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概念性规划发展探讨论文_李飞若

国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概念性规划发展探讨论文_李飞若

港中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48

【摘 要】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在不断地延展变化。概念性城市规划设计(下文称概念性规划)作为法定规划体系以外的创新尝试也不断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因其背离法定规划的条条框框,具有创新、多元、宏观、灵活、自由等多种优势,其展现的城市未来,使人们对城市发展趋势和城市的建设有了更为直观和激动人心的期待。因此,概念性规划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用,也逐渐成为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重要补充。本文就主要针对概念性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相关应用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概念性规划;规划设计;应用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大中城市在享受经济硕果的同时,也逐渐看到现有城市发展的局限,明白城市各行业、多领域科学、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如何引导整合,突破瓶颈,继而助推新一轮发展成为诸多地区首要难题。然而,最终的答案如何?我们目前并不能了解;但如何探寻?也许概念性规划会是一种有益的途径。作为一种法定规划体系以外的规划理念,其核心思想在于充分体现规划思路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概念性规划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现代城市建设进程中,具有很强灵活性,是一种开放性的规划思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概念性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整合城市的社会、文化、经济、产业、服务、交通等全方位资源,为城市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探讨,通过描绘城市未来图景,并以此引导后续的城市发展。

一、概念性规划概述

从某些方面来说,概念性规划与传统城市规划具有相似性。两者都是以反映一定的设计构思和理念为核心,通过对城市资源的规划梳理,合理化各项功能布局;与此同时又结合了建筑设计的形象方式,并通过艺术加工描绘城市的空间发展图景,以直观的表达方式能让人们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战略性思想的概括性表述和空间的三维构建跨越式相结合的方式,让受众对设计结论更加清晰明了。这体现了概念性规划的科学性和形象性,因此,概念性规划有其独特的优势,经常被用在宏观层面的指导中。

而概念性规划编制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宏观性和前瞻性。城市发展早期,其发展方向和内容具有不确定性,概念性规划必须纵观区域发展格局(而这随着规划编制对象的不同,这“区域”的内涵不再仅仅是市域、省域、国家,甚至是亚洲、全球),展现一种发展谋划,所以概念性规划的编制工作者必须“站得高”、“看得远”,而这恰恰是城市管理者们思考的维度。

概念性规划成果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约束,具有充分的创作自由,但无论形式如何,其结论主要是对整体的规划发展结构和关键性的规划结论进行表述。也可以说,概念性规划中没有具体的实施细节,只是包括一些概要和框架。其特征具体表现在:第一,具有广阔的想象,能够为规划活动提供更多的憧憬;第二,从规划项目的结构和整体上进行把握,不过分关注细节,更关注主要系统骨架;第三,概念性规划中以模糊辩证法思想为主要指导思想,因此其允许合理误差的存在;第四,概念性规划所需的时间少,成本低,在修改和订正方面都相对具有较大空间,因此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二、概念性规划的作用

从我国当前在概念性规划研究方面来看,概念性规划取得长足的发展,并在多个重要城市发展规划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目前概念性规划的作用直接体现在为城市总体规划提供战略性指导方面,而经过多年的发展,概念性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也日渐凸显,主要体现在:

1、概念性规划的研究内容逐渐趋于战略层面,使得总体规划编制中的前提研究获得足够重视,这当中就包括了经济、产业、社会、人文、历史、旅游、交通等多领域研究。这当中很多研究成果已经被政府所接受,这也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调整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与此同时,为城市规划工作的持续开展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正是由于概念性规划往往需要站在地区领导者的高度来思考地方的发展,所以更容易受到领导者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这也为概念性规划的应用提供保证。同时,很多城市的领导者也借助概念性规划的相关工作梳理和获得了大量的城市发展数据,这使概念性规划的最终成果与地方行政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一个良好的局面是,通过政府决策与概念性规划互动机制的建设,有效地提高了规划成果的实践性,从而为概念性规划提供了更强的生命力。

3.在规划执行层面,概念性规划的应用能够为政府各项政策和法规的构建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也可以促进管理和监督机构的完善,对于城市规划中政府的职能完善转变奠定基础,使政府从单一“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

5.概念性规划为城市重要项目决策提供了依据,能够为城市健康和稳定的发展决策提供方向和指导,同时通过前瞻性的战略计划,使当前的决策能考虑到未来,以避免决策的盲目性或迷失方向,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

概念性规划在城市规划层面虽然存在一定的机动性和适应性,但概念性规划的研究方面还不够成熟,概念性规划成果执行仍然缺乏法理依据,但如果要对概念性规划赋予法定性质,则需要经过复杂的论证审批程序,而这恰恰又反过来限制了概念性规划作为非法定规划编制而具有的先天优势。

三、概念性规划的切入点

概念性规划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研究工作必须具有高度兼容性,破除相邻专业间的隔膜,成为连接规划学科外各个学科的强烈胶黏剂,因此概念性规划的开始就像是在纷繁的信息海洋中漂泊的小舟,如何抓住“海流”,以指导和校准规划发展的方向,乘风破浪是每个规划舵手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以下几个切入点,可能是打破僵局的好“抓手”。

抓手一:紧扣城市经济发展:

概念性规划应当时刻关注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广泛吸收理论基础上并结合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教训,给传统的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金融业等部门经济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外延,使得对其研究从条条式的局部研究转入在城市这一综合有机整体下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将许多部门单一学科难以解决的问题纳入其研究的范畴,以探求应对良策。概念性规划进行城市经济研究的过程中必须与各产业发展密切而有机地结合起来,跨学科、跨部门多元研究,并以此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指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编制过程中各个城市各有侧重点,如致力于城市综合问题的研究,剖析城市土地利用与价格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运输问题、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城市规划问题等,对这些问题的求解使的概念性规划的成果更具有生命力。

抓手二:响应生态环境保护:

在目前“同呼吸,共命运”的大环境下,以生态保护为前提,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概念性规划具有天生的优势。概念性规划必须关于生态环境的承载容量,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严格保护、规范管理、适度开发、永续利用”的发展方向,找到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平衡点。同时,规划过程应当结合类似项目的丰富经验以及多专业学科的特点,结合国内外生态保护性开发建设的成功实例与项目本土区域特征及需求,提供理念新颖而切实可行的生态与环境规划方案,确保人与自然、生态空间的和谐、多样和持续发展,以及修复性开发建设促进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针对具体规划过程有以下建议:

1、开发适宜性分析与生态环境承载容量。通过对区域及周边生态环境资源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梳理项目开发的环境机遇与限制,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对项目区的生态敏感性及开发适宜性进行科学分析总结,梳理和确定可开发用地空间分布,保护特有的林地、草地、溪流、水库湿地等生态资源,制定安全的防洪方案,为规划落地提供合理生态依据。针对不同的功能分区,依据其生态敏感性,确定基地开发建设的环境承载力,确保基地开发建设不会对其生态环境产生过多负面影响,同时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

2、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平衡。基于生态环境基础分析和生态敏感性分析的结果,以及保护中开发利用的理念,利用“斑块-廊道”理念打造项目独特的生态空间系统,保护和恢复重要的生态斑块和生态廊道。恢复项目大型林地斑块和湖泊湿地斑块以及基地内重点生态节点、丰富基地植被,确保基地水质净化、水土保持、栖息地保育和生态物种多样性的功能。必须采用低环境影响的建设方法,确保基地资源不受开发建设影响,维护基地独特的生态景观,构建丰富、连续、兼具生态和景观价值的开放空间,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抓手三:关注规划合理发展:

1、创造空间认知度与可达性。通过整体形象的塑造及特色项打造,强化其在社会认知领域内的知名度;与此同时,需要通过对整个区域交通的梳理,从实体空间上塑造多种具有文化特色及地缘特征的到达方式及空间感受,最终达成拉近发展区与民众心理及空间上的距离的目的。

2、拟定合理的开发时序策略。合理的土地开发依赖于对整体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以及对现有交通、土地、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根据不同的项目特质拟定一套具有弹性的分期开发策略,确保项目的可落地性及财务可行性。

3、重点发展区域城市设计控制。考虑城市条件、整体交通系统、开发合理性、财务可行性的基础上,与城市领导者共同研究未来的重点发展地区,并针对土地使用及城市设计提出进一步深化指导方案,其中可包含建筑体量、建筑型态、景观设计元素、空间色彩、人行及车行流线、开放空间布局等,作为后续城市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概念性规划对城市规划体系的意义

1、对城市文化的深入挖掘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城市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所以每一座城市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每一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也是使得城市中的居民产生归属感的主要因素。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混凝土建筑在城市中拔地而起,城市也向着钢筋牢笼的单一方向发展,忽略了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也使得很多城市都呈现出千篇一律的形态。基于此,概念性规划过程更有条件关注城市历史和文化,从更高层面串联,引导文化保育、传承,以及把城市的文化浇注城市的“钢筋混凝土”中,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规划,才能将城市文化充分展现。

2、构建和谐的城市体系

城市体系的构建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础,其不能独立于社会环境而单独存在,也不能为了城市的发展而忽略周围环境的构建,因此在进行概念性规划时,应当注重城市自身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在宏观层面建立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密切联系,促进城市与周边地区更好的协调发展,探寻更有效途径的解决城市问题。

4.构建完善的决策和监督机制

概念性规划的工作维度与城市管理者决策维度的高度重合,而概念性规划成果的易读性使其成为城市管理者向大众传达城市发展构想的最佳途径,可以促进大众参与决策和监督机制的构建与完善,为公众参与提供更广阔的空间,通过市民的参与和评估,实现对规划决策的有效监督。而且这种监督机制的应用,能够避免传统管理方式中将城市规划置于政府内部决策带来的弊端,有效的促进城市管理效率的提升。

五、结束语

概念性城市规划设计为城市的发展建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在城市统筹、协调发展中的重要性已逐步显现。由于概念性规划往往涉及生态、经济、社会、城市规划设计等多面向考虑,以及多元的开发内容,需要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分析方法,综合考虑市场、经济、生态条件、城市设计等多因素,才能提出全面、合理的发展策略建议。因此每一个完整全面的概念性规划工作是集经济规划、环境规划、城市设计、旅游规划等多领域的专业工作人员,通过全方位的团队合作,倾力打造全面、合理且具切实可行性的高品质规划成果。

目前概念性规划的研究工作尚处在研究阶段,而促进其在城市规划中指导作用的充分发挥,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在当前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下,概念性规划的实现需要完善的程序和法律体系作为保障,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指导城市规划工作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娟.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概念性规划应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08)

[2]汤俊军.浅谈概念性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05)

[3]白娜丽.城市建设亟须突破概念性规划[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5)

[4]倪娜.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概念性规划[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6)

[5]江慧强,阮林敏,蔡黎忠.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概念性规划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09)

[6]阮景,张莉,汤庆霞.城市规划与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J].山西建筑,2013(21).

论文作者:李飞若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5

标签:;  ;  ;  ;  ;  ;  ;  ;  

国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概念性规划发展探讨论文_李飞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