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工业经济增长的现状与发展研究_煤炭论文

我国煤炭工业经济增长的现状与发展研究_煤炭论文

我国煤炭工业经济增长现状与发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煤炭工业论文,现状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一次能源资源赋存中,煤炭占90%以上,按国内矿产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总热值计算,煤炭约占96%以上。在当前的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就占75%左右。我国76%的电力、80%的民用商品能源、60%的化工原料都是由煤炭提供的。根据我国能源资源的赋存和新能源开发发展的可能性及我国的实际国情,予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一比例将不会有明显变化,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所以,煤炭工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与工业、农业、交通等其它国民经济部门和行业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转变煤炭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煤炭工业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意味着煤炭工业将给社会提供更高质量、更多品种和更低价格的能源和化工原料,换句话说,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国民经济其它行业和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将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现状的分析与评价

反映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水平的指标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规定,还有待于人们做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基于煤炭工业的特点和现实可行性,对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分析与评价主要借助下列各项指标。

1.资源回采率

资源回采率是反映煤炭工业在生产过程中资源投入(消耗)量与煤炭产出量关系的重要指标。煤炭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尽管完全靠自然力形成,但它的稀缺性和短期内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煤炭资源的投入是最大的和最宝贵的投入。资料数据请参见表1。

表1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历年采区回采率

年份 198019851990199119921993

指标值(%)

77.99

77.87

78.08

78.9079.11 78.99

资料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年鉴(1994)》

表1给出的数据是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采区资源回采率指标。 实际上全行业的整体情况却要差的多。目前,我国的煤炭生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乡镇煤炭企业的原煤产量在1995年已达6亿吨, 占了全国总产量的46%,但乡镇煤炭企业的生产方式却和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截然不同,基本上仍采用最原始的开采方式。据调查,地方国营煤炭企业的采区回采率仅为50%左右,而乡镇煤炭企业则更低,只有15%,甚至有的还不到10%,煤炭工业的平均回采率仅为30%上下,也就是说,对整个煤炭工业来讲,每投入一吨煤炭资源的有效赋存量,仅能产出0.3吨左右的煤炭,大部分被浪费掉了。就目前我国现有水平,每形成一吨的煤炭生产能力,需投资上百万元甚至几百万元,而且还要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许多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虽已应用于煤炭生产,但从表中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资源回采率却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一方面技术进步没有对回采率的提高发挥太大作用,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目前我国煤炭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煤炭资源的投入产出率仍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2.百万吨死亡率

我国煤炭行为多为地下采掘,生产环境恶劣,煤炭职工在生产过程中要受到水、火、瓦斯、煤尘、顶底板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百万吨死亡率是煤炭行业的一项特殊的反映投入产出水平的指标。 请参见表2。

表2 煤炭行为百万吨死亡率国际情况比较(人/百万吨)

1960

1970

1980 1990 1992 1993

2000

中国总计15.28.2

8.17 6.76 5.25 4.64

国有重点企业13.84 7.11

4.53 1.43 1.01 1.06 小于1

地方国有企业17.29 10.50 10.19 9.06 4.22 4.87 小于4

乡镇煤炭企业——

9.03 16.88 12.07 10.50 8.13 小于8

美国 0.83 0.47

0.17 0.07 0.06 ——

英国 1.69 0.56

0.33 0.20 0.04 ——

原西德

2.47 1.08

0.91 0.42 0.41 ——

前苏联

2.76 1.28

1.07 0.96 0.60 ——

波兰 2.30 1.13

0.66 0.73 0.39 ——

印度 4.81 3.06

1.43 0.54 0.63 ——

资料来源:美国能源部信息局《能源月评》1993.11

从表中数据所反映的情况看,自1980年以来,我国煤炭工业的安全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百万吨死亡率已接近1。但从横同比较看,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尽管各国煤炭企业的生产条件、资源赋存条件、管理水平等都各不相同,存在许多不可比因素,但差距是客观事实。我国煤炭部规划的到2000年的百万吨死亡率目标和先进国家相比,仍然是一个较低水平。这和我国在煤炭工业中乡镇企业扮演的重要角色有直接关系。因此,要转变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3.全员劳动效率

我国国有煤炭企业历年来原煤全员效率情况见表3:

表3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原煤全员效率(吨/人)

年 份1980198519901991

1992 1993 2000

指标值0.910.941.221.26

1.33 1.40 2以上

资料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年鉴(1994)》

表中数据反映了我国重点煤炭企业原煤全员效率稳步上升的情况,但我国重点煤炭企业的原煤产量仅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如果综合考查全国煤炭企业的整体水平,肯定会是另外一种局面。实际上,到本世纪末,煤炭部规划的国有地方煤炭企业的原煤全员效率才是1,那么乡镇企业的水平由此可想而知。据资料反映,我国的煤炭行业人员有500万之众,年产煤炭12亿多吨;而美国年产煤炭近10亿吨, 煤炭行业人员仅13万人;澳大利亚年产煤炭2亿多吨,只有煤炭职工3万人,差距极其悬殊。

4.机械化程度

我国开采煤炭的历史很长,但开采方法一直非常落后。从80年代才开始引进国外的先进采掘设备,并着手发展自己的煤炭机械装备,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机械化生产程序大幅度提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综采、综掘的水平仍然较低,目前仍未达到50%。请参见表4。

表4 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机械化生产程度(%)

198019851990199119921993

2000

采煤37.06

44.98

65.10

68.69

72.36

72.14

80

掘进37.49

45.82

63.01

68.83

71.34

72.26

80

资料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年鉴(1994)》

目前,世界先进国家煤炭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已接近100%。 较低的机械化水平也是造成我国煤炭企业生产效率低、安全状况差的主要原因。而且,随着生产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人员却未见明显减少。相反还有增加的趋向,煤炭企业过多的富余人员,抵消了由于机械化程度提高而带来的效益。众多的乡镇煤炭企业,基本上还是以人工为主,谈不上机械化程度问题。

5.原煤入洗比重

能够进入国际市场的煤炭产品,基本上都是经过洗选加工的产品,而我国则主要是以原煤为主,严重影响了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原煤入洗比重,不但反映了煤炭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也影响着煤炭消费行业和部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程。请参见表5。

表5 煤炭工业原煤入洗比重历年情况(%)

1980

19851990199119921993

2000

指标值18.1

16.417.718.117.318.2

30.0

资料来源:煤炭部

十几年来,我国煤炭工业的原煤入洗比重基本维持在同一较低水平。据煤炭部的规划目标,本世纪末煤炭行业原煤入洗比重有望达到30%的水平。目前一些新建项目,仍然对原煤生产和洗选的配套问题重视不够。煤炭企业产品结构单一、经济效益差,过低的原煤入洗比例应是主要原因之一。

6.科技贡献率

科技贡献率是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指标。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核心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和加快科技进步的速度,促进科技和经济的有效结合。据测算,本世纪50~70年代,一些世界先进国家技术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率已高达50~70%,我国1981~1998年间,科技进步对GNP增长速度的贡献率在33%左右, 预计到本世纪末可达到45~50%,也就是说,到2000年,我国的GNP增长速度中, 将有一半是依靠科技进步取得的。反观煤炭工业的情况,其科技贡献率仅为23%,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煤炭部的规划目标中,到2000年,科技贡献率才能达到35%。

以上各项指标,还很不全面,可能难以从整体上反映出煤炭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全貌,由此得出的结论可能也不十分准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从各方面的情况看,煤炭工业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还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长期处于国家计划严格控制下的我国煤炭工业,存在着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困难。改变煤炭工业用人多、效率低、投入大、产出少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难度极大,任重而道远。

二、煤炭工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对策与建议

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低质量、低效益的状况,原因来自多个方面,主要有:(1)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受到国家计划的严格控制, 煤炭工业唯煤可办,唯煤能办,产业结构劣化,产品结构单一,在短时期内难以实现根本好转。(2)煤炭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能源部门,始终为完成国家的过高的计划指标而疲于奔命,投入严重不足,设备陈旧,技术水平落后,企业管理不善,缺乏持续发展能力。(3)煤炭企业一般远离城市,招工困难,职工素质低,观念落后,企业办社会现象普遍,社会负担沉重。(4)煤炭工业以地下采掘为主,劳动密集,效率低下,工作环境恶劣,老弱病残人员多。(5)煤炭生产与煤炭运输能力严重失调,制约了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6)煤炭价格受多方因素制约,始终未能理顺,价格严重背离价值,行业利润被大量转移。(7)乡镇煤炭企业发展缺乏规范,增长速度过猛过快,对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带来诸多不良冲击,也影响了煤炭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实现国民经济“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目标,实现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好转,煤炭工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快提高煤炭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扭转煤炭工业的困难局面,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为此,对煤炭工业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出如下对策措施和建议:

1.正确处理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和乡镇煤炭企业的关系

“八五”期间,我国乡镇煤炭企业在国务院确立的“扶持、改造、整顿、联合、提高”的方针指导下,取得了很大成就,正在逐步克服发展初期的“盲目性、原始性、单一性、无序性”,开始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但和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相比,乡镇煤炭企业有着其固有的劣势,特别是其经济增长粗放型特征明显,这也是煤炭工业整体经济增长低效益、低质量的主要症结。并且,全国共有近15000 个乡镇煤炭企业是分布在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井田范围内,和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抢资源、抢市场、抢运力,进行恶性竞争,严重破坏了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秩序。过份依赖乡镇煤炭企业,是只顾眼前、不想长远,只重产量、不重质量的短期行为,不利于煤炭工业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不利于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乡镇煤炭工业的发展必须是建立在不影响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之上,而作为一种补充力量存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乡镇煤炭企业的不良生产经营行为予以严格规范,对滥挖乱采、无证开采的乡镇煤炭企业坚决取缔,正确引导乡镇煤炭企业发挥其有限的能量。

2.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不断提高职工素质水平

转变煤炭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归根结蒂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职工素质。社会的发展证明科技进步能带来高水平的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煤炭工业管理部门和煤炭企业应彻底改变技术管理方式,改变过于注重追求形式和表面的东西而忽视科学技术应用的本质内容和实际效果的不良倾向,依靠科技推进经济发展工作,加大科技投入和企业技改力度,大力推进科技和经济的有效结合,把科技进步作为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在科技管理上必须突出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职工素质水平,使科学技术真正在生产经营中发挥作用,实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最终目的。依靠科技进步和先进工艺发展高产高效矿井,已被实践证明是转变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措施之一,有条件的煤炭企业应大力推广,同时要加强管道输煤、煤层气开发、坑口电厂和洁净煤技术等战略性工程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3.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煤炭工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煤炭工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世界先进国家几乎都是走的一条以煤为龙头多元化发展的道路。针对我国煤炭工业多种经营发展的现状,煤炭企业在多种经营的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把握基本方向,尽快形成合理规模,在保证煤炭生产的基础上,一方面搞好生产、生活的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涉足煤炭深加工及其他产业和产品的开发经营,并迅速扩大规模以求较快发展;其次,要彻底改革现行煤炭企业多种经营的管理体制,把多种经营和煤炭生产逐步分离,纳入正常的发展轨道;第三,国家应在投资上对煤炭工业多种经营的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如延长目前的“三产”贷款期限、增大“三产”贷款规模、对煤炭工业多种经营产业采取必要的减免税政策等;第四,新建矿井要执行新标准,搞好产业的正常接替,改变以煤接煤、以矿接矿的传统习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实施战略接替,煤与非煤互为依托共同发展,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煤炭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

4.深化煤炭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管理,不断提高煤炭企业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

推进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管理工作为基础。煤炭企业管理工作也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没有科学的管理,再好的技术、再好的设备也难以实现良好的效益。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赖于煤炭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过改革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运行机制;形成有利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技术进步机制;形成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具备条件的单位应尽快建立起公司制的组织制度和领导体制,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应继续推行和完善模拟法人运作,促进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条件。

5.理顺煤炭价格,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煤炭流通秩序

煤炭工业应继续推行“三不”政策,彻底解决货款拖欠问题。煤炭流通体制的改革要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国家流通体制改革相配套,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流通运营的质量和效益;加强对市场的研究,掌握用户的需求特点和规律;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理顺和形成合理的煤炭价格体系;以市场指导生产,合理控制煤炭产出总量;加强对煤炭市场的宏观调控,实现煤炭产、运、销的基本平衡,规范煤炭流通秩序。

6.强化煤炭工业的安全管理,实现煤炭工业安全生产

在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基础上,努力开发和研制防治瓦斯、煤尘、火灾事故的可靠技术设备,防止恶性事故的发生;尤其要搞好乡镇煤炭企业的整顿,切实解决思想、管理、纪律等各个方面的不足和问题,强化管理,强化责任,强化培训,强化监督,从根本上改善煤炭工业的生产安全状况。

7.建立煤炭行业社会保障制度,减轻煤炭企业社会负担

煤炭工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且多处偏远地区,用人多,工人服务年限短,老弱病残多,离退休人员比重大,企业社会负担沉重。1994年,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离退休人员已达98万人,一年支出近40亿元,而且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这与一些新兴行业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在行业统筹的基础上,国家应对煤炭工业采取一定的扶持政策,尽快建立起煤炭行业社会保障制度,减轻煤炭企业的社会负担。

8.发展壮大煤炭工业的对外经济贸易,不断扩大煤炭出口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出口量不断增长,从1981 年出口煤炭657万吨到1994年的2438万吨,增长了2.7倍,占全球贸易量的6%以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煤炭出口国。但不可否认,和其它煤炭大国相比,我国的煤炭出口数量与我国产煤量是世界第一的身份极不相符。1994年,澳大利亚出口煤炭1.3亿吨,占了全球煤炭贸易量的34.26%。提高煤炭工业的出口创汇能力,有利于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煤炭工业应进一步加强煤炭工业的对外贸易,建立出口煤基地,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出口煤质量,降低出口煤成本,研究出口煤政策,拓宽出口煤市场,提高出口煤市场竞争力。同时,扩大煤炭工业多种经营产品、机械产品和其他产品的出口规模,继续重视对外学术交流、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煤炭工业的发展水平。

9.培养和建立一支职业化的煤炭企业家队伍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企业领导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煤炭企业已成为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逐步走向国内市场、国际市场,这就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以重组生产要素、推出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提高效率和效益为职业的企业家队伍。首先,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起有利于大批企业家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其次,本着权、责、利相一致的原则,建立健全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第三,建立正规的企业家培训制度;第四,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为企业家队伍的形成、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环境。

标签:;  ;  ;  ;  ;  

我国煤炭工业经济增长的现状与发展研究_煤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