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临床价值探讨论文_杨青,胡自生 马俊

(楚雄彝族自治州中医医院;云南楚雄675000)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研究年限为2014年4月~2016年1月;研究对象为13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可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69),观察组在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术。术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用时,止痛药物服用用时,切口感染人数。结果 使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观察组在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用时,止痛药物服用时间,切口感染人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具有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量少,肠功能恢复用时短,止痛药物服用用时短,切口感染人数少等优点,可成为阑尾炎的理想治疗方法。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阑尾切除术;阑尾炎

阑尾炎是腹部外科疾病的常见症之一,此病具有多发性,剧烈疼痛性,有时伴有呕吐、恶心、食欲不振,肠梗阻、甚至死亡等现象[1]。传统的主要治疗方式是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并未能完善患者的需求,且风险较大。随着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阑尾炎的最佳方式,其具有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量少,肠功能恢复用时短,止痛药物服用时间短,切口感染人数少,疤痕小等明显优势,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年限为2014年4月~2016年1月;研究对象为13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可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中男38例,女31名,年龄11~68(39.54±26.73)岁;对照组中男35名,女34名,年龄10~67(34.85±22.96)岁。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在无关变量等各项数据的比较上,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手术方法

观察组在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术,其具体步骤为:①患者在术前应确保排尽小便。②麻醉部位及方式为持续性硬膜外麻醉。③为确保气腹针在腹腔内连接气腹机需在脐缘处开10mm的弧形切口,维持腹内压在13~14 mm Hg,将拔针插入10mm Trocar 再放入腹腔镜,对腹腔进行全面观察。④为避免膀胱受损应在耻骨联合左上方和右上方分别置入3~5 cm和4~5 cm的Trocar,并在监视器下向两阑尾位点进行穿刺。⑤患者保持头低足高,并向左侧倾斜20°使肠管和大网膜与右下腹充分分离,露出回盲部。手术操作者和助手在患者左侧快速寻找阑尾,用分离钳去除阑尾周围的粘连物,用保持一定张力的抓钳抓住阑尾尖端向上提起,再用电凝钳持续几次电凝。⑥用可吸收缝线套扎距盲肠约5mm和10mm处的阑尾,在两套扎线之间剪短阑尾,电灼阑尾残端的一系列粘膜。对逆行切除的阑尾进行根部电凝,再切断阑尾,其后使用同样的方式处理阑尾系膜,套扎阑尾残端,最后将阑尾从左侧 Trocar 处取出。若阑尾肿大(>10mm)不能顺利取出时,可借助放入的带指套将阑尾置入橡皮指套内于左侧Trocar拖出边沿,再将其撕碎取出。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术,其具体步骤为:①麻醉部位及方式为持续性硬膜外麻醉。②在无菌条件下对患者的右下腹进行麦氏切口操作,在切口下使用常规方法切除阑尾。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用时,止痛药物服用用时,切口感染人数。

1.4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用时,止痛药物服用用时,切口感染人数录入Excel表格核对后,将有效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数据用均值±标准差形式录入通过t完成分析检验,计数数据用%形式录入通过χ2完成分析检验,统计学P<0.05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术后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在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用时,止痛药物服用用时,切口感染人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 P<0. 05。

3讨论

阑尾炎是腹部外科疾病的常见症之一,具有多发性,剧烈疼痛性,有时伴有呕吐、恶心、食欲不振等现象,若是急性阑尾炎未进行及时治疗将可能出现阑尾穿孔、化脓、死亡等现象[2]。随着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阑尾炎的最佳方式,但对于阑尾穿孔、化脓等未及时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存在一定风险且对技术要求也非常高。

传统阑尾切除术能够有效切除病灶,治疗疾病但手术切口大,对机体损伤程度大,术后恢复耗时且机体功能恢复缓慢,增加并发症率。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用时、出血量、消化道功能恢复、止痛药物使用等均低于对照组,术后无切口感染,对照组感染率则高达13.04%,提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与传统阑尾切除术相比,有明显优势。主要是因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手术操作过程简单,术中对坏死组织、脓液等的处理方便。更重要的是患者的腹盆腔积液过多时,采用此方法可以高效的排除腹盆腔积液,避免患者的肠粘连和腹腔脓肿等问题,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使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可以缩短阑尾寻找时间和寻找困难,从而减少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因此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能够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使患者能够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使用腹腔镜全面探查,术野更加清晰,手术的盲目性大大降低,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阑尾病变与病史不符合情况以及患者的一些不明并发症的发生,解除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和手术过程;且使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可以在术后几小时便可下地活动,正常饮食,自理生活,恢复工作。同时减小手术疤痕和对腹腔的干扰及刺激,具有美容效果,并能够防止切口感染及切口疝的发生[3]。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术遇到此情况却要重新改剖切口才能探查和诊治其它病变,给患者造成极大的伤害。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患者肠功能恢复快、止痛药物服用时间短、切口感染人数少,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建议临床优先选择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伟耀,周霞.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并发症大样本对比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322-324.

[2] 伍贵祥,高龙.腹腔镜与开腹行阑尾切除术治疗效果比较[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11):1260-1262.

[3] 万里鹏,万鸿,吴安定等.腹腔镜治疗伴有坏疽、穿孔及阑尾周围脓肿的复杂性阑尾炎的优势探讨[J].安徽医药,2015,26(5):946-947.

论文作者:杨青,胡自生 马俊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下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7

标签:;  ;  ;  ;  ;  ;  ;  ;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临床价值探讨论文_杨青,胡自生 马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