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儿科 广东佛山 528251
【摘 要】目的 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实施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随机选择于我院接受护理干预的高热惊厥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分组:分别为护理组与一般组,每组患儿总例数为30例。护理组患儿采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一般组患儿采取一般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护理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一般组患儿(93.33%>73.33%),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价值高,护理满意度理想,适合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护理干预;应用
前言
惊厥也称为“抽风”,昏迷是其主要表现特征,高热惊厥则为临床常见的小儿疾病,该病具有发病迅速,病情凶险的特点,其临床症状可表现为阵挛性发作、神志不清、全身强直阵挛等,严重的可危害患儿的生命健康[1]。高热惊厥一般可通过治疗而得到恢复,但该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因而,需要采用有效的措施对患儿进行护理、治疗,以提高预后效果。本文对患儿采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现作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院接受护理干预的60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分组:分别为护理组(30例)与一般组(30例)。护理组中女性患儿有14例,男性患儿有16例;年龄最小为7个月,最大为5岁,平均年龄为2.82±0.51岁;其中,由支气管炎所致引发高热惊厥的患儿有7例,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造成的患儿有12例,由腹泻所致造成的患儿有5例,由肺炎所致造成的患儿有6例。一般组中女性患儿有13例,男性患儿有17例;年龄最小为6个月,最大为5岁,平均年龄为2.57±0.63岁;其中,由支气管炎所致引发高热惊厥的患儿有8例,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造成的患儿有13例,由腹泻所致造成的患儿有4例,由肺炎所致造成的患儿有5例。对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护理方法
采取一般护理方法对一般组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内容有退烧降温处理、病情观察、用药指导等,护理组患儿采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方法如下:
(1)对症护理:针对患儿高热症状,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儿相应的退烧治疗和护理,可采用物理方法对其进行降温或是采用药物进行降温,如用乙醇擦拭患儿体表、用湿毛巾敷于患儿头部、将冰袋置于患儿血管较为丰富的部位(腹股沟、腋下等),降温处理的时候护理人员应时刻留意患儿的体温变化状况。惊厥护理时,首先应检查患儿呼吸道是否有异物,确保呼吸道畅通,然后患儿平卧于床上,护理人员将患儿的衣领解开,将压舌板放入患儿的上下齿间,以防患儿因为惊厥而咬破唇舌,并为患儿提供氧气,如给予患儿呼吸器进行辅助呼吸,同时,护理过程中要留意患儿的生命体征状况,如瞳孔变化状况,意识是否清醒等,进而最大限度提高预后效果。
(2)健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工作,可采取口头讲解、知识讲座、相关书籍发放等方式为家长普及健康知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的行为、心理特征以及高热惊厥疾病的特点为家长制定一份符合患儿病情护理、治疗需要的健康宣教手册,并将其派送到家长手中,其内容包括疾病的相关知识、临床特征、预防措施、护理方法以及服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使家长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性以及护理的重要性;患儿的年龄较小,容易受病痛和陌生的环境的影响,导致其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和情绪上的哭闹,护理人员应提醒家长需耐心、轻柔、温和地安抚患儿,给予患儿安全感,告知家长切勿对患儿发脾气,造成患儿焦虑、急躁、恐惧情绪加重,进而影响护理效果。
(3)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应确保病房的干净卫生和环境的舒适,室内要保持安静、光线要适中,以柔光为主,避免光线过强影响患儿休息;患儿休息时应将其体位调整为侧卧姿势或将头偏向一侧,避免肺中由于分泌物吸入造成窒息;若患儿出汗比较多,护理人员应为其更换床单、衣物;为患儿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且易于消化的食物,或给予患儿流质、半流质食物,如瘦肉粥、牛奶等,告诉患儿多进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并提醒家长对患儿的饮食进行严格的管理,避免患儿进食辛辣、刺激、生冷等食物。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状况,采用满分为100分值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 )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一般组患儿的总满意度低于护理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是一种急症疾病,患儿体温持续升高是引发该病的主要原因,由于小儿大脑发育尚未成熟,高热惊厥发病时可造成患儿智力受损[2-3]。护理干预是护理人员运用科学的医学理论知识和护理技术对患者的心理、行为、疾病等进行有效的干预以促进患者病情尽快恢复的一种护理措施[4]。护理干预主张根据患者的疾病特征,以病人作为中心而对其进行规范性、系统性的整体护理,以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5]。本文对患儿采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通过对患儿实施对症护理,可以避免患儿因为持续的高热和惊厥对身体造成伤害,进而有效改善预后结果,提高护理后的治疗效果。由于大部分家长对疾病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可以纠正家长对疾病的认识盲区,提高家长对疾病预防的意识以及护理能力;而对患儿进行生活护理,是护理干预的要求所在,它可以更好地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
本次研究中,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其护理结果较为理想,见表1,护理组患儿采用护理干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一般组患儿采用一般护理方法的护理满意度,且P<0.05。综上可知,在小儿高热惊厥中应用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袁野.阶段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7(08):216-217.
[2]鞠淑美.小儿高热惊厥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1(14):276-277.
[3]余磊.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6,6(20):843-844.
[4]田晶.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3(07):250-251.
[5]陶玉霞.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6(01):106.
论文作者:林润芬,肖赛兰,刘尚婷,陈淑贤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5
标签:患儿论文; 高热论文; 小儿论文; 家长论文; 满意度论文; 疾病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