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07-0159-01
目标教学模式要求师生双方都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共同努力去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我们也常说:学要有目标,赶要有方向。由此可见,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启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好途径。下面浅谈本人对目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功能的认识。
一、目标具有规范功能
1、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过去有的教师上课导入新课之前常说一些与课无关的事;有的组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讲课时啰里啰嗦……。一节课下来,经常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学生听得不清不楚。日积月累,差生成群。目标教学要求教师们对教学进行尝试和探索,其中在“认定目标 ”方面吸取了别人成功的经验方法,如“开门见山”法、游戏法、激趣法、讨论法、口述法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认定目标”这一环是有效地解决教学随心所欲的最好办法。它起到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减少无效性,提高教学有效性作用。如教师在教学中突然有个学生在搞小动作,教师可能会停下来用几分钟教训学生。若想到教学目标还没有完成,老师马上叫该学生上黑板做练习,结果他做错了,我教师可乘机指点他,告诉他上课一定要专心。这样,不仅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也解决了学生开小差的问题。
2、规范精讲多练的教学策略。过去常见这样的一种情况:一下课教师就口干舌燥,到办公室大口大口地喝水,大家却感觉到:教得这么辛苦,但有时效果却不尽人意,学生或作业不会做,或作业不完成,或测验不及格。为什么教师的劳动得不到对等的回报呢?究其原因是教师讲得太多,讲得很乱,缺乏形象直观,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太少。若教师心中有目标,教学时的教学内容、手段等方面受目标的约束,课前就设计好哪里该讲,怎样讲,哪里该练,怎样练。如教授《空间几何体》,把简明、恰当的学习目标以多种形式展示给学生,师生围绕目标引、示、议、说、评,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触景生情的感受,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议,大声说,改变了以往教师说,学生写,简单枯燥的教学模式,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规范教学时间的安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的教师由于教学的随意性大,经常完不成任务,养成了习惯性拖堂,影响下一课时的教学,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实行目标教学后,可在“认定目标”环节上作出规定,目标不宜多,2-3个即可,目标要简明,易操作,每个教学环节限时,如前提测评约5分钟,认定目标约3分钟,导学达标10-15分钟内,达标测评18-20分钟。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同时每个教室都有一个挂钟面对教师,起警钟限时作用,这样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时间观念,教学一环紧扣一环,学习目标逐个完成。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目标具有导向功能。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调控的基本依据。因此认定目标一环举足轻重。
1、引导学生明确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以往的教学学生根本不知道学习要达到什么标准,教师讲到哪里算哪里,无法参与学习。开展目标教学,彻底改变了这种弊端。现在学生心中有目标,他们根据目标主动地去学习,有时还可监督教师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首先把学习目标,任务告诉学生,要求学生在上课时思想要集中,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分几个组开展比赛,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学习目标。由于学生目标明确,又有了强烈的完成目标的意识,每节课轻松完成了教学任务。
2、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的意识,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无论什么教学方法都强调激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出高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而目标教学用目标来激趣,引导学生参与的意识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时采用激趣法来“认定目标”,再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出题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目标具有评价功能
在目标教学的实践中,预定的目标将成为教学效果的标准,从教学内容上、层次上看,哪些为学生所接受的,哪些是为下一节提供经验和教训的?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多方面的,涉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等,因此教学评价的标准也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但教学评价的核心部分,主要就是看学生的发展变化是否符合预期的目标,由于教学目标的表述通常是围绕学生的发展变化来进行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根据目标的达成度来判断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教学目标具有评价标准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将数学知识作为教学目标,不能根据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文化作为教学目标,只注重显性知识的教学,特别是对于一些数学公式、定理的教学,过于工具性,没有把数学知识与数学的人文相融合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将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相分离,不能很好地了解和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精神等人文价值,这样势必影响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与发展。
论文作者:高兴兵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目标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教学目标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宜城论文; 课时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