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帅
(江苏省邳州市新集卫生院 江苏邳州 221300)
【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表达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为观察组,根据梗死程度分为三组,轻度患者10例为A组,中度患者10例为B组,重度患者10例为C组,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为对照组,均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B组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A组(P<0.05)。C组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A组和B组(P<0.05)。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具有正相关性。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且病情越严重,升高幅度越大,二者呈明显正相关性。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急性脑梗死;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040-02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症,是机体脑血液供应障碍诱发的脑部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是其发病机制,而炎性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诸多研究显示[1-2],超敏c反应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检验炎症的敏感性指标。此次研究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轻度患者10例、中度患者10例、重度患者10例)与健康体检人员30例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为观察组,均符合2011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3],经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患有器质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的患者,年龄为48~75(66.7±4.8)岁,男18例,女12例。根据梗死程度分为三组,轻度患者10例为A组,年龄为48~74(66.5±4.3)岁,男6例,女4例。中度患者10例为B组,年龄为49~75(66.8±4.5)岁,男7例,女3例。重度患者10例为C组,年龄为49~74(66.6±4.1)岁,男5例,女5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为对照组,年龄为45~73(66.2±3.8)岁,男19例,女11例。各组人员间基础资料(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采取被检人员清晨空腹静脉血3ml,加入到含EDTA的抗凝管中,室温下静置30min,分离血清,试剂盒购自于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和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比较
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为1.26±0.38mg/L,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为8.35±1.67mg/L,经统计学分析,t=62.167,p=0.000。
2.2 观察组不同类型间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比较
B组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A组,C组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2.3 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r=0.671,P=0.000。
3.讨论
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和身体机能的减弱,老年人成为了急性脑梗死的高发人群[4-5],由于该病起病急且病情进展快,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要及时给予其对症处理以改善预后。然而有效的检测指标和检测手段至关重要。有研究显示[6],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内多种炎症因子会发生明显的波动,其中包括超敏c-反应。
超敏c反应蛋白是机体血浆中的一种C反应蛋白,而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 是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发生、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直接参与了血栓形成和动脉硬化的病理过程,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是斑块破裂和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中,超敏C反应蛋白会沉积在动脉壁内,还可与脂蛋白结合,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大量炎症介质,释放氧自由基,会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血管痉挛及不稳定斑块脱落、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管腔狭窄,进而会诱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可将其作为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评价指标。B组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A组(P<0.05)。C组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A组和B组(P<0.05)。说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越严重,梗死程度越大,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越明显。经相关性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具有正相关性。
【参考文献】
[1]陈涛,王应良,王一萍等.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3,21(5):562-565.
[2]蒋先文.高敏C反应蛋白、脉压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307-4308.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2010, 43(2): 146-153.
[4]王洪敏.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恶化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470-473.
[5]薛茜,赵宝民,邹玉安,等.C反应蛋白水平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5):505-507.
[6]温慧军,杨金锁,张建军,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25(1):54-56.
论文作者:徐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5
标签:蛋白论文; 患者论文; 脑梗死论文; 相关性论文; 动脉论文; 高于论文; 粥样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