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洞口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422300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在应用阿替普酶行静脉溶栓过程中重视护理干预的实施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急性脑梗塞应用阿替普酶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80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针对用药行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组,n=40)与行常规用药指导(对照组,n=40)效果及预后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医护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塞采用阿替普酶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医护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增强临床安全性。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护理
临床神经内科多发性疾病类型中,急性脑梗塞占较高发病比例,由多种原因诱导脑部血供出现障碍,引发局部脑组织受损,进而造成神经功能障碍导致。尽早溶栓为本病治疗的重要原则之一,可使缺血处血流灌注尽快改善,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1-2]。阿替普酶为现阶段最有效的静脉溶栓药物,通过将纤溶酶原向纤溶酶转变,而促溶栓效应迅速产生,且不会对游离纤溶酶原产生影响,故可避免全身纤溶状态,安全性居较高水平[3]。但患者因病情危重,加之机体基础状况较差,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并发出血等诸多并发症,故重视护理干预的实施,对增强溶栓效果及安全性意义显著。本次研究选取相关溶栓治疗的病例,就护理的实施及价值展开探讨,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急性脑梗塞应用阿替普酶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80例,为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均与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并经影像学检查证实,病发至收治入科<5h。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44-77岁,平均(58.7±9.2)岁;进展性卒中17例,完全性卒中23例。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6-78岁,平均(58.6±9.5)岁;进展性卒中15例,完全性卒中25例。两组患者或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合并恶性肿瘤者,及机体其它系统并发严重疾患者,组间自然信息可比(P>0.05)。
1.2方法
两组入组后,静脉溶栓方案相同。即依据患者体重,计算阿替普酶用药剂量,最大剂量不宜超过90mg。即将10%阿替普酶于生理盐水10ml中加入充分混匀静推,给药时间控制在约2min,后对症状加以观察,并取90%阿替普酶于生理盐水250ml中加入静滴,给药时间控制在约60min。对照组应用常规用药指导护理方案,即就溶栓必要性、注意事项加以告知。观察组重视针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构建溶栓护理小组 就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护理小组予以构建,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员为责任护理人员,组长负责对组员展开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方面的培训,以提高整体素养和专家技能。
1.2.2设计护理方案 由小组成员总结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护理工作中常遇或棘手问题,依据循证护理理念,就相关文献和资料予以查阅,并结合科室的具体情况,如患者的饮食、睡眠、心理、生理状况等,对查询的护理措施予以优化,制定适合本科患者的护理方案。
1.2.3综合护理的实施(1)溶栓前干预:首先,行心理干预,即与患者及家属建立有效沟通,评估其心理特征,个体化予以疏导。如缺乏治疗信心者,可讲解溶栓优势、必要性、预期目标等,也可请同类型康复理想的病例讲自身经验,发挥榜样引导作用,共同促自信心增强,提高配合依从。其次,行完善准备,即对患者病史予以详细询问,协助完成实验室检查,如凝血功能、尿常规等,就所需治疗及急救药品进行准备,行静脉通道建立。(2)溶栓中干预:在开展溶栓过程中,需对患者病情密切监测,包括瞳孔变化观察,意识评估,生命体征监护等,掌握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牙龈出血及伴黑便、血尿等。若患者有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等体征,需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以对颅内出血加以防范。(3)溶栓后干预:在溶栓后,对患者呕吐物、大小便颜色、皮肤出血点等加强观察,一旦有出血征象,需及时遵医停药。此外,结合患者喜好及病情,对日常饮食合理安排,禁过热、质地粗糙、过硬食物,宜食富含蛋白质、营养物质的易消化、清淡食物,多食新鲜蔬果,以使大便保持通畅,避免颅内压升高引发的病情加重事件。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急性脑梗塞医护总有效率;(2)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即应用NIHSS量表予以评估,总分42分,分值越低,恢复越理想;(3)对比并发症情况。
1.4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治疗后NIHSS评分呈91%-100%减少,病残0级;显效:治疗后NIHSS评分呈46%-90%减少,病程1-3级;有效: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在18%-46%之间;无效: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不及18%。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输入SPSS17.0统计,组间计数资料NIHSS评分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医护总有效率、用药不良反应率采用(%)表示,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护总有效率
观察组医护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具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护总有效率对比 [n(%)]
2.2 神经功能评分
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为(9.4±4.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0.2±7.4)分,具统计学差异(P<0.05)。
2.3 并发症率对比
观察组仅1例牙龈出血,并发症率为2.5%;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2例,脑出血1例,泌尿系统出血1例,牙龈出血3例,并发症率为17.5%,具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阿替普酶为重要静脉溶栓用药,作用机制为经酶原与纤维蛋白、阿替普酶残基结合,向酶转化,进而发挥对血管疏通、溶解血栓作用[4-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重视针对静脉溶栓特征行综合护理干预,首先,经对溶栓护理小组予以构建,可使各项工作开展更具系统性;其次,依据循证理念制定护理措施,与患者个体特点密切符合,使护理内容更具科学性;再次,依据不同的溶栓时段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包括溶栓前心理干预,充分准备;溶栓中安全防护;溶栓后营养照护和并发症防范等,均保障了溶栓工作的顺利实施,为预后更有效的康复创造了理想条件[6]。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医护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针对急性脑梗塞采用阿替普酶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医护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增强临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杜艳丽,陈霞,韩宗利.绿色通道模式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1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1):88-90.
[2]常红,王晓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并发症发生时间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191-1193.
[3]郝凤文,李谆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再灌注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0):2420-2421.
[4]杨冬花.临床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急诊早期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4):3393-3394.
[5]王秋兰.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9):43-45.
[6]富红.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80例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8):254-255.
论文作者:曾巧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溶栓论文; 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有效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护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