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术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学科,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传统文化充当着重要角色,换句话说,学习美术的过程必然会学习传统文化。教师应该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将传统文化深入课堂中。本文通过研究传统文化通过多方面扩展到美术课堂的措施,努力将传统文化和美术有机的结合在一块。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美术;实践;研究
一、引言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前人的沉淀,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民族符号,传统文化带来的艺术,精神,审美等方面的文化沉淀可以让美术学科增添一种特殊的美。融入传统文化的美术学科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到美术专业的技能,而且让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这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得以延续,传统文化必然会和美术学科有紧密的联系。
二、多方位的将传统文化扩展到课堂
(一)借助历史文化学习美术
中国绘画技术历史悠久,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和绘画的结合,教师在鉴赏画家作品时,应该将画家的历史时期,绘画故事讲解出来,只有让学生感受那个历史时期画家的心境,才会感受到绘画的魅力。例如在学习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向小学生介绍张择端的生平事迹,在创作《清明上河图》的过程产生的一些小故事。在作品中让学生观察各种行人,小贩的动作和表情,这样就会无形中将传统文化和美术学科扩展到课堂,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传统的绘画方式,并且也可以学习历史知识和常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通过民间艺术学习美术
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民间艺术也是美术学科的必修课。民间艺术也是代表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艺术结晶。通过对民间艺术的学习,是可以加强学生对于美术的文化认识。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并不强,因此在学习民间艺术应该设置美术手工课。例如在三年级的头饰这一章节中,可以教授学生制作不同民族的头饰,例如苗族和黎族的头饰,并且设置不同的小组进行合作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讲解各民族头饰的来源,引领学生进行艺术赏析。在制作头饰的过程中,不单单是手工制作的快乐,也是引领学生进行美术艺术的学习[1]。
(三)通过诗词鉴赏学习美术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诗词的景色描述中,衍生了许多美丽的画面。诗词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在美术学科的学习过程中,结合诗词鉴赏进行学习,扩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例如在学习画竹时,让学生先学习相关的诗词,如“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句诗词体现出竹子的幽静之意,学生在实际画画的过程中会带着这种意境可以将竹子画“活”。在学习绘画技能的同时,学习古诗词,将学生的品味提高一个更高的境界。
(四)通过信息技术学习美术
信息技术结合美术学科将会产生更加积极地效果。通过信息技术带来的视频,图片等信息资源,对相关的传统文化进行多方位的解读。例如在学习齐白石的生平时,通过相关视频的介绍,让学生对齐白石有个大致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相关的课件,将齐白石大师作画的方式展现出来。并且将齐白石大师的作品通过放映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深刻体会美术艺术的强大魅力。信息技术的普及也是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新的途径,同时为美术课堂增添不一样的课堂氛围。
三、促进传统文化和小学美术的结合
(一)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主体,单一的教授知识,课堂氛围不活跃,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小学生正是好奇的时候,应该创新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例如在学习山水画过程中,让学生收集一些山水画,并且自主准备一些介绍材料上台演讲。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习到美术艺术的内涵,而且学习到了传统文化知识。能够积极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奖励措施,例如上台演讲均可以获得演讲小助手等称号,创新教学的目的在于更加有效的将传统文化和美术课堂结合在一块[2]。
(二)多学科结合学习
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仅体现在美术学科,在其他学科也有重要的体现。因此将传统文化学习要加强每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将这些学科和美术学科结合在一块会让学生更加喜欢传统文化。例如在学习古典画的鉴赏时,让学生学习古典音乐,通过声乐与绘画的结合,学生对传统文化也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并且对于小学生来讲,也是丰富了其的文化内涵,对于将来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3]。
(三)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
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过程需要教师进行指导,由于小学生的能力尚浅,无法达到自主创造性学习,因此教师应该进行相关的引导,例如引导学生加入一些创新型元素,在学习剪纸过程中,可以剪出一些流行的卡通人物或者是一些自己创造的任务。在学习国画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在人物的绘画过程中,添加一些自己喜欢的元素,但不是一些恶搞。这样便会使国画融入现代元素。从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这一措施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已经渗入美术学科的方方面面。
(四)加强教师的艺术文化底蕴
教师的继续教育不能够放弃,美术教师应该定期参加相关的美术教育培养,了解到一线教师的教育方法,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学校应该鼓励教师走出课堂,通过课外实践得到适合自身班级学习的方法。另外,也要对教师的教育任务进行定期检查,鼓励教师尽快适应艺术课程的创新。加强教师的艺术文化底蕴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艺术综合素质,以此来更好的教育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
综上所述,美术学科是承担民族的传承和发扬的重任,结合传统文化的美术学科更加符合现在的教育任务。目前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蓬勃向上,将传统文化带到课堂,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小学生是国家的希望,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更加理解传统文化在人生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欣欣.民族传统文化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11):154.
[2]余小红.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3]孙启政.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功能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11):12.
论文作者:陈佩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美术论文; 学科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过程中论文; 课堂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