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第二中学 711500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与应用正成为新时代社会越来越明显的特征,必然也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作为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重任的教育正在由社会生活的边缘走向社会生活的中心,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轴心”。顺应这一趋势,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造就创新人才作为面对新时期的价值趋向。
关键词:高中历史 创新发展 培养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纵观世界发展史,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创新思维的胜利果实,都是创新智慧的结晶。世界经济中心的几度迁移,很重要的因素是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这个主轴在旋转、在发力,支撑着经济发展,引导着社会走向;相反,一些传统大国、强国的衰落,很重要的原因与失去或缺乏进取和创新精神有关。习总书记关于“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重要论述,既是对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历史的深刻总结,也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为我们高中历史课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也是新时期高中历史课创新发展的重要思想保障和行动指南。
一、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精神,教师本身要创新
教师创新精神的程度直接关系学生历史创新精神的效果。现行的历史教学过于因循守旧、求稳怕乱,冷落创新。历史教师的知识中心主义倾向仍很严重,许多历史教师仍然把学生的“知道”视为教学的终极目的。教师过于重视理性因素,人的意志力、想象力、感情等非理性因素处处被忽视。学生创新思维健康发展被人为冷落,造成学生的创造性萎缩。
目前,高中历史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能力倾向、教学方法等多与创新精神培养向背。事实上,传统教学中的忽视创新精神培养的做法使历史教师本身缺乏创新意识。教师特殊身份的作用,造成教师不创新,中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便无从谈起。在人才素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历史教师本身创新迫在眉睫,如何创新?笔者认为:
1.切实研究学生,真正做到因个性施教。抛弃传统教学中注重群体忽视个体泯杀个性做法,要科学掌握学生动态心理与基本个性特征,全面了解学生知识结构与思维特点。承认、重视学生个体个性差异,教学中要统筹全局、突出个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与主人地位,还给学生自己探索历史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权利,培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帮助学生解除学习上的压力,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使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平等对话、和谐自由、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3.教学方法要常变常新。教师要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充分开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并不断追求聚合、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教无定法,无论你采取启发,还是讲座教学法,历史创新精神的培养都要求我们的教法应加强设疑置难启发诱导、分类归纳、纵横联系、分析比较等具体方法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把握历史基本规律和分析评价历史的能力。
4.加强历史教育和科学研究。教师要勇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重视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的研究。
二、培养生历史创新精神,克服高中生历史学习中的学生感尤为重要
1.重视自学,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尊重学生经过思考获得的观点。教会学生自己看课本、作读书笔记,自列读书提纲。《礼记·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引导他们前进,要鼓励他们自己学习。
2.采用多种教学法,加强讲座式教学,以活跃学生的多向思维。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课堂讨论,可达到活跃思维、扩展思维、相互启发、集思广益的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颇有裨益。每一种教学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法,每节课运用的教学法要优化组合、形成完整体系。
3.重视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等优点,它提供学生独立自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机会,给学生以思维的主动权,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积极的个性心理。
三、培养高中生历史创新精神,要重建课堂角色结构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新确认学生在课堂的地位至关重要,学生的角色必须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历史课堂教学应将教师讲解为主转为以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为主,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投身到课堂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思考。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成为学生学习的保姆。
2.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指导者。组织学生有序学习、协调学生关系、维持课堂秩序,以激发、点拨、启发学生为职责,营造学生群体之间、师生之间自由自主地讲与学的氛围,要彻底抛弃以教代学。教师的任务是通过历史事件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历史发生的本质联系,培养学生逐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
总之,在高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相应的思维品质,比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发散性思维和独创性等。唯有这样,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论文作者:梁延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9月总第1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历史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创新精神论文; 思维论文; 教学法论文; 《教育学》2018年9月总第15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