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丰都县虎威镇红岩完全小学校 408202
第一次看季老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文章,如同学生一般,刚看到这个题目我也是带着疑问“为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而在4月20日虎威镇课改录像课比赛中来自该镇红岩完小的杨静老师所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教学中杨老师带着学生去感受、了解德国的异域风情和民族精神,让同学们清楚地懂得在德国“自己的花就是让别人看的”,也让学生的思想得到了洗礼,让学生去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我也仿佛置身于其中,被深深地感染了。回顾一下这一节课的教学,也带给我很多启示。
一、合理利用课外及多媒体资源,拓展学生思维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德国的风光与文化,加深感悟,杨老师在教学中灵活采用“欣赏画面入境,品读想象中生情,深读积累中拓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读课文,做到读中有体验,读中有所悟;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引导学生想象时,要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比如,思考“别人看到的花是怎样的”就抓住“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两个句子展开教学,在读中又有所侧重。
如,教学第2个句子“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时,通过边读边出示图片,并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图文并茂,再朗读就水到渠成了。两个句子用上不同的教学方法,各有侧重点,学生的朗读得到提升。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文辞优美,在教学中让学生直奔重点,找到重点词句,引导读好词语,读好句子,并引导学生边听朗读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最后,欣赏美丽的景色,配音乐朗读。这个句子的训练,依托资源,通过声音,图象,视频等创设多媒体的情境,思维拓展,让学生能多方位地沉浸在阅读气氛中。
二、运用角色体验换位思考,搭建与文本对话的桥梁
学生无法亲临德国街道,感受异域风情,杨老师步步引导,加深学生对“奇丽景象”的感悟,对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民族魂的理解,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老师准确的把握住了难点,运用“角色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同学们,假如此刻你就是小镇上的主人,当你走过这条花团锦簇的街道时,你的心里是什么感觉呢?假如,你是一位建筑工人,刚从工地回来,你是一位医生,刚抢救了一位病人的生命。此刻,你迎着晚霞,走过这条姹紫嫣红的街道时,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假如你是一位残疾人,生活中你面临着种种困难。此刻,你走在这条如花的海洋一样的街上,你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让学生选择一种角色进行想象说话。这样的设计,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其将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个角色,置身于德国街头,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从交流的效果来看,学生已经感受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义,因为学生已经成为其中的“人”。这样的设计,落实了难点的教学。学生通过换位思考感受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所带来的种种美丽心情。这样,学生的感情激发了,体验丰富了,理解也就到位了。老师此时又适时地总结:社会就是由你、我、他组成的,我们在给予别人帮助的同时,也享受着他人通过劳动、通过创造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理解本文的哲理就水到渠成了。
三、以人为本,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当学生读完写花的句子,让孩子们说说关于花的词语,让学生自主积累。当杨老师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感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时,学生联系实际觉得有话可说,文本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也符合了我们新教材的特点——在生活中树人,杨老师正是通过课堂让同学们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在理解“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时,稍显简略,我认为学生在抓住德国风光奇丽进行汇报过程中,当学生局限于“景”的美时,老师可适时点拨:的确,闻着花香,沉浸在花海中,这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而这份美仅仅是花之美吗?这一问、一启,学生茅塞顿开,马上会将思路转移到人的行为美上来。学生汇报后,老师便水到渠成地小结:人如花美。为理解“美丽”的含义打好情感的基础。
对于这节课的教学,老师深刻地解读了教材,并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在此也有一点小建议,如果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朗读就更好了。纵观一节课,学生朗读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感悟。如果能在“读中悟”,可能会让学生自悟自得。时间上有点前紧后松,个人认为在朗读环节上,应该多找一些同学去读课文,读出他们的感受,以提高学生整体的朗读水平。
很多地方有提得不到位的地方,请老师多多包涵,总的来说这节课上得很成功,让我们在座的老师收益非浅。其实,不仅“读”是这样,其他语文素养的培养也应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让学生主动学习,真正实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真作假时,假亦真。教师难得糊涂,这给学生更多的生成空间。让生命自己成长,切勿因为我们的强势而使他们提前“虚化”长大。老师需要钝,需要把学生的绣球抛回学生;需要学会等待,多份理解:需要我们报春,但不争春……关注着学生的生存状态,活的物质状态,真好。
论文作者:古贤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3月总第1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我为论文; 句子论文; 的花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德国论文; 《教育学》2018年3月总第13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