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赖斯《夜访吸血鬼》的“孤独”主题研究论文_李帅

安妮·赖斯《夜访吸血鬼》的“孤独”主题研究论文_李帅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083

摘 要:本文以西方20世纪吸血鬼文学中的典型代表作——安妮·赖斯的《夜访吸血鬼》为载体,在精神分析批评理论指导下,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分析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方面的孤独主题之呈现。吸血鬼世界的孤独性是人类世界孤独性的影射,由此提出在美学的视角下,正确看待孤独,探索人类这一普遍的心理体验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孤独 《夜访吸血鬼》 精神分析批评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关于人类“孤独”研究的新精神分析理论指出现代社会因违背人性而使人们不可避免地产生孤独感。他认为,人或许能忍受诸如饥饿或压迫等各种痛苦,但却很难忍受所有痛苦中最痛苦的一种,那就是全然的孤独。对于西方当代吸血鬼文学中主题分析的关键词,不再仅仅是“哥特”、“寻根”、“边缘”甚至“同性恋”了。“孤独”也成为西方当代吸血鬼文学中一个显眼的主题。安妮·赖斯是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有“吸血鬼之母”之称。《夜访吸血鬼》是她吸血鬼系列中的第一部。她笔下的吸血鬼,都是一些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个体,吸血鬼貌似人类,也渴望进入人类社会,但只能游离于人类之外。她创作了一群现实社会或非现实社会中孤立的群体。一方面,她的笔下的一部分吸血鬼们追求自我,追求美好,却始终被社会排斥在外。其次,他们身上也体现着个体的渺小与无奈,即使拥有超自然的神力,却依然面临死亡的威胁。另一方面,她笔下也有类似《夜访吸血鬼》中莱斯特的典型,他杀人吸血,玩弄人类感情,操纵人类生死,对一切都冷漠至极。他没有痛苦,没有矛盾,没有羁绊,没有挣扎,但依然孤独一生。

《夜访吸血鬼》的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路易是在孤独中寻觅生命的意义和人性的温存。在故事中,路易对一名叫芭贝特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即使他不清楚那种情感到底是什么。由于物种的相互排斥性,人类不可能对自己产生共鸣,更不可能与自己为伴,即使路易多次默默帮助过芭贝特,可是她依然认为他是地狱来的恶魔,将他毁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只有在永恒的生命里,独自生活着。对路易而言,和莱斯特的心灵交流几乎为零,而身为人类的芭贝特却是他心灵的一扇窗。而在芭贝特将足以毁灭路易的油灯丢向他时,就意味着关掉了路易心灵的窗,让路易的内心的孤独感到达顶点。

在孤独中,他找寻自己生命的意义,或许把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秘密纪录下来,可以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作为对于路易贯穿故事始终的人性体验,他始终是孤独的。没有任何一个吸血鬼可以理解自己的这种“人性”。即使是面对自己的创造者——莱斯特,他依然找不到任何的共同语言与灵魂碰撞。而他的人性,也是与莱斯特一切矛盾冲突的根源所在。直到后来,他遇到欣赏自己的人性——灵魂活着的证据的吸血鬼阿曼达,他仿佛找到了知音。可是这短暂的“同伴”感也因为克劳迪娅的死而消失了。从此,他便一直孤独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老不死、不伤不灭。总之,无论是路易在故事的始终所探索的生命意义,还是人性的温存,都象征着他永生永世的孤独。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受到自己无意识的——欲望、恐惧、需要和冲突的刺激甚至驱动。一方面,在路易眼中,莱斯特的所有残忍行为归结于“复仇”两个字。他一味地享受杀戮的愉悦,他对自己的行为动机只字不提,只是一味强调“吸血鬼的本性”是如此。莱斯特的复仇,源于一些童年的缺憾。他在父亲身上没有得到的关爱,父亲剥夺了他上学的机会,让他的内心留下了阴影。他的这种复仇是无意识的,这种无意识是一个“能动的实体”,在心灵深处操控着他的行为。正是由于孤独,莱斯特享受作为吸血鬼的无情冷漠,麻木不仁,他以这种回避的心理防御方式,远离那些激发他无意识下的引发焦虑的过去。另一方面,莱斯特的心理核心问题是亲密恐惧症。他对父亲的疏离,对任何人类的疏离,甚至对自己创造的同伴路易的疏离,都在小说中有明显的呈现。 这是一种沉潜已久而且非常强烈的感觉,在他的意识里,觉得与他人,主要是路易,情感亲密将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伤害或毁灭,只有一直与其保持情感距离才有情感的安全,甚至“关闭”自己的情感开关。这也是在他小时候受过心理创伤后的结果。而他的这种亲密恐惧症,直接导致了他的孤独。

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应。《夜访吸血鬼》中所描述的吸血鬼的心理世界,在根本上,体现了人类普遍的心理体验——孤独。孤独作为一种普遍认为的消极的心理体验,依然具有其存在的美学价值和意义。正是孤独的情感使我们有一个反观自身,洞察人生之奥秘的机会。正确看待孤独,甚至享受孤独,是一种美的体验。吸血鬼路易在孤独中寻觅生命的意义和人性的温存,莱斯特在孤独中寻觅复仇的快感和爱情的超脱,克劳迪娅在孤独中寻觅自我的认知和“女性”的身份。伤感主义美学家们认为,孤独和审美是一对孪生兄弟,一切博大深沉的审美体验都是在孤独中获得的。在孤独中认识自我,在孤独中认知生命,在孤独中追求自由。

参考文献

[1]Tyson L.Critical Theory Today: A User-Friendly Guide[M].USA:Routledge,2006。

[2]埃里希·弗罗姆 陈学明 译 逃避自由[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

[3]安妮·赖斯 姜秋霞 魏向清 张沂昀 译 夜访吸血鬼[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4]朱狄 当代西方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5]张应杭 审美的自我[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论文作者:李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5月总第2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7

标签:;  ;  ;  ;  ;  ;  ;  ;  

安妮·赖斯《夜访吸血鬼》的“孤独”主题研究论文_李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