在C型臂X线机监测下进行,避免进入髋关节;螺钉应朝向髋臼外上方,以获得最大的抓握力。骶髂复合体是骨盆环后部骨-韧带复合结构,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并分散机械力,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同时应提高骶髂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稳定性,因此在恢复其解剖关系后应积极修补周围损伤的韧带,以减少术后下腰痛的发生,对于骨盆前环损伤是否需要处理,目前尚存在争议,从生物力学讲,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复位固定合并前环钢板固定,可以大大加强其固定的稳定性,而一部分人认为单独固定骨盆后环即可达到治疗的目的。

4.结语

本研究结果表明,临床上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该方法能显著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椎弓根钉置于椎弓根内及骼骨钉置于骼骨内外板之间,能过获得较大抗把持力,再通过已经预弯的钦棒连接,适当撑开或压缩后获得良好复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吕景波,李述新,李新军等.椎弓根钉- 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9):1080-1081.

[2]孙海浪,朱国太,郝跃东,等.骼骨置钉联合同侧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骸骼关节脱位[J].医学与哲学,2012,33(11):24一25.

[3]席众海,欧阳跃平,苟三怀,等.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eDinsll型骸骨纵形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13(4):306一309.

论文作者:施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8

标签:;  ;  ;  ;  ;  ;  ;  ;  

骶髂关节骨折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方法研究论文_施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