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农村环境治理的创新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莱芜论文,之路论文,环境治理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莱芜市坚持把“村容整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抓住机制创新这个根本,探索建立了城乡一体、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走出了农村环境“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农村垃圾实现日产日清,镇村工业污染得到集中治理,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天蓝、水清、山绿、村美,呈现一派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良好景象。
建立垃圾治理机制,破解农村环境卫生难题。农村垃圾“没人管、没钱办、没法治”,一直是制约农村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从2007年开始,莱芜市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路子,建立了“村收集、镇清运、集中处理、政府监管”的农村垃圾集中治理机制,让农村像城市一样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据测算,现在各级财政只需支付保洁公司900万元的垃圾清运费用和600万元的村保洁员工资,比传统包办方式减少财政支出50%左右。具体做法:
一是村收集。莱芜市按照每村200~300户配一人的要求配备保洁员26%人,并按照便民、环保的要求建设垃圾池(箱)2145处。农户将生活垃圾初步分类、袋装存放,保洁员负责每天按时收集各家各户的生活垃圾,进行二次分类,能够回收利用的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统一存放到村垃圾池,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
二是镇清运。在莱芜市各乡镇分别建设1~2处农村垃圾中转站,并以乡镇为单位,将各乡镇的垃圾清运任务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了29家专业垃圾清运公司,负责将各村的生活垃圾统一清运到中转站,然后集中运送到指定的市、区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原则上1000人以上的村和小城镇驻地垃圾一天一清、1000人以下的村两天一清、300人以下及偏远的村三天一清。
三是政府监管。制定了自上而下、配套联动的考核监管机制,市考核区,区考核乡镇并抽查到村,乡镇考核村和清运公司,考核情况与补助资金、评优树先相挂钩;该市住建委、爱卫办等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对镇村垃圾收集清运工作,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同时,新闻媒体加强舆论监督,对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及时曝光,确保垃圾治理机制有序高效运行。
四是引导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集中解决镇村环境污染问题。莱芜市探索了发展“飞地经济”的路子,实行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促进工业污染集中防治。对生态保护区实行“限制性开发”,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对高效农业示范区实行“保护性开发”。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业,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这两个区域,面积约占该市总面积的45%,严禁新上各种污染性项目,对现有污染项目全部关停。莱芜市制定了发展“飞地经济”的利益分配政策,促进项目向重点园区集中。目前,发展“飞地项目”200多个,该市工业项目入园率80%以上。
五是加强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在重点乡镇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中水回用处理设施,特别是对远离城市管网的农村社区统一配建生物集成处理设施,采取微生物降解技术,实现生活污水的完全净化和循环利用,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社区污水处理难题。
大规模开展荒山造林,绿化美化家园。近几年,莱芜市抓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契机,按照“先有主、后变绿”的理念,走出了一条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实施大户承包、规模经营、加快绿化的路子。目前,该市林权确权面积89.5万亩,发展百亩以上林业大户1680户,其中千亩以上88户、万亩以上4户;近几年政府和民营大户造林投入超过10亿元,造林补植面积超过20万亩,造林成活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其一是实行统一规划、项目化运作。对原有山场,按山头、山系、流域合理搭配水库、坡耕地和经济林木一并规划后进行招标,做到以好地带荒山、以养殖带生态、以经济林养生态林、以旅游开发带生态绿化,确保承包户多得利益。其二是大户承包、以奖代补,“花钱买活树”。对承包面积和苗木存活率“双达标”的大户,由该市财政分别给予每亩100~450元补助,充分调动了承包户多栽树、栽好树、栽活树的积极性。其三是完善配套政策,巩固造林绿化成果。莱芜市设立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按照定人员、定地点、定任务、定报酬、定奖惩、统一服装的“六定一统”原则,公开招聘了护林员811名,按每亩5元钱的标准发放补助,实现了“生态林木有补偿、林木管理有保障、管林护林有收入”。同时,先后投资66亿元,治理境内重点河流130多条、小流域63个、水库200多座,治理流域面积达1226平方公里,新增蓄水3亿多方,大大改善了该市自然,生态环境。
加快城管向农村延伸,构建镇村环境管理长效机制。莱芜市按照“职权下放而不改变执法主体,转变职能又不增加城镇编制”的总体思路,探索了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权向基层延伸的做法,初步建立起了城乡一体的管理执法体制。之一是执法队伍延伸到镇。在镇一级组建执法队伍。执法人员、财务经费、办公场所由镇政府负责,业务指导以及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督查由市、区执法局负责。城镇执法人员统一组织执法资格考试,发放执法证件,具备规范执法的资格和能力,实现了管理执法队伍的延伸覆盖。之二是执法权限下放到镇。市执法局采取与各镇签订(执法协议书)的形式,将行政处罚权下放,镇执法队伍以市、区执法局名义作出行政处罚,由市、区执法局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莱芜市通过创新机制,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大大提升了城乡生态环境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升了群众生活品质。天更蓝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改善率居山东省第一位;水更清了,莱芜市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重点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率均为100%,河流出境断面COD年均值比2006年下降611%;山更绿了,莱芜市95%以上的荒山得到绿化,城乡绿化覆盖率达到33.9%,比2006年提高2.5个百分点。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改善了城乡面貌,打造了城市品牌。先后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省生态市建设先进市”、“省级文明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
联系电话:029-8703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