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国[1]2008年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港口物流绩效评价及预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港口物流系统是港口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可持续性是支撑港口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港口物流系统作为港口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其自身发展并不是目的,而港口生产的改善、资源的有效利用、港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才是最终目的。基于此,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港口物流绩效进行评价,并对港口物流发展进行预测,以实现对其可能出现的危险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为政府及港口管理者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创新点如下:(1)将可持续发展理论用于指导港口物流的绩效评价,并进行系统研究。包括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港口物流系统的内涵界定及港口物流绩效的定义,并提出港口物流可持续发展模式。首次从系统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及资源绩效叁个层面研究港口物流绩效,深入分析了各影响要素对港口物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理,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为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港口物流绩效奠定了基础。(2)一套全新的港口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价方法的改进。该指标体系区别于以往的从财务的角度研究绩效问题,既充分考虑了港口物流的经济绩效,又将港口物流带动的社会绩效与资源绩效纳入其中,是对港口物流绩效全面的反映,且同样适用于后续的港口物流绩效预警分析环节。在评价方法上,构建了基于SPA-DEA的港口物流绩效二维评价模型,该模型既可对港口物流绩效进行静态综合评价,又可对港口物流绩效进行协调评价,有利于掌握港口物流绩效发展的轨迹,为港口管理者量化分析自身与竞争对手的能力提供依据。(3)以经济预警理论为基础,首次提出了港口物流绩效预警的概念、功能及运作流程,构建了港口物流绩效预警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港口物流绩效预警模型,该模型同港口物流绩效评价模型前后呼应,分别从港口物流发展水平及协调性水平对港口物流绩效进行预警诊断,使港口管理者对港口物流在经济运行中定期地进行过程性追踪描述和监测分析,在问题初露端倪时及时报警,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港口物流稳定增长,协调发展。
巫汝春[2]2008年在《港口物流能力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生产资料的获取与产品营销范围日益扩大,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革。港口作为综合运输网络的枢纽,作为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和内河流域和丰富的水路运输资源促进了港口业的蓬勃发展。目前,我国沿海有大大小小的港口165个之多,港口物流规模有大小,实力有强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港口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是不同的。然而,任何一个物流系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降低系统成本和提升客户服务水平的目标都取决于一种能力,这就是物流能力。现代港口物流肩负着实现物流高效化和带动腹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其物流能力不仅决定于整个港口物流系统的工作效率,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受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乃至港口周边经济的发展的影响。因此,研究港口物流能力及其相关问题对提高港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内关于物流能力的探讨起步较晚,在物流能力评价上的相关研究不是很多,特别是把物流能力评价应用于具体行业更是少之又少。现有的关于港口物流发展问题大都从定性角度来研究的,因此相关成熟的理论与实证经验还比较匾乏,更没有一套完整的工具来全面定量地给港口物流能力水平作一个相对比较客观的有说服力的评价。在此背景下,论文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着重构建了一套适合我国港口物流能力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了我国沿海主要的五大港口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较为全面阐述港口物流能力评价的方法,分析了港口物流能力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比较分析我国叁大港口群中具有代表性港口之间的运营情况,找出了各自的优劣势;通过建立评价港口物流能力的指标体系,把层次分析法和灰关联分析法相结合,对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的物流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论文主要意义在于不仅把物流能力概念特别是评价方法应用到具体港口行业中,而且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灰关联分析法相结合从定量角度得到了我国沿海五大主要港口物流能力的评价值,为各港口之间的横向比较提供了一种方法,为我国港口企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葛新冬[3]2007年在《港口物流系统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分析》文中提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国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流通不再局限在一个国家和地区,而通常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港口作为海陆运输的连接点和资源国际流通的重要驿站,在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和内河流域,丰富的水路运输资源促进了港口业的蓬勃发展。在认识到港口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扶持和建设沿海及沿江港口,现在我国沿海有大大小小的港口165个之多。我国沿海港口物流规模有大小,实力有强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港口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是不同的,即使同是从事物流服务,服务的范围和重点也是不同的。因此港口开展物流服务并不能盲目的去仿效和攀比,而是应该因地制宜的寻求一种符合港口自身情况的港口物流发展策略。国内外关于港口物流系统评价的研究还不是很多,现有的关于港口物流发展问题大都从定性角度来研究的,因此相关成熟的理论与实证经验还比较匮乏,更没有一套完整的工具来全面定量地给港口物流系统发展水平作一个相对比较客观的有说服力的评价。本文在上述背景下展开研究工作,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构建了一套适合我国港口物流系统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了我国沿海主要的八大港口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较为全面阐述港口物流系统发展水平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分析了港口物流系统发展水平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比较分析我国叁大港口群中具有代表性港口之间的运营情况,找出了各自的优劣势,给出了我国港口物流的合理的战略定位,通过建立评价港口物流系统的指标体系,运用VC++语言进行编程,开发了一套可执行程序,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沿海主要的八大港口进行聚类分析,作出分析评价。本文的意义在于不仅从定量角度得到了我国沿海八大主要港口的评价值,为各港口之间的横向比较提供了一种方法,而且通过聚类分析探讨研究各个港口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我国港口物流区域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易文[4]2012年在《武汉新港港口物流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增强为中西部区域服务的综合能力,更好地整合港口岸线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向长江沿岸聚集,2008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做出了建设“武汉新港”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全面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促进湖北省和以武汉城市圈为核心的中部地区崛起,决定将武汉和鄂州、黄冈、咸宁四市港口统一规划建设,并确立了“亿吨大港、千万标箱”的发展目标。本文是在分析武汉新港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其港口物流系统的基本情况、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建立了武汉新港港口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武汉新港的四大港区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是为促进各个港区的发展和提高武汉新港的整体发展水平提供依据。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开展本项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介绍研究内容及采取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是相关理论与方法概述,介绍了物流的概念,论述了物流系统和港口物流系统的内涵、要素、功能和主要特征,并介绍了常用的港口物流系统评价方法。第叁章是武汉新港港口物流系统分析,分析了武汉新港港口物流系统的内外部环境、港口物流系统的基本情况、经营状况以及港口物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定位。第四章是对武汉新港港口物流系统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和武汉新港港口物流系统的特点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第五章是武汉新港港口物流系统评价,首先介绍了武汉新港的四大港区的基本概况,然后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四大港区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启示。第六章是结论与展望。本章在总结全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方向。
吴冕[5]2007年在《秦皇岛港煤炭物流体系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秦皇岛港是世界最大的煤炭输出港,我国北煤南运的最重要港口。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港口在现代物流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许多港口都已利用这一契机发展为第叁、第四代港口。秦皇岛港却还处于传统的第一代港口,并且由于其收到来自各方面的竞争,优势逐渐缩小,怎样巩固秦皇岛港的煤炭物流链,使港口顺利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作者首先对港口煤炭物流系统进行了研究。在资料收集、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煤炭物流的内涵、构成要素,分析了煤炭物流系统的结构及其复杂性。进而对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港口煤炭物流系统进行了分析。界定了港口物流系统的含义和功能要素。建立了港口物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论文针对秦皇岛港的煤炭物流体系建设进行了分析。首先对秦皇岛港的内部条件进行分析,结合上章建立的港口物流系统的评价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其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得出优势大于劣势的结论。接着对秦皇岛港发展的外部条件,竞争因素进行分析,并用叁次指数平滑对其煤炭物流量进行了预测,采用SWOT战略分析的思想,提出了秦皇岛港发展煤炭物流采用SO战略:发展成为国际煤炭商贸物流中心。据此,论文对秦皇岛港发展煤炭物流的战略定位和目标进行了规划。对秦皇岛港的总体规划着重对供应链战略联盟构建、物流平台构建、管理模式构建等方面进行了规划。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需要规划与建设秦皇岛港的煤炭物流园。论文研究了物流园区的基本功能、类型以及当前我国物流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对秦皇岛港的煤炭物流园区进行了规划。秦皇岛港的煤炭物流园区定位为一独立的实体,主要为秦皇岛港发展煤炭物流服务,是我国北煤南运的区域性国际化的综合性物流园区。物流园区是组织、转运、调节和管理煤炭流通的场所,是煤炭储存、运输、加工、商贸、信息为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是国际最有影响力的煤炭物流园区之一。最后对园区的功能、组织机构、信息平台进行了具体的规划。
王琳[6]2012年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港口物流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港口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运输、配送、装卸、仓储、贸易、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一体化、多功能的综合性服务。同时港口对腹地经济起到带动与整合作用,增强腹地区域的竞争优势。由于港口企业的积极探索,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外物流企业的进入,港口物流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存在的问题还是相当多,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全面系统研究港口物流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可持续发展观下的港口物流系统所涉及的理论进行了探讨,是全文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概念。首先,分析了港口物流的内涵、基本要素、特点及功能等;其次,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对可持续发展观下的港口物流的内涵、系统构架进行了分析、探讨;最后,给出了可持续发展观下的港口物流绩效明确定义。后续研究将在上述概念、理论和研究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其次,在港口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形成基础上,分析了港口物流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形式,具体分析比较了港口物流发展现状与可持续港口物流发展两种模式,指出港口物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港口物流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基本要素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港口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基础条件、港口物流规模及基础设施等都是港口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必备要素。最后通过对以往学者关于港口物流绩效评价中的具体指标研究分析,并结合我国港口物流实际存在的问题,遵照指标建立的原则,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引下的港口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每个具体指标进行了分析,该指标体系同样适用于后续的港口物流绩效预警环节。提出了对港口物流绩效的评价方法,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对天津港港口物流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曹海龙[7]2007年在《港口物流系统构建及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物流业在全球的兴起,港口也要大力发展物流业才能促进港口城市的快速发展,港口物流已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港口物流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希望通过对港口物流的评价研究,提出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本文首先介绍了港口物流的基本概念、特征、内涵,然后从世界典型港口物流的现状出发,介绍了他们的发展特点以及值得我们学习的先进经验。然后以系统分析理论为基础,对港口物流系统的各部分组成及其功能进行了定义,同时介绍了港口物流系统的基本管理策略和方法。结合港口物流系统的特点,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构建了综合性的港口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港口物流系统评价模型。同时选取我国沿海部分主要港口,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对其港口物流系统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了其发展港口物流的优劣势,并对其以后港口物流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同时也给我国其他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赵晓光[8]2004年在《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现代物流正在成长为一个新型的产业部门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现代化的港口物流是拉动港口地区经济增长和增强港口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港口物流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学者对港口物流的发展问题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进行定量研究物流发展仍显得不足。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港口物流发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综合性研究。全文包括引言共七章。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1.理论探讨。在对物流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港口物流的内容、特点,以及港口物流活动的基本要素;探讨了港口物流发展的目标、功能,以及港口物流成本分析;提出了港口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2.现状与趋势分析。分析了港口物流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港口物流发展趋势。3.实证分析。建立了港口物流发展的系统模型;采用动态指标与静态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构造了港口物流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我国主要港口物流发展水平。4.调控指标。利用平衡记分卡法,构造了天津港港口物流发展的调控指标,分析了天津港与国外及国内先进城市港口物流发展的差距,并对天津港港口物流发展的优劣势进行了简要分析。5.对策建议。根据评价结果及调控指标分析,给出了促进天津港港口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张继良[9]2012年在《港口物流系统竞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运输网络的动态变化,以及现代物流产业的兴起和不断发展,港口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港口作为海运转为其他运输方式的必经转运点的作用逐渐减弱,港口已经成为综合运输链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方面的作用不断突出。基于腹地经济的发展,以该经济区域发展为基础的多个港口之间的竞合发展也成为学术界研讨的热点问题。港口物流系统是与外界环境密切联系的复杂的、动态的、开放的大系统,同时它又是联系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重要桥梁。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研究港口物流系统竞合模式,架构港口物流系统竞合体系,并进行港口物流系统竞合绩效的评价,对于港口不断完善自身物流系统,不断开拓创新,推动港口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综合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协同论、博弈论、竞合理论等基础理论,对国内外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港区联动发展、港口物流参与主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港口物流竞合发展战略定位和竞合策略;提出适合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港口竞合模式,并进行了博弈分析;架构港口物流系统竞合体系及评价矩阵,并借助多层次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对区域港口群——山东半岛港口群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本文研究,得出主要结果如下:(1)运用SWOT分析研究,我国港口物流系统发展中的劣势是关键所在,港口纵横竞合的影响因素很多,港口自身竞争力(即纵向竞合)的优劣对其横向竞合的影响是很大的。提出要达到战略目标,扭转型战略更适合我国当前港口物流系统的发展战略。(2)经实证计算发现:港口与第叁方物流公司合作前后总收益差大于零,证明其纵向竞合是有效的;该模型可有效解决合作各方的利润分配,充分表明本文研究的这种虚拟合作联盟对现实操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3)通过敏感度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港口竞合效益及其整个供应网络效益的影响因素包括纵横竞合所有相关因素;纵横竞合有效度同港口效益及其整个供应网络的效益同方向变化;港口自身的发展对港口效益的影响最大。(4)本文研究分析了港口的区位和层次,架构并建立了叁层次港口物流系统竞合体系和评价矩阵,并用多层次动态灰色综合评价,能够正确反映评价指标实际值对评价结果的贡献,并用“平衡态”和“竞合有效度”两个概念可判断其竞合效应的优劣和竞合有效性的强弱。(5)通过实证研究,在山东半岛中的青岛、日照、烟台叁个港口中,青岛港各亚系统竞合发展水平均衡,日照港、烟台港航运运营亚系统竞合有效度相对偏弱。青岛港由于自然位置的优越、基础设施的良好、腹地经济的强大以及管理效率较高,因而在纵向竞合、横向竞合和纵横竞合叁方面的排序位列叁港口首位,其次是日照港和烟台港。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学术理念创新、模型创新、体系创新和方法创新四个方面:在学术理念创新方面,本文在港口物流系统竞合研究中综合运用复杂系统、港区联动、竞争合作和一体化统筹等思想和理论,将港口物流大系统纳入复杂系统这一综合概念框架之内,以亚系统为支点来研究港区联动。并针对港口发展的差异性、有效竞合理论以及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本文提出竞合平衡态和竞合有效度两个新概念。在港口物流系统竞合模型创新方面,主要有两个创新,一是博弈分析中首次运用横向竞合模型和纵向竞合模型,二是港口层次划分中首次运用改进的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模型。在研究体系创新方面主要有,博弈分析中的横向竞合一体化和纵向竞合一体化,以及竞合体系架构中的叁层次区域港口物流系统竞合体系。在研究方法创新方面,本文灵活运用区位商分析法和波士顿矩阵,创新性的提出双层波士顿矩阵,首次运用两个波士顿矩阵划分港口群层次,拓展并更新原有指标数量,用“吞吐量”和“腹地区位吸引力”、“吞吐量”和“外贸吞吐量”两组指标代替常用的“增长率”、“市场占有率”;在评价矩阵构建时,全方位分层次的纳入多种相关指标,打破原有评价体系多注重物流能力、轻视服务弹性、经济腹地等的评价格局,综合系统纵横全方位,能够更全面准确的定位港口及其所在港口群的发展,可有效评价港口物流竞合发展的成效。
安东[10]2005年在《上海港现代物流发展研究》文中指出现代物流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取得快速发展的一个新兴产业,正在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港口作为运输系统中重要节点,在现代物流系统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现代化的港口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货物交换、中转和运输的场所,而是作为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点,汇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吸引产业在港口周边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成为区域产业和商务中心和全球物流网络的一个重要环节。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也是国内经济最发达和港口物流最发达的城市,国内外学者对上海港口物流的发展问题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进行定量研究上海港物流发展仍显得不足。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上海港口物流发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综合性研究。全文共七章。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理论探讨。在对物流基本理论进行整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港口物流的概念、内容、特点,以及港口物流活动的基本要素;探讨了港口物流发展的目标、功能,以及港口物流发展趋势。 2.背景分析。对上海港发展现代物流的背景和现状以及上海港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劣势进行了分析。 3.实证分析。采用动态指标与静态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构造了港口物流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分析了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水平。 4.预测分析。利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上海港现代物流的发展作出了定量的预测,并进行了简要分析。 5.对策建议。根据评价结果及预测分析,结合上海港发展现代物流的现状、优劣势,以及国外先进国家港口物流发展经验,提出了促进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的策略建议。
参考文献:
[1].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港口物流绩效评价及预警研究[D]. 刘秀国. 天津大学. 2008
[2]. 港口物流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 巫汝春. 武汉理工大学. 2008
[3]. 港口物流系统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分析[D]. 葛新冬. 南京林业大学. 2007
[4]. 武汉新港港口物流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D]. 易文. 武汉科技大学. 2012
[5]. 秦皇岛港煤炭物流体系建设研究[D]. 吴冕. 武汉理工大学. 2007
[6].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港口物流绩效评价研究[D]. 王琳. 大连海事大学. 2012
[7]. 港口物流系统构建及评价研究[D]. 曹海龙. 大连海事大学. 2007
[8].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D]. 赵晓光. 天津大学. 2004
[9]. 港口物流系统竞合研究[D]. 张继良. 北京交通大学. 2012
[10]. 上海港现代物流发展研究[D]. 安东. 上海海事大学. 2005
标签: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港口论文; 系统评价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武汉发展论文; 煤炭行业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绩效指标论文; 能力模型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经济论文; 秦皇岛港论文; 武汉新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