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论文_李树芬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论文_李树芬

(焦作龙源湖实验小学,河南 焦作 454000)

摘要: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呼唤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在转变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素质教育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现代教师观,以便适应社会需求。

关键词:教育观 学生观 教师观

一 素质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进步,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系统工程。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作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种主要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措施

1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2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改变以往只以分数评判学生的做法,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目标。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创新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智力活动,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

4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当作目标,实施启发式教学,弘扬主动精神。

5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学,学会。

二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具体内涵有: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坚信学生是追求进步的,是渴望获得成功的,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教师要懂得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学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小学生身体发育处于关键期,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注重发挥他们身心各个方面的发展可能性。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发展。

4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都有各自的思想,作为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连知识也不能强加给学生,教师只能让学生主动探索,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掌握知识,获得技能。

三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其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掌握知识,又可以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传统的以教师的“讲”为中心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知识不断处于更新之中,教会学生学习才是教师的重中之重,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适应终身学习社会的要求。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互相整合,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这样,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

新课程体系给教师预留了充分的探索空间,为教育教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新课程实行开放的内容体系,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新课程注重实践,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3从教师自身角度看。教师必须由传统的教育者向终身学习者转变,一方面,随着知识更新的步伐不断,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思想、新方法层出不从,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日益增多,教师若不随时充实自己,就不能给学生恰当的指导,也就无法贯彻教学相长的原则。

(二)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教师应该尊重、赞赏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尤其对于后进生,应给与更多的关爱和尊重,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赞美,后进生更是如此,他们虽然在学习方面欠缺,但这并不说明他们一无是处,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表扬要具体生动,机械的掌声,客套一句“你真棒”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2在对待学生的学习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教师要帮助学生自我反思,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他们发现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促进评价的内在化。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要轻易告诉学生方向,而是引导他们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反思是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工作时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师的备课是一种教学前的反思,教师要考虑如何安排好一堂课,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前的反思可以是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的反思,是在教学中进行的。有心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任何一个反应,很小的环节都会提醒他注意调整自己的提问策略或授课方式。在教学观摩中,有些教师做得很好,当一种提问方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时,就马上变换方式,在改变方式后,学生的表现明显主动了。这样的反思及时、主动,使教学可以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是有批判性的在教学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也就是对教学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方法。这样对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大有好处。

4在对待其他教育者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这种合作包括教师之间的合作,新课程中各门课程综合化趋势增强,这样就要求教师不能只关心本门学科,还应与其他相关学科教师积极配合,本门学科中遇到的相关学科问题可以请相关学科教师给学生讲解,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有利于各学科间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另外教师还应与家长保持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良好一致的教育在家庭和学校中持续不断进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作用不容置疑,家庭在其中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家长要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现代学习中应具备的个人品质。

新课程改革符合我国教育发展道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作为一线教师,不仅要深刻理解“教育理念”这一概念,更要学以致用,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工作,不断学习,尽职尽责,不辱身上肩负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徐申,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转换,河南教育,2006

论文作者:李树芬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论文_李树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