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后全球关税的变化及趋势分析_关税论文

金融危机后全球关税变化及趋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关税论文,金融危机论文,趋势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549 (2012) 04-0007-05

关税一直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壁垒,也是一国政府针对国际贸易所采取的最简单贸易政策。2009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关税发展与变化呈现一些新特征,对世界经济复苏、国际贸易恢复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当前全球关税发展趋势与水平的三大特征

2009年以来全球关税政策的调整与变化,既与危机后国际贸易增长大幅放缓相关,也与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相关。总体经济形势不好,关税势必向保护本国市场、扩展国外市场的方向调整。具体来看,这种调整与变化趋势主要呈现以下三大特征。

(一)全球关税总体水平下降并呈现继续下降趋势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经济全球化日益推进贸易自由化进程,促进国际贸易发展,采取共同、全面的关税削减成为各国的共同需求。为此,致力于削减关税的多边关税谈判,经历了肯尼迪回合(1964-1967年)—东京回合(1973-1979年)—乌拉圭回合(1986-1993年)—多哈回合(2001-2006年)等进程,世界各国的总体关税水平一直且普遍呈下降趋势。2009年,发达国家的总体关税水平下降到3.8%,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关税水平为12.3%。更多的零关税协议被签订,更多的进口商品实施了零关税。

从趋势来看,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贸易协定快速发展和重启多哈回合谈判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未来世界各国的关税总体水平仍有可能继续小幅下降。这种趋势促进了贸易自由化及国际贸易快速发展。

(二)关税成为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重要的贸易保护手段

在关税总水平下降的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冲击与影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国际贸易大幅减少,触发了世界各国采取以关税政策调整作为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通过保护关税或设置关税壁垒等手段,一方面促进本国对外贸易增长,另一方面保护本国产业或产品的利益。关税成为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重要的贸易保护政策。

从进口关税调整看,对一国国内缺乏的相关技术、资源及进口产品,主要采取降低进口关税措施,鼓励进口以增强相关产业的竞争优势、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相反,为保护一国国内的弱势产业或缺乏竞争力的制成品,主要采取提高产品的进口关税及税率等措施。

从出口关税调整看,一方面,采取降低出口关税措施,以促进一国国内资源丰富或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实现出口增长;另一方面,通过采取提高出口关税税率措施如加征关税,以限制一国国内相对资源稀缺的出口产品。

根据英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第九份“全球贸易预警”报告(2011),在当前世界各国政府最常使用的10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中,提高关税作为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的占比约为14%。(见图1)

图1:世界各国广泛适应的10种贸易歧视性措施(2009-2011Q1)

资料来源:http://www.globaltradealert.org

尽管关税调整在金融危机时期成了世界各国主要的贸易保护工具,但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好转,以关税政策调整为主的贸易保护主义便会随之弱化。从实际情况看,保护关税或关税壁垒等关税政策的调整,对国际贸易确有影响,但是,以关税政策调整为主的贸易保护主义并不严重。

(三)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更倾向于提高关税和设置关税壁垒

受到全球经济增长显著放缓和国际贸易大幅萎缩等因素的负面影响,短时间内难以充分刺激本国国内需求,各国政府纷纷利用保护关税和关税壁垒等关税政策工具,推行出口增长战略以带动经济复苏。

但是,由于2008年末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的冲击与影响要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及贸易萎缩相对显著。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GDP增长下降了2.2%,世界货物贸易出口增长为-12.2%,出现了70年以来最大负增长。根据WTO提供的数据,美国、欧盟和日本的GDP增长分别为-2.4%、-4.2%和-5.0%,其货物贸易出口增长分别为-13.9%、-14.4%和-24.9%,其货物进口增长分别-16.5%、-14.5%和-12.8%。相比之下,中国、印度的GDP增长分别为8.5%和5.4%,其货物贸易出口增长分别为-10.5%和-6.2%,其货物进口增长分别2.8%和-4.4%。同时,非洲和亚洲的货物进口增长下降幅度也有限,分别下降了5.6%和7.9%。这表明,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货物进出口增长的下降幅度高于当年世界平均水平(出口增幅为-12.2%和进口增幅为-12.9%),而发展中国家的货物进出口增长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世界平均水平。

此外,2010年发达国家贸易进出口增长分别为10.7%和12.9%,发展中国家贸易进出口增长分别为17.9%和16.7%。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贸易发展特别是出口增长的结构性差异,促使发达国家更倾向于采取提高关税和设置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手段,这成为2009年以来全球关税发展趋势及水平的一个新特点。

二、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影响关税发展趋势

关税政策的调整与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贸易政策的变化,因为贸易政策是需要通过实施关税等具体措施实现的。2009年后世界各国的贸易政策为何会发生变化,贸易政策为什么会转向贸易保护主义?贸易及贸易政策的变化是对全球经济发生巨变的一种反映,贸易变化与宏观经济波动密切相关。

始于2008年年末的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美国金融机构的资本大量减少,从而降低了其对企业和家庭的可用信贷规模。由于消费者支出要占到美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消费需求又是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而美国人以往消费主要不是靠储蓄而是靠举债,金融危机突然“冻结”了美国的信贷市场,导致美国国内需求(主要为消费需求)的大幅萎缩和经济增长放缓,进口需求也随之大幅下滑。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和国际贸易大国,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对美国经济依赖度较强的出口导向型国家的出口增长及经济增长,其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再加上金融市场的信用收缩,客观上也带来了贸易融资的困难,最终导致世界范围内贸易需求的迅速下降。这一巨大的负面冲击从2009年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双双出现负增长中可见一斑。

资料来源:WTO秘书处。

图2:世界货物贸易量增长与GDP增长:2001-2010(年变化%)

由于美国的国内需求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提振,美国就业形势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也一直非常严峻,促使美国提出通过促进出口战略来推动经济复苏与增长。与此相似,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纷纷提出要通过扩大出口以促进经济尽快复苏。同时,中国等出口导向型国家也不得不扩大内需,在增加进口需求的同时,试图以恢复出口来促进经济增长。在当前围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延续的背景与条件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想使“贸易”成为促进经济复苏与增长的重要动力,使出口增长成为经济复苏和提高就业的重要引擎。贸易作为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的重要性,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变得更加突出。

对外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一直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曾经指出,参与国际分工,生产和输出本国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品,将使各国都能享受来自自由贸易的利益。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税赋原理》(1817)中阐述了基于比较利益国际分工对参与分工的各国都有利的观点。后来,俄林(1933)和赫克歇尔(1919)提出了要素禀赋说,试图从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别来解释生产成本和价格的不同,从而大大丰富了国际分工理论。但是,英国学者罗伯特逊(1937)提出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命题,主要阐述了后进国家可以通过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增长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增长,这是对国际分工理论的发展,也引发了有关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系列争论与研究。但这一理论过高强调了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其中,美国经济学家克拉维斯(1970)提出贸易是“经济成长侍女”的理论,认为对外贸易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相反是“经济成长的侍女”,处于从属地位。此外,以普雷维什(1949)为代表的拉美经济学家从分析贸易条件恶化的角度提出了“中心—外围论”,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当今国际经济体系的中心,发展中国家则沦为这一体系的“外围”,只能顺应中心国家的发展。所以,发展中国家贸易非但不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反而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的原因。但是,利特尔、赛托夫斯基和司各特(1970)及巴拉萨(1971)等研究表明,上世纪60年代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等亚洲国家和地区通过出口持续增长和产业转型方面获得成功,再次证明了贸易可以成为发展动力的—强劲的出口导向与快速增长和发展之间关系密切。

实证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据WTO《2010年全球贸易报告》(2011),2010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增长14.5%,远高于当年全球GDP增速3.6%水平,说明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确实相当明显,对当年全球经济复苏也“功不可没”。

回过头来看,这正是促使2009年以来世界各国实施贸易政策调整的最主要根据,因为促进出口战略可以刺激国内产出、就业等,加快经济复苏的步伐。但是,在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背景下,特别是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出口增长低于预期目标,国内政治压力不断增强,“贸易”成了政治争议的替罪羊,这些都进一步促使这些国家采取了强化包括关税调整在内的贸易保护措施,发达国家贸易政策调整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促使其他国家和地区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而出现政策调整连锁反应和政策博弈。贸易政策调整因此而滑入保护主义泥沼,这也是影响全球关税发展趋势趋于保护主义倾向的最主要原因。

趋于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贸易政策调整,反映出许多国家倾向于采纳所谓“有管理的贸易政策”(或言非合作的干预主义),战略性贸易理论(1984)研究为这种贸易政策的转向提供了理论依据。该理论认为,可以通过战略性进口关税及战略性出口补贴政策,来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使其获得规模经济的额外效益。由此,鼓励出口和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就转化为利用进出口促进战略性产业优先发展的产业政策。这一贸易政策取向的悄然转变,不仅反映出主张“奖出限入”的传统重商主义思潮的现代回归,也反映出超贸易保护理论强调政府干预经济、推行以提高关税、实现贸易顺差的超保护贸易政策以增加有效需求和就业的核心观点,后者正是在1929年至1933年“大萧条”之后经济恢复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定贸易政策的主要理论基础。可见,重商主义、超贸易保护论以及战略性贸易理论,实质都是贸易保护,差异只是程度和形式。

但是也应看到,旨在鼓励出口和限制进口等关税政策调整,比其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国际贸易的不利影响要小得多。这是因为,由于中国、美国和欧盟27国的平均实施关税与约束关税相差较小,分别为9.9%和10.0%、3.5%和3.5%、5.2%和5.4%,在约束关税范围内提高实施关税水平的空间有限,加上 OECD和中国所占国际贸易进口价值比重超过三分之二,所以,即便印度、阿根廷和印度尼西亚等国采取提高关税等保护措施,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负面影响也不大。也就是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全球范围内关税政策调整作为贸易保护手段的重要性变得虽然突出,但其实际影响要小于市场预期。特别是当全球经济增长逐渐趋于回暖时,以提高关税为主的关税政策调整趋势也会继续朝着关税自由化的总体方向变化。

三、未来全球关税发展三大可能性趋势

自2009年以来的全球关税及税率变化及其趋势进程中,区域贸易协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 RTA)和作为RTA的基本类型之一的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的蓬勃发展,对各国削减关税的影响极其深刻。同时,非关税措施对关税作用的替代效应值得关注。

图3:向GATT/WTO通知的区域贸易协定发展趋势(1948-2011)

资料来源:WTO秘书处

目前,世界各国在推进和落实 WTO相关关税减让承诺的同时,在促进区域贸易自由化发展方面步伐迈得更快,目的是为了实现基于区域贸易协定对关税更大力度的削减与更广范围的减让,RTA特别是 FTA能使成员国尽量降低关税税率甚至最终实现零关税,关税的变化对各国促进区域贸易自由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客观上对促进国际贸易恢复增长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自2009年以来,RTA特别是FTA呈现蓬勃发展趋势。据WTO统计,2009年包括双边贸易协定和区域间自由贸易协定在内的RTA增加了37个,这是WTO建立以来RTA数量增加最多的一个年份,全球共有457个RTA;2010年,又增加了18个RTA,使全球RTA达484个,其中生效的有198个。这表明,2009-2010年期间RTA数量呈现快速增加趋势。

近年来RTA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自2009年以来国际贸易的复苏与增长。由于发展RTA符合世界各国政府试图通过促进出口战略推动本国经济复苏的这一目标,又可以在小范围内避开谈判各方的较大分歧,协调各方利益与立场的相互冲突,从而选择性地取消实际存在的贸易壁垒,所以,这是一种次优选择。特别是RTA的制度安排是对内取消关税和实现完全的自由化,使得RTA给予成员国的优惠待遇要优于WTO成员国的待遇,享有更多的优惠政策和制度安排,这些因素客观上也促进了区域内贸易自由化。另外,由于关税是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交易成本,RTA特别是FTA的签署有利于各国就关税及税率削减等问题迅速达成协议,其实施也将大幅降低这种交易成本,甚至使交易成本趋向于零,由此不仅促进了区域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对促进国际贸易的复苏与增长也影响深远。(见表1)

与此相比,在当前全球关税总体水平大幅削减的情况下,如何在WTO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对本国的相关产业或产品实行更有效的保护,这促使部分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纷纷采取更为隐蔽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如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等,以达到促进出口和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目标。由此,使用和实施非关税壁垒起到了对关税壁垒的替代作用,但比关税壁垒隐蔽。由英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在其发布的第九份“全球贸易预警”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1年1季度,在各国政府最常使用的10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中,非关税壁垒占比约为7%,可见非关税壁垒作为贸易保护手段的地位。(见图1)

综上所述,未来全球关税发展趋势有三大可能性。

第一,未来全球关税总体水平将继续朝着关税自由化的方向发展,主要是围绕WTO多边贸易谈判做关税削减努力,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降低进出口关税,尤其是降低进口关税水平。通过关税自由化来促进贸易自由化,推动国际贸易发展,这仍然是全球关税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第二,由于WTO各成员的平均关税水平已大幅下降,在全球关税总体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目前以 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谈判制下的关税减让不会大幅下降,况且多哈回合谈判一直停滞不前,这使区域或地区内国家之间的关税削减努力,成为未来全球关税总体水平仍有望实现下降的重要路径。这一关税自由化路径不仅可以推动区域内贸易发展,而且还将与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谈判制下关税自由化方式相互作用和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第三,除了经济危机时期部分国家会公开采取关税壁垒外,为了实现保护本国的一些产业或产品、限制进口等目标,一些国家还采取一些非关税壁垒,客观上起到了对关税的替代作用,可以使本国的一些产业或产品得到有效保护,也可以促使部分国家转而不断尝试通过针对一些产业或产品制定相对较高的关税水平等措施,在WTO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发挥关税的保护作用。这一关税变化新趋势更值得关注。

标签:;  ;  ;  ;  ;  ;  ;  ;  ;  ;  ;  ;  ;  ;  ;  

金融危机后全球关税的变化及趋势分析_关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