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创造力与家长的态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造力论文,态度论文,家长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庭教育
王一鸣译
编者的话: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使越来越多的家长们认识到,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没有出息,不能单单依靠现在上学阶段的“五分加绵羊”这个教育模式。它不能起到真正人才的催化作用。一个有出息的人总是比庸人、常人,更有独特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日本心理学家佳田辛次郎专著《培养创造力》,对孩子们将来的创造能力与家长们现阶段对孩子各自不同的态度,作了很精彩的分析。
俗话说:“没有家长,儿童也可以得到培养”。但是,一般而言,儿童的能力和特性的发展和家长的推动力及自身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特别是像创造力,与家长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它的内涵似乎是相当复杂的。
首先,儿童中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家长中也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即使父亲和母亲分别表示不同类型的行动的可能性暂作别论,但是,大家知道,十个儿童就有十种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以及培养态度。
聪明过度的家长
家长不能巧妙地扩展儿童创造力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家长聪明过度而导致的。
在家长充满才能,成功感强烈而且非常自信时,不能巧妙地扩展儿童创造力的例子是很多的。
作为天才而顺利从学校和公司达到目前地位的父亲,作为母亲,什么事情也不输给他人的母亲,由这样优秀的家长所培养的儿童,为什么会轻易地失去创造力呢?
这里可指出若干原因,首先,对子女的指导是专制的、命令式的。家长与子女的关系类似于司令官与士兵的关系,用“这样做”、“这不行”的调子,对话和研究的余地几乎不存在,仅仅要求子女服从家长。结果,子女放弃自己的判断而采取顺从的态度,或者坚持自己的主张,为反抗而进行反抗,致使家长与子女处于不和的心理状态。
第二,这样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并不是高明的。因为忽视学习过程,或者不考虑个人的适应性和精神状态,认为“如果结果好,就一切都好”,“只要精神上保持统一,就什么工作都可以完成”,进行非科学的指导。此外,在结果不佳时,家长们会说:“这小家伙不行。”不能巧妙地进行培养的结果,儿童们也不能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而采取行为。这是因为儿童自身已经养成了不进行思考的习惯。
过分照顾儿童的家长
一般而言,我们会听到母亲们这样说:
“这个孩子是一年级学生,在小学校里慢吞吞的,不能把东西都加在他的身上。”
这样的儿童显得缺乏朝气,无精打采,向上翻着眼珠看人。
如果进行个人的智力测验,在进行这种测验的前后,如果观察一下家长的态度。可以知道,他们对子女是非常注意的。他们对子女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加以注意,如果子女要脱上衣或者穿鞋子,家长会马上伸手来代劳,同时发出一连串的指示或责骂:
“规规矩矩地脱下来!”
“别弄脏了!”
“快收拾得干干净净!”
孩子们在采取某种行动以前,家长似乎很快地能够加以预测。
这样,认真地培养子女,而且动作也很敏捷的母亲,为了子女,什么事情也不放过,在培养子女方面耗费了心血。但是,结果却是出乎意料之外,子女不仅不能自立,而且不得不依赖母亲。即使儿童的智力是优秀的,但是,对于在动作和运动方面以体验为主的时期的儿童来说,由于受到经验的限制,不能自主地采取行动,也就妨碍了今后智力的发展。
这样的家长,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承认自己对子女是过分保护的。但是,如果他人指出这一点,家长就会辩护说:
“但是,放任不管可不行”;
“我的性格就是这样,不能袖手旁观”。
他们似乎不愿意改变自己过分保护子女的行动。但是,为了使这样的儿童能够独立自主,并在将来创造性地度过一生,家长要采取冷静的态度,在尽可能早的时期让儿童自己考虑问题,自己对事物本身表示关心。
放任自流的家长
如果说过分干涉或控制会使儿童失去创造力,那么,从培养创造力的观点来看,对子女放任自流的家长,应该怎样评价呢?
家长的缺乏爱心,往往使儿童不能很快地成长,缺乏对他人的信任感,情绪的不安定,也会妨碍儿童顺利地成长。同时,异常地注意他人的意向,或者吸引他人的注意,这样的社交性使儿童不像是儿童了。
儿童的成功意欲(达到目标的动机)的研究认为,具有很高的意欲,而且在预见可以成功的范围内达到尽可能高的目标的儿童,与这种欲求较低的儿童相比,在幼年时获得了更多的教养。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摆脱了束缚,促进了自立。
这个事实表明,在年龄比较低的时期,应该对儿童实行基本的束缚和限制,而在后来则应该加以解放。如果放任自流,那么,发达的基本课题就不能充分地完成,曲解了真正的自立的意义,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态度。
此外,从这样的控制转向自立的过程,应该是缓慢地进行的,如果突然变更方针,反而是行不通的。与日本高中生那种所谓灰色的考试时代的保护和管理相比,进入大学后的极端的解放,与其说是让大学生作出自立的判断,不如说是让他们过着由于解放而有气无力地、不进行自我控制的大学生活。
过分放任自流,与其说是构成创造性态度,不如说是在与控制不同的意义上形成不会进行思考的人。
图/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