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在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陈芳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湖南衡阳 421900)

摘要:目的 探究在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应用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的效果。方法 在2015年1月到2017年4月间开展本次研究,将该时间段内80例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早期常规急诊的患者,观察组为后期应用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就诊时间、诊断准确率等情况,用于组间分析其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确诊时间快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重复抽血率10.0%低于对照组32.5%,诊断准确率90.0%高于对照组70.0%,两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在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具有缩短诊断时间,提高诊断准确率等优势。

关键词:急诊科;急性胸痛;胸痛临床评估;胸痛诊断流程;应用效果

急性胸痛是急诊科常见的一种症状,该症状发生可能和多种原因存在关系,例如常见的心肌梗死、气胸、胸膜炎等,由于引起患者胸痛的原因不一致,故最终导致患者不适的症状也有轻有重。但是急性胸痛发生往往可在最终对患者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所以我们必须给予该类患者高度重视,并及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本次研究则着重针对胸痛临床评估与胸痛诊断流程在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详情,现将研究情况作出整理,目的在于为临床提供参考,详情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5年1月到2017年4月间开展本次研究,将该时间段内80例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1.2方法

对照组为早期常规急诊的患者,即无规范化流程指导就医,接诊后先对患者进行拟诊,后实施相应的检验和化验,通过检测结果分析患者的胸痛可能性原因,并给予治疗。

观察组为后期应用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的患者,接诊后按照中国心血管疾病专家共识中“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流程”对患者做出诊断;(1)即首先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若各项情况不稳定及时对患者进行抢救,若生命体征稳定则及时给予患者抽血化验,检查其血常规、凝血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情况,同时实施心电图检查。(2)若患者的心电图存在典型缺血样改变现象,则判断其是否存在心肌损伤标志物异常和ST段抬高现象,若存在以上现象则将患者拟诊为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并及时转专科实施对症处理。(3)若患者未出现心肌损伤标志物异常和ST段抬高现象,则将患者你真伪急性冠脉综合症(非ST段抬高型),并转专科对患者实施对症处理[1]。(4)若患者的胸痛现象持续无法缓解,则间隔4-6小时对患者的心脏损伤标志物实施1次复查,以筛查患者是否为急性肺栓塞或主动脉夹层,此时对疑似患者积极进行CT血管现象、超声心动图检查等,一旦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或主动脉夹层现象及时转专科实施处理。(5)若患者心电图显示其并未出现非缺血性改变现象,且心电图其他情况基本正常,则对患者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实施检测,一旦发生异常及时转专科实施对症治疗和处理;若患者检测结果正常则急诊留观,或筛查非致命性胸痛[2]。最终均完成对患者的评估和诊断。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就诊时间(此处表示患者就诊到最终确诊时间)、诊断准确率等情况,按照组别实施统计和比较,用于组间分析其效果。此外对两组患者实施调查,统计组间重复抽血的比例,并在组间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统计并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表示并用t检验,若检验所得的P值<0.05,则代表所对比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诊断时间为(2.53±0.34)小时,快于对照组的(4.82±0.62)小时,两组比较t为12.39,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重复抽血率低且诊断准确率高,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其详细情况见下表1。

3.讨论

作为急诊科常见临床症状之一,急性胸痛在不同患者发病时所表现的症状往往会有所不同,但均容易对患者的正常呼吸产生压迫等影响,造成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严重不适,且极易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故及时有效的确诊和分诊对于患者具有重要意义[3]。

目前临床学者已经达成了共识,即认为应该结合既往工作经验制定有效的诊断和处理流程,使得胸痛患者在就诊后,急诊医师能够按照患者情况参照可靠的标准对患者作出诊断,同时避免出现误诊的现象,进而及时对患者实施准确的治疗,以期促进患者及时恢复。本次研究我们则着重分析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的应用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确诊时间快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重复抽血率10.0%低于对照组32.5%,诊断准确率90.0%高于对照组70.0%,两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即上述数据说明了观察组所用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在临床中应用的优势,而其之所以具有显著的优势,是因为该方法由“胸痛规范化评估和诊断中国专家共识”所提出,属于一种胸痛患者的规范化分布诊治程序,以三个主要步骤作为主线索,对患者患者环环相扣的检查[4];即生命体征检测--心电图监测和血液化验检测--疑似急性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检查,通过一层一层的筛选后可将患者病情确诊为某一类型,且操作过程有理可循、非此即彼,即减少了因为医生专业知识储备不全,或急诊过程中经验欠缺而导致的误诊、漏诊等现象[5];最终使得患者在短时间内能够得到有效的专科处理,减少因为诊断和处理不当而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危险事件,因此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意义[6]。但是在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开展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之前,院内应该组织有效的人员培训,确保其针对本流程的大致情况产生充分了解,进而能够在急诊过程中互相协作配合,快速完成对于急诊患者的分流和诊治。

综上所述,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在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具有缩短诊断时间,提高诊断准确率等优势,因此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潘明达,莫必华,余文宇,等. 482例非外伤性急性胸痛病人临床特征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0):1163-1165.

[2]杨磊. 急诊急性胸痛患者的原因分析及诊治体会[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7):161-162.

[3]陈瑞芳. 院内护理转运改良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6):249-251.

[4]李红,秦俊春,周越. 急诊科护士分诊时初筛胸痛患者心电图在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作用[J]. 华西医学,2016,9(4):750-752.

[5]支晓,汪雁博,张兰英. 全科医生培养中急性胸痛诊治专项教育的意义[J]. 医学研究与教育,2015,32(3):102-104.

[6]蒋伟,朱聚. 急诊科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胸痛患者分流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173-175.

论文作者:陈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  ;  ;  ;  ;  ;  ;  ;  

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在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陈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