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交接班模式对老年卧床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管起招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老年病科 广西桂林 541002

摘要:目的:探析老年病科临床护理中应用规范化交接班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老年病科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住院的92例患者选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常规组(n=46)、干预组(n=46)。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交接班模式,干预组患者应用规范化交接班模式,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床旁交接时间及交接班质量。结果:在并发症方面,干预组低于常规组,数据分别为4.3%、17.4%,差异显著(P<0.05)。在床旁交接时间方面,干预组短于常规组,数据分别为(27.5±2.2)min、(36.0±3.3)min,差异显著(P<0.05)。在交接班质量方面,干预组评分高于常规组,数据分别为(94.7±3.1)分、(83.1±4.2)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病科临床护理中应用规范化交接班模式的临床效果更好,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床旁交接时间,还可以提高交接班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借鉴。

关键词:老年病科;规范化交接模式;应用效果

老年患者常伴有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恢复慢、生活自理能力差等特点,特别是卧床的老年患者,基础护理工作量非常大,倘若护理不当,就易出现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导致患者预后不佳[1]。在临床护理中,交接班作为一个重要组成环节,是确保临床护理连续、预防不良事件的关键所在,也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与基础[2]。然而,以往交接班工作内容形式较为单一,多数时间都用来书写交班报告,致使护理效果不佳。为此,一定要积极探索有效的交接班模式,提高护理质量。本文现对我院老年病科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住院的92例患者进行探究,分析规范化交接班模式的实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老年病科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住院的92例患者选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常规组(n=46)、干预组(n=46)。常规组中男、女各26例、20例,年龄范围62~91(79.5±5.1)岁;干预组中男、女各27例、19例,年龄范围61~91(79.4±5.0)岁。运用软件SPSS 22.0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处理,比较不具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交接班模式,即采用A-N两班倒,要求护理人员准确填写交接班报告,字迹清晰、工整,并且内容全面、真实、客观,充分体现病区动态,同时将在班期间出现的非正常事件予以上报,向患者说明跌倒、压疮、隐患等高危事件。

干预组患者应用规范化交接班模式,即(1)设立流程质控小组,全面分析交接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改进交接流程。由资历高的护理人员组成质控小组,深入临床实践,了解交接内容是否存在不足,总结归纳交接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之后进行逐一改进,为临床实践提供规范化指导。(2)对病房日志与班情报告予以完善。修正交接班制度以后,要求护理人员应严格依照制度执行护理操作,完善班情报告,详细记录患者信息,如姓名、性别、诊断、病情等,对于次日需要接受手术的患者,应加拟手术时间、术前准备等内容[3]。(3)加强床旁交接。在床旁交接工作中,主要目的就是确保患者资料传递准确。对于老年科患者而言,交接内容主要有患者病情、输液、基础护理、伤口护理、特殊检查、用药方面关注等,同时保证保证标识清晰、管路顺畅[4]。此外,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严格按照交接班流程内容表执行,从而保证各项工作全面落实。(4)强调危重症患者交接。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操作执行交接工作,全面落实护理措施,并交接患者心理状态、异常反应情况。

1.3 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感染、压疮)发生情况、床旁交接时间及交接班质量。使用指导表格式对交接班质量予以评定,关注内容主要有压疮、跌倒、走失、特殊检查、用药、有纠纷倾向等,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交接班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软件SPSS 22.0对两组患者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并实施卡方检验,用( )表示计量资料,并实施t检验,若对比结果P<0.05,说明两组差异显著。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在并发症方面,干预组低于常规组,数据分别为4.3%、17.4%,差异显著(P<0.05),数据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n(%)]

 

3.讨论

交接班模式是保障护理工作安全、连续的关键所在,在老年病科护理中应用,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还可以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与考核,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5]。

在实施规范化交接班模式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保证交接班期间患者安全,减少护理差错,从而为患者提供细致、全面的护理服务,拉近和患者的距离,提高患者配合积极性,从而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效果[6-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并发症发生率、床旁交接时间、交接班质量方面,干预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与相关文献报道[8]基本一致,由此说明,规范化交接班模式的实施效果更加显著,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可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综上所述,老年病科临床护理中应用规范化交接班模式的临床效果更好,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床旁交接时间,还可以提高交接班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唐春梅,申萍,滕筱丽等.卧床老年患者床头交接班护理干预对策及效果[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12(6):21-22.

[2]徐永能,卢少萍,黄巧等.SBAR标准化床边交接班在老年卧床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18):2225-2228.

[3]夏丽莉,吴金凤,刘滢等.互补式交接班模式的建立与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32):2542-2545.

[4]郑敏,黄海.床旁交接班对老年卧床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6):219-220.

[5]吴明琴,曹桂华.床位包干并反式交班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成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0):183-184.

[6]李红文,柳莎莎,刘晓梅等.品管圈在提高床头交接班完整率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1):33-35.

[7]王小玲,卢惠娟,戴垚等.重症监护室护士对交接班效果的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7,32(17):54-57.

[8]董西莲,孙敏.规范化交接班模式在老年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6):5195-5197.

论文作者:管起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3

标签:;  ;  ;  ;  ;  ;  ;  ;  

规范化交接班模式对老年卧床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管起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