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防论文,军队建设论文,基本方针论文,党领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E2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346X(2003)02-0018-03
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是第一次明确把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确立为党领 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十六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论述的一个新认识、 新思想。
一、党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基本方针的内涵
党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基本方针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其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保持经济的 持续发展,是解决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所有问题的基础。国防建设要服从和紧密配合 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在这个大局下思考和谋划军队的发展,使国防投入、军队数量与规 模控制在国力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军队要继续把支持和参加国家改革和建设事业作为服 从大局的实际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加国家经济建设,为民造福、为国兴利 。国防发展必须要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基础,特别是在高技术条件下,武器装备的科技 含量越来越高,研制、采购、维护费用也越来越昂贵,对经济的依赖将更加突出。以美 国的“斯坦尼斯号”航母为例,自身采购价为35亿美元,80至90架各型舰载机需50亿美 元,还需导弹巡洋舰2艘、导弹驱逐舰和导弹护卫舰4艘、攻击核潜艇2艘、油船1艘,约 需65亿美元。整个航母战斗群大约需150亿美元。另外30年服役期内,大约需要180亿美 元的使用和支持费用。从开始建造到最后退役,共需经费33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航母 现代化改装、报废和战斗力消耗的费用。33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将近3000亿元,大致 相当于中国2500万至3000万普通工人一年的总收入,相当于我军6-7年的总军费。而且 理论上要求,有三个航母战斗群才能保证随时有一个航母战斗群在战斗岗位上。由此可 见,国防和军队建设对经济有着依赖性,没有雄厚的经济力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国防。 因此,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在这个大局下来思考和筹 划。其二是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建设。经济发展,不等于国 防自然就强大,如果不从主观指导上加强国防建设,国防还是难以强大起来。国防和军 队建设必须在国家财力增加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发展,使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达到确 保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要求。同时要把国防和军队建设当成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 共同事业,各级党组织、政府和人民群众要增强国防观念,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 。其三是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从根本上说,国防建设 与经济建设是统一的,必须两头兼顾、协调发展。国防建设要充分考虑经济建设的需要 ,通用性较强的军事设施要实行军民合用,国防科技工业要能军能民,最大限度地提高 国防资源的利用率。国家在进行经济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国防和军 队的需求,做到既促进经济发展又增强国防能力,使二者协调发展,达到富国强兵的双 赢效果。
二、基本方针的确立是党对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实践进行理性思考的理论结晶
党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基本方针的确立,是我们党总结国防建设长期实践形成的新认 识、新概括,标志着党对国防和经济建设内在规律的深刻揭示和准确把握。回顾我党对 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关系的认识,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协调发展期(建国初期——20世纪60年代初期)。建国后到1953年以前,由 于进行朝鲜战争,我国基本实行战时经济运行体制,军费开支保持在32.9%-43.1%的高 水平。从建国之初到党的八大前后这一段时间,我党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处理得 比较好,使二者得到了协调发展。毛泽东于1950年6月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就提出 了人民解放军应压缩员额节俭军费,腾出力量支援国家建设,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好 转的观点。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毛泽东曾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 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朝鲜战场相对稳定后,毛泽东于1952年签发了“ 军委关于部队集体转业的动员令”,指出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国防建设,而发展工农业生 产,又是加强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特别是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 中,深刻阐明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指出:“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 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根据毛泽东的思想,为了照顾国家建设的全局,从1954年起 ,军费开支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到1960年降到8.9%。为适应军费减少的情况,军委于19 57年又作出了减少员额三分之一的决定。由于正确处理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尽管军费紧张,但我军的建设仍得到了很大发展,初步建立起了诸军兵种,开始使我军 由单一军种向合成军迈进。武器装备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将大部分战争年代的杂色武 器装备换为制式的国产装备,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达到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 展的效果。
第二阶段:过“左”强调国防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这一阶段党 的思想路线逐渐向“左”的方向转移,与此相伴随,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问题上 ,也出现了过分夸大战争危险,过“左”地强调单纯发展国防建设的倾向。1961年至19 79年,是我国军费比较高的一个时期,最高曾达到1968年的26.1%。特别是1964年10月 ,毛泽东提出“必须立足于战备,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立足于早打、大 打、打原子战争”。认为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于是把战备工作提到了比 经济建设还重要的头等大事,大批国防工业搬迁到三线,到处搞深挖洞,还提出了“八 亿人民八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等口号。特别是文化大革命,部队编制极大膨胀,干 部严重超编。由于部队参加地方支左,权利至高无尚,部队存在着严重的肿、懒、骄、 奢、惰的问题。由于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一方面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国防,挤 占了本该用于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的资金,拖了经济建设的后腿;另一方面,由于 国民经济停滞不前,拨出的军费买不到所需的武器装备和物资,造成预算中的武器装备 购置费结余约100多亿元,军队现代化建设也受到了影响。
第三阶段:调整纠偏,逐步协调期(20世纪70年代末——)。这期间实际进行了两次纠 正。一次是邓小平带领完成的,另一次是江泽民带领完成的。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 全会召开,党实现了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和工作重点转移。从那以后,左的思想路线逐 步得到纠正,明确了经济建设是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在对待战争危险性问题上,邓小 平作出了世界大战可以推迟或避免的判断。1985年军委扩大会,果断实行了国防和军队 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由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转到了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 上来。军费的比重开始逐步降低,到1988年,国家财政开支中军费所占的比重降至7.4% 的历史最低水平。但由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发展,军费的绝对值却呈现出水涨船高、稳 中有升的态势,军队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这就是邓小平带领的第一次纠偏,主要是纠 正把国防和军队建设强调到不适当的地位、冲击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左”的倾向。但 我们也要看到,在这期间,有一部分人对邓小平关于军队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 大局思想的理解出现了偏差。错误地认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转到和平期建设上 来,就是由准备打仗转到“建设和平军”上来。有的报刊还发表文章提出了“忍耐是一 项长期的建军方针”、“和平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地位就应该下降”、“要等经济建 设搞上去以后再搞国防建设”等观点。这些观点严重地歪曲了邓小平关于国家建设要服 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思想的基本内涵,造成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混乱。加之“七五”期 间,军费预算同建国后30年平均水平相比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扣除物价上涨指数,实 际比“六五”期间降低了12.2%,当时的军费水平只能保证部队最低限度的必须开支。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部队不得不出台了大搞生产经营,自谋财路,自我发展的一系列举 措。军队经营性生产从开始到停止前后持续了15年,全军发展各类经营性企业上万个, 从业人员近百万人。甚至有的单位选配干部把能不能捞钱作为第一标准,有的还不惜代 价到地方去挖所谓能捞钱的能人,特招入伍,授以高官高衔,去搞生产经营;还有的部 队出动飞机、舰艇走私;有的部队还抽调士兵去给私人老板和企业站岗放哨,严重影响 了国家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虽然当时出台一些部队从事生产经营的举措是不 得已而为之,也确实为解决部队经费不足的问题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我们应该看到在纠 “左”的同时,确实有一些人又滑向了另一种倾向,即把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对立起来 ,认为和平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已不那么重要了。江泽民同志主持军委工作后,对上述 现象进行了纠正。1991年6月25日,他在海湾战争研讨会讲话中指出:“我有个总的看 法,军队还是要吃‘皇粮’,部队总要有保障的,这是我一贯的观点。”“军队是我们 无产阶级专政的柱石,是钢铁长城,‘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吃‘皇粮’怎么行! 我看全世界都有这么一条经验,军队如果统统经商了,是从来没有好下场的”。在江泽 民这一思想指导下,1998年7月,党中央、中央军委果断作出了军队、武警部队、政法 机关不再从事经营活动的决策。并在随后适当增加了军费比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军费的绝对值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国防和军队建设也得到了较大的加强。这就是江主 席带领进行的第二次纠偏,主要是纠正把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放松国防和军 队建设的右的倾向。经过这两次纠偏,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协调发展的道路 。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党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关系的认识是经过曲 折发展而不断深化和提高的。这次十六大报告将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作为 党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正是对我党处理国防和军队建设关系正反两方面的 经验和教训进行理性思考后,作出的科学结论。
三、确立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基本方针的意义
把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作为党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必将对国家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一,标志着党对国防和经济建设内在规律 的深刻揭示和准确把握。十六大报告关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论述和十五大报告 比较,有两个明显的不同。一是提升了这个问题的地位。十五大报告是把这个问题作为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和一般要求提出来的;而十六大报告明确将其确 定为党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显然其地位提升了。二是表述更加全面准确。 十五大报告的表述是:“军队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勤俭建军,积极支持 和参加国家经济建设”。而十六大报告的表述是:“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十五大报告的表述只讲了军队 怎么服从经济建设大局,没讲国家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怎么办。十六大报告用了“协调发 展”的表述,那就不单是军队建设要服从经济建设的问题,而且也包括国家怎么支持和 重视国防及军队建设的问题。而且第二句还特意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 队现代化,这就更加准确全面地揭示了二者必然联系及相互关系。其二,为克服两种偏 差提供了理论指导。从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以往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 设关系问题上出现两种偏差的关键就是对“协调发展”四个字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现 在有了十六大确立的这个方针,那么“协调发展”四个字就成为今后人们思考这个问题 的基本准则,成为指导实践的基本方针,这样就为克服认识和行动上的两种偏差提供了 理论指导。其三,为富国强兵提供了重要保证。这一基本方针的确立,必然是进一步理 顺军队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使二者实行良性循环、协调发展,达到富国强兵的辩证 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