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时代的需要,学科的需要,学生的需要,也是改变语文教学现状的需要。本文重点从语文教学主体内部认知过程、主动建构过程的视角研究语文教学,结合相应的案例,探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11-065-01
新课程标准提出:中学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新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基础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如何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教师们密切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一、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强调工具性忽视人文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工具性与人文性对立起来,或者只强调工具性忽视人文性,将语文视为像剪刀、锄头一样的纯工具,偏重于对词、句、章的结构和意义的讲解,学生在语言实际运用中感到举步维艰,更谈不上创造。
2.语文教学忽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指引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强调学生写作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千人一面,教师审阅味同嚼蜡。
3.语文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位置
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仍沿袭传统的“教师中心论”,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把学生当作主体来看,采取填鸭式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原则
1.兼收并蓄与辩证统一的原则
为了应对全球化对中华文化的侵蚀挑战,中国教育应当加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欣赏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在语文教学中应当从广阔的全球视野审视教学行动,使中华文化在融入世界文化的过程中兼收并蓄,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吸收全球文化中的精华。
2.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统一的原则
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既要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把二者合理的结合起来,二者的培养同等重要,教师应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予以落实。
3.启发诱导与积极思维统一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融会贯通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力和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1.语文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
以往语文教学中思维的单一化,会使课堂以及教育变得枯燥无味,而且极大地禁锢和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上:秋天来了树叶只是‘落’了,而不能‘黄’了;雪融化了只能变成‘水’,而不能变成‘春天’来了。教师忽略了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错过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机会。因此语文教学要改变单一发展学生聚合思维的做法,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以发散思维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子,使思维辐射‘散’发出来,培养创造性思维。
2.语文教学中培养想象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材大都是文学作品,培养想象力的导体。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带领学生进入意境,揣摩学生心理,指引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这就是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的过程。如学习《琵琶行》一诗时,教师引领学生从诗的内容、写法、人物的命运、遭遇以及主题去考虑。提出问题:什么叫高山流水?白居易与琵琶女是知音吗?为什么在此演奏后江州司马青衫会湿?有什么感慨?在探讨中,学生由白居易的不幸联想到古代文人的命运,举一反三,各抒己见。
3.语文教学中进行创造想象
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必不可少,有时“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可以进行创造想象,通过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训练,拓展创造想象。李商隐《无题》中写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本意为闺中女子以春蚕吐丝和蜡烛流泪倾吐自己心中无尽思念和哀怨。学习这首诗,教师可结合诗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对诗句进行联想,改变原意,可以理解成赞扬那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假设联想,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
4.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单一的课堂教学会引发学生的厌倦情绪,把教师的讲授当成一种压力,既没有学习兴趣,也没有受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增强教学中的开放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参与语文教学实践。在支教中,我曾有过这样的尝试:学习《项链》这篇小说,我组织学生编演课程剧,将文字转化为话剧形式。结合班级具体情况和小说人物分配,将小说分为四幕:第一幕借项链(情节极少),第二幕丢项链(情节简单),第三幕十年还债(原文概述),第四幕得知真相以后(原文戛然而止)。这四幕的划分是十分具有挑战性的,空白很多,需要学生发挥自身创造空间。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创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创意,给学生一双隐形的翅膀,让他们遨游于课堂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创造精神。
参考文献
[1]王丽萍.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2]毛萍钰.论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途径[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6)56.
[3]高冬梅.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4]丁雪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2)48.
[5]肖朝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12)36.
论文作者:彭聪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创造性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教学中论文; 思维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1月22期论文;