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 探讨盆底肌功能训练结合针灸联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 80例产后尿失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盆底肌功能训练+针灸治疗,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ICI-Q-SF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后ICI-Q-SF评分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有效率为50.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肌训练联合针灸治疗是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针灸;盆底肌训练;压力性尿失禁;护理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腹内压突然增加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是妊娠和产后妇女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既往多采用盆底肌功能训练予以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但盆底肌训练恢复时间较长,病人需持之以恒地锻炼。近年来,文献报道针灸对产后盆底肌肉、神经受损的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2]。本研究采用盆底肌功能训练结合针灸联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病人,旨在分析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总结相关护理注意事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年龄20岁~32岁(26.5岁±3.5岁)。两组病人年龄、孕周、新生儿体重、阿氏(Apgar)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入选标准:①初产妇;②单胎自然分娩;③均符合中国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3];④在护士指导下能正确掌握盆底肌锻炼方法。排除剖宫产、多胎史、既往有压力性尿失禁病史、经阴道或尿道手术史、妊娠期有严重的泌尿生殖系统或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病人均由1名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产后健康教育及局部护理。加强会阴部护理,尤其是有会阴侧切的病人,力争做到一期愈合。注重基础护理,尽可能缩短导尿时间,避免泌尿系感染。对出现咳嗽、便秘的病人应积极予以治疗,避免出现腹内压骤升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同时指导病人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详细告知病人盆底肌训练的方法、目的和注意事项,病人取平卧位,吸气时收缩肛门,然后依次收缩阴道和尿道,每次持续8s左右,呼气时肌肉放松,注意腿部和臀部肌肉参与舒缩运动。熟练掌握该方法后每日3次,每次30min,持续4周后评估临床效果。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会阴部护理以及盆底肌训练的基础上联合针刺和艾灸综合治疗。具体针灸方法:病人取仰卧位,常规皮肤消毒后,使用5cm一次性无菌毫针刺入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和气海等穴位。同时用艾条回旋灸上述穴位。每次针灸30min,每日1次,连续针灸4周后评估临床效果。
1.3 疗效评估
使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对病人治疗前后评分结果进行比较。治愈:尿垫试验阴性并且尿失禁症状消失;有效:连续3次以上尿垫试验阴性,尿失禁仍存在但次数明显减少;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有效率=(有效+痊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 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病人治疗前后ICI-Q-SF评分比较
两组病人治疗前ICI-Q-SF评 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ICI-Q-SF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20.982,P<0.05。
3 讨论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是产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特征是正常情况下无漏尿,但当咳嗽、喷嚏、大笑等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下出现不自主的尿液流出。研究表明,产后尿失禁和产后骨盆结构改变以及盆底肌肉、神经的受损有关[4],严重困扰病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盆底肌肉锻炼又称Kegel运动,是指女性主动进行盆腔底部肌肉功能恢复锻炼,达到增加尿道阻力,增强控尿能力的一种康复锻炼方法[5]。目前研究表明,盆底肌训练在治疗产后尿失禁中起重要的作用,美国妇产学院委员会也明确提出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盆底肌训练对孕产妇身心健康有良好的恢复作用。本研究中发现盆底肌训练同样能够有效减轻病人的临床症状,其治疗后ICI-Q-SF评分显著下降(P<0.05),其临床有效率达50.0%。本研究发现盆底肌训练要达到正确有效的训练方法需要在护士指导下重点关注几点:①将两指放入阴道内,进行盆底肌训练时如感受到收缩力量来自于侧方,说明训练的集群正确,收缩训练有效。②严格避免腹肌、臀肌甚至腿部肌肉参与收缩,使收缩准确有力。③注重情景反射的训练,日常锻炼中注意模仿大笑、咳嗽、打喷嚏等情景,出现此情景同时能够主动有力地收缩盆底肌。临床实践发现,虽然盆底肌锻炼简单易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因其单调枯燥并且训练周期较长,病人往往难以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寻找一种疗效确切并且周期较短的治疗方案有很大的必要性。中医学认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是先天不足、下元不能固摄所致,因此治疗上应采取温阳补肾、益气固摄的方案。足三里可健旺脾胃、补肺气、促使水道通调。气海穴可温补下焦,起到补肾气的作用。而关元穴则具有补肾阳、治疗小便不利的作用。通过针刺和艾灸上述穴位,可以调节排尿中枢,促使膀胱功能恢复,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促进组织再生,增强局部肌肉收缩。莫倩等[6]通过关于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文献的循证医学分析同样表明针灸治疗尿失禁临床效果显著,因此针灸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尿失禁有其理论可行性。
通过本研究总结出,良好的护理指导以及生活行为干预在盆底肌康复训练中有重要的意义。护理指导首先着重于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治疗前以一种尊重、鼓励的语气,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该治疗的方法、目的、注意事项详尽地向病人告知,同时予以积极的心理辅导,使病人情绪稳定、充满信心,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对待治疗,充分发挥病人主观能动性[7]。护理措施的另一个着重点就是生活行为方式的合理干预,比如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多食含粗纤维的食物避免便秘,同时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咳嗽,发生咳嗽时应积极治疗等。综上所述,盆底肌锻炼联合针灸治疗具有疗效确切、相对周期较短、病人依从性好等优势,而合理的护理指导措施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毕伟莲.电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6):127-128.
[2] 冯洁,吴氢凯,程慧,等.应用阴道表面电极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4):38-39.
[3]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46(10):796-798.
[4] 吴月莲,林海燕,赵仁峰,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进展[J].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9):20-24.
[5] 梁远兰,卢丽琼,梁健桃,等. 温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3,7(13):49-50.
[6] 莫倩,刘志顺.针灸治疗尿失禁的诊疗特点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2):1060-1063.
[7] 韩红,黎明.针灸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17():671-672.
论文作者:张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病人论文; 尿失禁论文; 针灸论文; 产后论文; 压力论文; 方法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