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区域化: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职能的新视角_区域化党建论文

党建区域化: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职能的新视角_区域化党建论文

区域化党建: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新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建论文,基层党组织论文,区域论文,功能论文,新视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是中国共产党伦理价值的具体反映,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重新定位。针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笔者认为,应以区域化党建为突破口,积极调整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以整合资源为手段,通过“三位一体”的基层组织架构,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一、以区域化党建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动因分析

1.社会动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两新”组织大量出现,社会活动主体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群众的文化、娱乐、民主等需求越来越多,“命令、灌输、统一”的工作方式已越来越不为党员、群众所接受。新情况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群众对党的领导提出了更多的服务要求。在基层党组织利用行政权力发挥作用的空间日益缩小的背景下,要实现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就必须转变理念,从管理转向服务,通过增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来凝聚人心,增强凝聚力、影响力和控制力。

2.人文动因——落实科学发展和实践以人为本的现实需要。执政党要取得广大群众的支持拥护,必须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以增强党的服务功能为抓手,积极整合服务资源,改进服务手段,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项目,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

3.执政动因——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由之路。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都表明,执政的过程也是组织资源消耗的过程。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群众通过流血牺牲夺取了政权,获得了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执政60多年来,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执政的合法性迫切需要重新定义。执政的合法性来源于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而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背景下,服务无疑是获得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最佳途径。要通过党组织和党员对广大群众的服务,把党的领导寓于服务之中,变管理为服务,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巩固执政基础。

二、以区域化党建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实现路径

1.统筹党建资源,优化组织设置方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力量。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党员流向变化,坚持以各个有着一定依存关系和认同感的区域为对象,统筹农村(社区)、“两新”组织和流动人口党建工作,增强区域性党组织服务功能。首先,依托现有的城市社区、中心村、农村中心聚集点和工业园区,对全区城乡基层党建工作进行重新布局。通过对处于主导地位的村、社区、工业园区党组织进行组织升格和功能拓展,采取“1+N”模式设立区域性党组织,实现区域党组织与单位党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工作覆盖。其次,坚持区域统筹、一体推进的理念,在区域性党组织内设立专门的社会工作委员会,或在党建工作基础较好的单位组建“党群工作部”,推进区域党群共建工作,形成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各自牵头、互为支撑的局面,进一步壮大区域性党组织的工作力量。再次,积极推进党建体制创新,打破单位党建背景下资源分割的局面,整合区域内村、社区、企业、驻区单位党组织的组织、党员、资金、阵地等各类党建资源,实现党员统一管理、资金统一调配、阵地统一使用,集中力量发挥区域性党组织的整体优势和规模效应。

2.搭建服务平台,提升组织服务能力,拓宽基层党组织服务空间。积极统筹新农村建设、社区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等资金,按照“一区域一中心”原则,建设公共服务中心,不断充实党组织的服务内容。首先,建设好区域公共服务中心,设立功能齐全的服务大厅,搭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平台。其次,积极开展“送服务”活动,实施全程“一站式”便民服务。建立首问负责制、代理服务制、限时办结制等服务制度,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常态化服务的便民工作机制。再次,积极优化服务力量,组建区域服务团队,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站,通过“服务月”、“服务日”、“服务群众奉献岗”等形式,积极推行服务积分制和党员义工制,使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从幕后走向前台,赢得群众的认可。

3.依托议事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网络。为更好地掌握基层需求,使服务更加贴心、有效,应建立区域性党组织主导,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经济组织等组织负责人共同参与的协商议事平台——区域和谐共建理事会,通过健全基层组织网络,进一步增强党组织服务的敏感度。在区域党组织主导下,定期召开区域议事会,共商区域事务,共谋区域发展,形成区域利益协调机制,疏通民意诉求渠道。针对基层服务需求,由区域性党组织牵头,通过区域议事会,发动群团组织、经济组织积极参与,集聚区域服务力量,开展针对性服务,解决区域内各类群体的实际困难,提高服务的有效性和满意度,不断延伸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网络。

4.推进创先争优,打造区域服务品牌,建立基层组织服务长效机制。将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深化区域化党建、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重要契机,努力建立健全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开展公开承诺,把服务群众作为一种自觉行为,变静态服务为动态服务;扎实推进履诺,使基层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真正得到实惠;组织开展满意度测评,对区域性党组织和基层专职工作人员的服务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意识;加强典型培育和宣传,着力培育服务型党组织示范基地、区域性党组织服务品牌和区域服务先锋三类典型,扩大区域性党组织服务工作的影响力。

三、以区域化党建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理性思考

1.优化组织设置是增强党组织服务功能的前提。在传统的单位党建模式下,党建资源被相互分割,一些基层党组织党员结构老化,活动资源贫乏,无法满足群众对党组织的服务需求,在基层社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受到挑战。区域化党建首先要求从增强党组织服务功能的内因入手,通过“1+N”的模式优化党组织设置,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通过推行行业党建、协会党建、“支部联盟”等灵活务实的党组织运作方式,推动区域、单位、行业党组织的互联、互补和融合,使党组织架构由条线型向网络型转变,促进优势互补,增强区域性党组织的统筹引领能力,使区域性党组织成为社会网格化管理的织网者和区域治理结构中的领导核心。

2.搭建服务平台是增强党组织服务功能的基础。增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需要有相应的物质载体和丰富的服务内容,否则就是无源之水。要整合资金、场地、设施资源,高标准建设区域公共服务中心,延伸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使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依托公共服务中心平台,对农村、社区干部进行统筹管理,整合人力资源,提升人员素质。通过服务阵地、服务队伍和服务内容的整合,保障常态化和精细化的公共服务,使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从党内循环转到党内外共同开花,从浅层次的党员志愿服务转到全面高效的公共服务。

3.完善服务网络是增强党组织服务功能的关键。在基层利益多元化的社会格局中,是否能准确把握基层服务需求,是党组织能否提供有效服务的关键。区域协商议事会平台作为基层利益协调机构,广泛吸收了区域内各类利益群体,通过平等的协商议事制度了解基层的利益诉求,搭建起党组织与基层群体经常性的沟通交流平台,确保准确把握基层需求。要采取“基层需要什么,服务跟进什么”的工作方式,由区域性党组织牵头协调相关部门,集聚区域力量,开展针对性服务,使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扎实有效、深入民心,增强服务的“被接受性”。

4.建立长效机制是增强党组织服务功能的保障。要结合区域化党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区域性党组织在服务基层群众中的组织体系新、服务功能强、服务水平高等优势,全力打造服务型党组织示范基地,带动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水平。要总结提炼区域性党组织服务的品牌项目,并通过各类媒介宣传推介服务经验,将部分党组织、部分党员的服务行为转变为全体党组织、党员的服务行为,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和有效性,使基层群众真正得实惠。

四、以区域化党建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对策建议

1.要及时调整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区域化党建实质上就是实现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型,实现从强调政治功能向关注社会服务功能的转变,为群众和社会提供足够有效的公共服务。从管理到服务的功能定位转变,是一种适应性调整,不是削弱党的领导,而是激活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通过服务赢取民心,确保党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具有牢固的执政基础。

2.要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整合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执政党要长期获得执政地位,必须具备统筹资源的能力,把各类资源有效统筹利用起来。要通过区域化党建这种载体,对党务资源、政务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既增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又避免由于社会自主性、开放性、流动性不断提高而出现的社会资源过度分散化的现象,增强执政党对社会的统筹能力和控制能力。

3.要充分利用执政党的社会属性。政党具有社会属性,它的发展取决于与社会的互动状态。要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采取有效的群众工作方式,与多元的社会利益主体平等互动。在社会转型时期,服务无疑是凝聚群众、获得民心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区域化党建要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功能,有效协调社会利益、吸纳社会矛盾、稳定社会关系,从而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标签:;  ;  ;  ;  

党建区域化: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职能的新视角_区域化党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