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与台湾经济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走向论文,风暴论文,金融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亚洲金融风暴对台湾经济的影响
1997年11月3日,世界银行总裁伍芬生(James Wolfenson)认为东南亚金融风暴最坏的环境已经过去,但事实上,亚洲金融风暴迄今犹未褪色。亚洲金融风暴对台湾造成何种损害,下文就金融面和实物面分述如下:
(一)金融面的影响
1.新台币汇率大幅贬值
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前,1997年上半年汇率变动幅度很小,约仅为0.5美元,可谓相当平稳。可是自从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 引发了强烈的新台币贬值预期心理,虽当局数度出面干预,但终究不敌市场强大的压力,而不得不予以弃守。新台币在去年10月中旬兑换美元的价格为28.518元兑换1美元,自10月17日当局弃守后,到11月已贬值为33.5 元兑换1美元的新低价格。随着东南亚金融风暴渐渐平息, 新台币的价格曾一度渐渐回升。惟11月17日开始韩元大幅贬值,又引发另一波的新台币贬值,至本文撰写时为止,由于担心日本金融机构无法处理不良债权的问题,以及对东南亚国家出口的减缩,日元可能贬至145日元兑换1美元。受到上述韩国与日本经济与其货币贬值的影响,新台币兑美元的汇率,又有可能下滑,至今年7月新台币对美元的汇率,已贬至34.4比1,亚洲金融危机发生1年以来,新台币贬值已达20%之谱。
2.利率攀升
自1997年8月起,台湾当局以措施干预外汇市场, 因此市场吸走大量资金,致使市场资金十分紧缩,8月份金融业隔夜拆款平均利率为8.1%,较本年初的5.65%高出许多,10月7日更一度创下11%的记录。 随后因当局二度调降存款准备率,利率下降,12月30日隔夜拆款平均利率降至7.22%,至1998年7月,隔夜拆款的平均利率约在6.65%至6.97 %之间。由此可知,由于当局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应因,利率逐渐下降,但仍高于产生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在日前的一项座谈会中,企业界希望当局进一步调降存款准备率,但当局认为,在汇率未稳定之前,不宜再调降存款准备率。由此观之,目前存款准备率将维持在6.5%上下。
3.股市重挫
依照1997年7月2日至1998年的资料观察,东协四国股价指数中,泰国滑落8.3%、马来西亚下降32.9%、印尼降低32.2%、菲律宾下滑22.7%、新加坡下降21.1%、南韩下滑32.8%、香港地区下滑29.6%,仅有台湾地区反升0.5%,但吾人如以1998年7月的情形分析台湾的股价,已从去年7月2日的8996.72点下滑至1998年7月27日的7890.30点, 股价指数降至8000点以下,股价加权指数下降了1094.32点。 由此可见受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影响,台湾股市滑落幅度相当大。
(二)对物价的影响
众所周知,台湾的贸易依存度极高,大部分的原物料均由国外进口,新台币的大幅贬值,导致进口成本增加,必然会反映在物价之上。据有关资料,在东南亚金融风暴之前,台湾1997年趸售物价与进口物价指数均呈下跌,为自去年10月份起,转而成上扬局面,10月份趸售物价指数年增率为0.75%,11月份大幅升至5.28%,为近年来最大涨幅;进口物价指数年增率10月份为2.32%,11月份更上扬为9.2%, 足见新台币贬值对物价上涨的压力。以消费者物价表示,1998年消费者物价年增率达3.12%,很明显高于1997年的0.89%的上涨幅度。值得注意的是,若非当局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得宜,物价上涨的幅度会高于上述数字。
(三)对出口的影响
台湾的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发展的策略不得不采取出口导向。但是出口的多寡,除品质、付款条件与售货服务之外,受到美元报价的影响最大。毫无疑问,新台币贬值,如果合乎马娄条件(Marshall —LemerCondition),出口应可望增加,唯因贬值的同时,进口的成本上升, 对台湾以进口原、物料为基础加工出口的有利条件便为之抵销。更重要的是,如果贸易对手国家贬值的幅度远大于台湾,故即使新台币贬值不仅不能增加出口,反而减少。深言之,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泰、马、印尼、菲、韩、日等国家经济成长衰退,中国大陆8 %的经济成长目标恐难达成,例如1998年马来西亚的经济成长率仅2%,进口能力下降。 职是之故,台湾对此等国家的出口亦呈减退现象,自去年7 月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台湾出口成长超缓,近数个月更出现出口负成长,此为台湾自能源危机后所仅见的现象。
(四)对经济成长的影响
台湾为出口导向经济,出口的衰退,自然会影响经济成长。据有关方面估算,如果台湾商品与劳务输出的成长有8.4%, 制造业实质成长率可达6.8%,1997年国内生产毛额的目标为6.7%,可谓相当乐观。但是,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仅1997年的经济成长目标未能达到,至于1998年6.7%的经济成长目标,更不可达成。 有鉴于台湾这几个月来出口成长的衰退,呈现负成长的现象,台湾有关方面将经济成长的目标调整到6%以下。台湾有关方面对外宣称,将设法增加国内需求, 以弥补国外需求的不足,然而衡诸政府以往采用的增加公共投资计划,创造国内需求的策略,效果十分有限,问题不在是否编列公共投资的预算,而在政府执行公共投资计划的能力令人质疑。参考以往的经验,公共投资计划常因为土地征收、地价及土地招标等问题,无法及时动工,造成数额不小、未能及时动用的保留款,反而造成经济成长的拖累。所以台湾想用“增加内需,弥补出口衰退”的策略,维持原有的经济成长,其效果仍令人质疑。
二、亚洲金融危机对台湾今后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政府政策
1.外人投资政策的检视
包括台湾在内,为了吸引投资与弥补本国资金的不足,许多国家都有吸引外人投资的政策,并且配合给予各种优惠措施,但原则上仅限于直接投资。对于间接投资的开放,基本上采取比较审慎的态度,因为股票的投资只是股权的移转,对资本的形成并无直接助益,尤其是短期资金的流出与流入,不能因为自由化而毫无约束。
2.储备仍应加以鼓励,公共支出须严格控制
论者认为,一国资本来源最好的是国内储蓄。东南亚金融风暴的产生,并非此等国家之储蓄不高,而是投资占GDP之比率超过了储蓄率。 台湾的储蓄率维持在30%以上,近年来人民消费倾向上升,政府财政赤字,储蓄率下降至30%以下,仍保持在27%左右。仅管如此,台湾的储蓄仍大于投资,但台湾储蓄率的下降,系代表了一种警讯,值得加以重视。如众所周知,储蓄包括家庭、公司储蓄与政府储蓄(财政收支结余),台湾储蓄率的下降,是因为家庭消费倾向的提升与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了防止储蓄率持续下滑,适度鼓励储蓄仍有其必要,而政府之支出必须严格控制,盖政府财政赤字不仅有引发物价膨胀的隐忧,而且有降低一国储蓄的后遗症。
3.国际收支应尽量维持平衡
从亚洲金融风暴印证,维持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与汇率稳定的重要性。从台湾的实例分析,其国际收支之经常帐多年来都维持顺差的局面,整个国际收支中,外汇收入大于支出,因而累积的外汇存底多达800 余亿元,再则,借入的外债很低,所以新台币在70年代以后,常处于升值的压力。直至前5年美国经济好转,美元价值提升, 台湾对美输出成长趋缓,加上日元大幅贬值,新台币兑美元的汇率乃逐步贬低。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储蓄高、国际收支顺差与外汇存底充足,并不能保证不产生金融危机。日本即为一例,值得我们警惕。我们可以说,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是维持经济与金融稳定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
4.汇率应有弹性
从汇率的制度检讨,各国有采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之分,从东南亚透露了一种讯息,长期国际收支逆差的情形下,坚守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我们认为,由外汇市场决定其价值,是一种明智的改革。
5.加强金融机构的管理与监督
即使金融逐步迈向自由化,维持适当的金融纪律,仍有其必要。台湾各界指出东南亚国家的银行贷放缺乏抵押,贷放作业不够严谨,又偏向大企业贷放,让其过度扩充设备,形成生产能量过剩,终止逾放比例过高,而无法偿还,造成呆帐。严格论之,台湾仅是五十步笑百步,虽然台湾的银行贷款都有担保品,但担保品之估价不实,常遭诟病。各银行虽都设有征信调查室,贷放过程也有一定程序,但征信不实的例子比比皆是。至于内部的监控也常出现疏漏,政府的金融检查,执行的不够彻底。
从亚洲金融风暴中,台湾应该学到一些教训,落实金融纪律,加强金融检查,建立明确的金融预警制度,才能防范于未然,避免一旦发生金融风暴,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并且明确划分权责,早日合并金融检查机构,实施金融检查一元化的制度,应是台湾金融方面的当务之急。
6.建立避险管道
平心而论,台湾在迈向自由化与国际化的过程中,有一种微妙的心态,即对小型开放经济体系的台湾,为减轻维持进出口贸易汇率变动的风险, 建立更多的避险工具有其必要, 如远期外汇交易、 选择权(Option)、换汇(SWAP)等;但却又担心有心人用避险之名,而遂投机套利之实。职是之故,建立管理与弹性的避险制度,务使对外贸易的风险得以减轻,但却无从中操作套利的弊端,应该是台湾未来避免汇率波动的不二法门。
7.金融自由仍须循序渐进,加强监督管理
亚洲金融风暴的发生,常令人质疑金融自由化的妥善性,因为自由化的结果,几乎让投机客予取予求,国内金融管理机关毫无招架之力。对台湾而言,这些工作做得相当谨慎,特别是外汇市场的开放,先是开放经常帐,其次再开放资本帐。在资金交易方面,先开放长期资本,再开放短期资本,对于此种保守的作为,许多学者感到并不满意,但是金融自由化必须有配套措施,并循序渐进,自由化不等于完全没有步骤与纪律;相反,在金融自由化的同时,强化监督与管理,尤其是风险的管理,是应有的配套措施。
(二)对企业的启示
从私人企业审查,亚洲金融风暴,也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教训:
1.不过度扩充设备。因为经济有景气循环,遇到经济繁荣,企业过度乐观,常扩充生产设备,但一旦遇到经济转变,生产设备便发生过剩,在这方面韩国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2.企业资本结构必须健全。所谓资本结构健全,是指自有资金与外来资金的比例适当。东协四国企业的资金结构显示,自有资金的比例偏低,相对地,外来资金的比例偏高。其中特别是以借外资的方式来筹措资金,亦即以国外流入的短期资金做企业长期资金的使用。台湾在这方面,虽有公司在国外货币市场以发行商业本票或公司债的方式筹募资金,但其多为经营卓著的公司,而且经此管道募集之资金占公司总资金的比例不大。
3.企业应从事避险操作。经营现代化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企业,在生产、销售之外,从事财务上避免利率与汇率变动的风险,即从事期货、换汇与远期外汇买卖性活动,以减轻财务上的损失,成了不可或缺的作为。台湾的股价指数期货才刚开始起步,至于利率与外汇期货的市场则亦宜早日建立。就目前来论,企业与外人投资,可透过本金交割(DF)、换汇(SWAP)及选择权(Option)来减轻汇率波动损失。
4.银行的贷款不应浮滥。相对于东协国家的银行对企业的贷款,一般台湾银行贷款必须有抵押品,这种保守的做法,常被批评为“台湾的银行是当铺”,但保守的做法多少可以确保银行的债权。亚洲金融危机给予台湾银行的启示是,在贷放的过程中征信工作愈确实、审查愈严格,则未来逾期款和呆帐的比率就愈低。台湾虽可额手庆幸,银行逾期放款的比例与呆帐比例较低,但是台湾金融机构的征信调查与估价确实性仍多有值得改进之处。又从日本泡沫经济对台湾的启示是,金融机构对不动产买卖的贷放与股票的融资,不宜过于乐观。
(三)区域经济合作的启示
亚洲金融风暴的发生,给各国一个重要的启示是,区域之间任何国家发生重大问题,皆不能独善其身,更不可袖手旁观;欧洲经济共同体合作的典章制度,值得吾人参考。维持全球经济的稳定,应从基本面着手,从诸如汇率波动的幅度,财政收支的状况到各种重大状况,皆须各国同心协力,以集体的智慧与财力解决,故今后加强亚洲区域经济的合作,已刻不容缓。
三、结论
亚洲金融风暴给予台湾的启示是,在开放经济体系中,透过国际金融与贸易的影响,受害几乎是无可避免的,吾人所应致力的是,设法将损害降至最低的程度。从资料上透示,台湾地区受害的程度,包括股价下挫、货币贬值与经济成长衰退,皆较其他国家为低,唯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迄今仍然余波荡漾。金融风暴一旦发生,将使多年经济发展的成果功亏一篑,且使各国生活水平倒退。台湾在资源相当缺乏的情形下,采取较稳健的发展策略,此一成果得来不易,值得好好把握。从此次教训,台湾应警觉,外人投资仍宜按步就班,尤其是间接投资与短期资金的流动,必须有所规范。至于对外的投资固有其必要,但应以不造成国内产业空洞化为原则。而加强金融的监管,则是与金融自由化并行不悖的措施。
标签:金融风暴论文; 台湾经济论文; 金融论文; 汇率贬值论文; 汇率变动论文; 经济论文; 香港汇率论文; 台企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汇率改革论文; 经济学论文; 台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