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思维:思想政治教育新思维方式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思维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思维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时代社会生活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人们思想空前的多样化。社会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必须是复杂的、动态的、系统的、开放的、非线形的,否则就会由于不能创造性地、有效地运用教育方法而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必须立足于信息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高要求,在传统的线性思维基础上高度重视非线性思维的作用,积极探索非线性思维方式的特点规律,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非线性思维就是指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使用系统论的方法,侧重于发散的考察施教过程、内容以及教育对象思想变化各个部分之间的非对称关系,探索如何充分利用这种关系,实现部分之和大于简单相加之和的目的,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一种思维方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平面铺展的线性思维,在教育中强调事物的先后,对教育的认识从头到尾都遵循单一的顺序。而非线性思维是一种适应复杂化、系统化事物、跳跃式的、综合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同时除了考虑与周围事物、前后事物的种种联系外,还要考虑与更广泛事物的联系,并通过这种网状的、立体的联系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般说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非线性思维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非孤立,相互作用性。非线性思维的基本特征是相互作用,任何事物在受其它事物作用、影响的同时,也作用于、影响着其它的事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与客体、教育主体与介体、教育客体与介体、教育手段、方式与教育效果等要素之间都是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因此,要想准确地、深刻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中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把握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且利用这种规律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要把该要素在其它要素作用下的行为规律与该要素对其它要素的影响联合起来考虑。
二是非一元,多值性。非线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多值性。人思想的形成并不只是直线状态,同一种思想的形成也并不因为同样的诱因;相反,同样的诱因也并不一定能形成同一种思想。在这个意义上,相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对不同的对象起到的效果并不完全一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可以看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变量,而这个变量的一个值对应着其他变量的多个值,也就是说,一种教育效果对应着多种教育方式;同样的,一种教育方式也对应着多种可能的教育效果。
三是非定向,多发散性。非线性思维的重要特征是多发散性。人的思想是一个动态的、多变的过程,往往某些突发的,难以控制的事件对受教育者的思想会产生质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是跳跃的、非线性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信息时代和受教育者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复杂和严峻的考验的时候,这样的突发事件产生的几率必将大大增加,受教育者思想的跳跃性和非线性的程度也会增加。这就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发散性的思考。除了定向的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效果的线性关系外,还应该贯彻非线性思维的特点,从系统论的角度,不仅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各子系统对整体系统的贡献,而且要认识到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对整体的贡献。
在传统的线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看来,系统是局部之和,受教育者“五观”的线性相加构成其思想品德整体,而且系统中的各部分缺乏相互联系。在这样的思维下,一个完整的体系被分解为若干单个的教育目标,并且对这些目标平均使用力量,用离散的目标教育取代了目标之间的整合关系;教育方式是单维度、小步子的线性输入,而不强调受教育者思想内核的发展;教育过程注重单向主动,忽视双向互动。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总是线性发展的,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长时期的动态行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情况总是处于高速的运动状态,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具有强烈的相互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线性思维方法由于其局限,将不能对这些具有非线性特征的情况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法。即使在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人的思想也包含着量变和质变,在质变中,人的思想要经历跃变或转折,也就是一般而言的“蝴蝶效应”,这也是线性思维所不能解释和包容的。非线性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线性思维方式所固有的重平面的弊端,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认识事物的广度和深度,加强解决问题的力度。
二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还不能满足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人们提出的要求。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在于从计划经济时代延续下来自上而下封闭型、政令性教育的线性思维方式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和受教育者的需要。从对非线性思维特征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非线性思维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发展,又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必然选择。具体来说,它实现了以下四种转变:
一是由单向型的思维向多向型的思维转变。所谓单向性的思维是指在认识事物或者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只是针对事物本身,从一点出发,沿着一个固定不变的方向发展的线性思维方式,一般具有简单性、静态性、封闭性的特点。而多向性的思维,则是指在认识事物或者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时,针对事物本身,从多点出发,沿着多个不同方向发展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一般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开放性的特点。两相比较,明显的多向性的思维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单向性的思维在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也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者产生定势思维。然而,在全球化浪潮和信息化到来之际,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带来受教育者思想空前的多样化。社会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必须是复杂的、动态的、系统的、开放的,否则就会由于不能创造性地、有效地运用教育方法而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以,教育者必须有意识地实现由单向型的思维向多向型的思维转变。
二是由经验思维向超前思维转变。所谓经验思维是指用那些已经发生、完结的事物来标测、度量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事物的思维。超前思维则是指运用现有的知识、经验和手段,对事物的性质或未知情况预先做出推知和判断的思维,用未来趋势和目标引导现实的一种思维。经验思维是人们知识的线性积累,在知识量的准备过程中往往起到重要作用,但当面对极其复杂并且动态性强的事物的时候,经验思维就存在难以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很大程度上具有经验思维形态,这使得教育者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时候容易陷入“向过去求解而不得”的困境,不能及时抓住受教育者思想变化的端倪,把握住事物发展趋势,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滞后于受教育者思想要求的不利局面。解决这种不利局面则要求在立足经验的基础上,增强敏锐性,善于站在时代发展趋势的制高点上,延伸视野,把握未来,进行超前思维。及时预测社会环境可能在受教育者中引起的反映,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抓住倾向性问题的解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超前思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三是封闭思维向开放思维转变。所谓开放思维,是指坚持并发展与外界进行广泛的、立体的、多层次的,纵向与横向的非线性交换与交流,从而扩展思维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跨度,使思维能及时触及外界变化发展着的事物,达到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封闭思维则是指思维主体往往在自我认定的线性循环中想主意,而不愿意开放的多维的综合思考,这种思维的立足点是面向自己,面向眼前,面向内部,习惯自我约束,在信息上闭塞,认识上排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过去,我们重于在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寻找解决办法,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面前显得被动,对受教育者急剧的思想变化只能采取跟踪解决的办法,而不能通过对相关学科的开放性的研究来实现教育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在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仅仅单纯地依靠本学科知识,必将在受教育者急剧变化的思想面前束手无策,而开放性的运用心理学、伦理学、传播学、信息学、系统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既适应了信息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又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四是由问题思维向发展思维转变。所谓问题思维,是指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业已出现的问题为中心,侧重于立足上级指令,以完成现实任务为目的来确立、规划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谓发展思维,则是指以受教育者的思想变化规律为着眼点,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在思想变化的前面,侧重于受教育者的潜能开发和全面发展,科学地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问题思维是一种线性思维模式,在这样的思维模式指导下,必然出现等上级指示,靠文件精神,要解决办法等现象,并且,往往囿于用现实任务的完成与否来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与否,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拘泥于现实,简单的复制现状。发展思维遵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律,以“走在前面”为特征,侧重于对现实问题的主动引导,而不是简单的跟随解决,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满足于现状,不拘泥于现实,不简单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进行临摹、复制,而是建基现实,面向未来,着眼发展,通过对社会规律和受教育者思想变化规律的研究来引导现实,从而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
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发展非线性思维,必须依据非线性思维的特征,坚持科学的原则和方法,这些原则与方法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要坚持非线性思维与线性思维的结合。从某种程度来说,现实世界中非线性是绝对的,普遍的,而线性是相对的,特殊的。非线性思维是对线性思维的扬弃,线性思维是非线性思维的特例。两者的使用范围不同,但共同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行自上而下的线性教育,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也是保证思想上稳定统一的有效途径。但在线性的基础上重视非线性的作用,这也是信息时代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看,能否正确地认识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及其这种机制对整个系统的贡献程度,是能否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基本条件。在这一过程中,把复杂整体分成简单部分,通过对简单部分的研究来获取对整体的认识的线性思维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使在认识要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时,这种精神实质还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线性思维与非线性思维之间虽然有着运用领域的不同,但其作为方法论来说,都具有本质的共同点,都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其次,要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和人们交往的日益频繁显得越来越突出,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都在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或精神的交换,同时,人的思想也不断地受到外界显性或隐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马上表现出来,也可能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才加以表现;可能是人的思想突发的非线性的跳跃,也可能是渐进的线性的积累,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有迹可循,有源可查。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非线性思维,就是要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对可能影响受教育者思想的社会变化,对这些变化影响受教育者思想的途径、表现方式和结果进行网状的、立体的深入分析;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如教育目的、方式、内容、效果等,既要分别研究,又要侧重于研究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表现的形式,并由此出发,探索如何发挥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的目的。如果只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变化情况与外界孤立起来,就只能就事论事,难以找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正确认识受教育者思想变化规律的方法。
最后,要坚持教育目的与以人为本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培养“四有”新人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同时,它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总体上是积极的、主动的、理智的,人的潜能与社会发展不存在本质的矛盾,因此,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非线性思维,尤其需要重视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社会与受教育者的联系、受教育者之间的联系来开发受教育者潜能。既要着眼于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来确立教育目的,又要通过对受教育者潜能的开发来促进这一目的的实现。换言之,既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为教育目的服务的工具化价值,又要实现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人本目的。
标签:教育论文; 线性思维论文; 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系统思维论文; 非线性论文; 线性论文; 线性系统论文; 思维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